在《西遊記》原著里,鎮元子爲什麼一定要用人參果招待唐僧不可?個中有什麼隱情?

柳侍墨


《西遊記》原著第24回,唐僧師徒路過萬壽山。這裡有個五莊觀,主人叫“鎮元子”,被譽為“地仙之祖”。
關於鎮元大仙和唐僧的關係,原著裡也寫得很明白——
1、當日鎮元大仙得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到上清天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當日帶領四十六個上界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一個喚做清風,一個喚做明月。
2、鎮元子吩咐二童道:“不可違了大天尊的簡帖,要往彌羅宮聽講,你兩個在家仔細。不日有一個故人從此經過,卻莫怠慢了他。可將我人參果打兩個與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3、大仙道:“你那裡得知。那和尚乃金蟬子轉生,西方聖老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從以上三處訊息中,我們不難得知,鎮元子和唐僧的交情非常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唐僧師徒到達萬壽山,到達五莊觀之前,事先並沒有要求鎮元子必須招待自己。
也就是說——招待唐僧師徒,是鎮元子自己上趕著提出來的。
其次,尋常人若是有故交來訪,自己又必須出去聽課,一般情況下會怎麼做?
這就得看關係了吧?

如果關係很好,那就家裡留人招待;如果關係不好,那就直接和對方說,我有事,接待不了你。

很顯然,在鎮元子的心中,唐僧屬於前者。
但是,對於和唐僧的關係,鎮元子是怎麼解釋的呢?
——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傳茶,佛子敬我,故此是為故人也。

五百年前的一杯茶,讓鎮元大仙至今念念不忘;而且還一定要從九千年才成熟30個的人參果裡面拿出來2個,用來招待唐僧。仔細想想,是不是有些奇怪——就一杯茶的交情,放了五百年還不帶涼的,居然還能換倆人參果?咦,這是什麼茶?

真相,或許並不在茶本身。

要知道,那茶,是如來佛祖家裡的;
奉茶的人,也是如來佛祖跟前的紅人(唐僧前世是如來佛祖的愛徒嘛);

也就是說——這茶,是如來佛祖給鎮元大仙的一個極大的面子。

既然,有如來佛祖賞臉在先,那麼,鎮元大仙一定要招待唐僧,留他吃人參果,就很好解釋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師父待我好,給我面子,我接住了;這人情欠了五百年,得還;那麼,你既然路過我門前了,我就掏出來倆人參果招待你吧!
如此一來,你師父也就知道了——我鎮元子,是個有情有義的人。
值得交往,值得信任。

白馬晉一


其實這個問題最難的不是在於鎮元子為什麼一定要用人參果招待唐僧。因為鎮元子已經把個中隱情交待給清風明月了。但是為什麼就只給了兩個人參果招待唐僧。明顯就是僧多果少的局面啊!這其中又有什麼隱情在裡面呢?下面恆實就慢慢把此中隱情給網友們說說:

故事在開講之前,一定要把一些小問題說明白,說清楚。

一、鎮元子到底什麼來頭清風明月兩童子說:不瞞老師說,這兩個字(天地),上頭的,禮上還當,下邊的,還受不得我們的香火。是家師傅讒佞(chan ning)出來的。三清是家師的朋友,四帝是家師的故人,九曜是家師的晚輩,無辰是家師的下賓。

土地說:大聖,錯怪了小神也。這寶貝乃是地仙之物,小神是個鬼仙,怎麼敢拿去?就是聞也無福聞聞。

網友們看見了吧!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和四帝(天庭玉皇大帝、中央紫微北極太皇大帝、勾陳上官天皇大帝、后土皇地祗)才算得上鎮元子的平輩兄弟相稱。其它的就統統算是晚輩了。

二、那鎮元子沒事幹什麼呢?這在恆實以前的文章中說過,眾佛、眾仙、眾妖都有壽命。需要延長壽命就得吃東西、硬抗、變化。東西呢,不多,只有蟠桃、人參果、唐僧肉、金鐘罩鐵布衫會家也沒幾個、天罡地煞神通變化更不是想象中那麼簡單。

而鎮元子的五莊觀中恰恰就存在一顆“萬壽草還丹”人參果樹。天上有玉帝開蟠桃勝會,給眾天神發放俸祿蟠桃以延壽、靈山佛界自從斷了蟠桃供應後,就以金蟬子(唐僧肉)延壽、地仙則是由鎮元子提供人參果......

三、混元道果是什麼果子?混元道果不是果子,而是指混元大羅金仙果位,這個是聖人果位,萬劫不磨不朽不滅。玉清元始天尊請鎮元子到上清天中聽講“混元果位”。想想那場面會是一個什麼氣勢。

四、為什麼要專門留下清風、明月兩人看門:因為一開始就說了,鎮元大仙門下出師的散仙不計其數。如今門下還有四十八個徒弟,都是得道的全真。當日帶領四十六個徒弟去聽講,留下兩個絕小的看家。翻成大白話就是:留下小的看門。從邏輯上來講,確實沒有什麼毛病。因為一是沒人敢來踢莊、二是去串門訪友,時間也不會多長、三是最小的徒弟以後有的是機會講課長見識.....所以留下清風、明月兩徒弟看門。

五、神仙除了活得長一點,會神通法術外,其它跟俗界沒什麼兩樣。一樣活在面上、人面,情面,場面......所謂的一飲一啄,說白了也就是你灑下什麼種,就會結什麼果。恩恩怨怨,有仙佛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那鎮元子做為一方大咖,必然有他的長處,那就是滴水之恩,必湧泉相報。出來混的,不會把面丟了。故此,才會交待清風明白二徒弟,把人參果打二個給他吃,權表舊日之情。

而這兩徒弟說不聽就是年輕氣盛、仗著鎮元子的威勢,平時基本也是目中無人的主。他們怎麼說:孔子去: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沿做甚相識!鎮元子此時教育二徒弟如何做人:你哪裡得知,那和尚是金蟬子轉生,他啊,原來是如來佛第二個徒弟。五百年前,我與他在蘭盆會上相識。他曾親手給我傳過茶。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這才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潛規則。

六、有人說,如來在鎮壓孫悟空後,開的孟蘭盆會啊!為什麼鎮元子卻說五百年前呢?此孟蘭盆會非彼孟蘭盆會。今年的中秋會能和去年的中秋一樣嗎?也就是說金蟬子捨身飼眾佛最後一劫前,鎮元子是見過金蟬的。故此才說:故人之情。

七、鎮元子為什麼這麼小氣?明明唐僧師徒四人,再帶上小白龍,只給了兩個人參果,如何吃?不知網友注意一個信息沒有,清風道:開園時,大眾共吃了兩個,還有二十八個在樹,不敢多費。

五莊觀中將近五十個人,才吃兩個,這都已經是奢侈的很了。因為鎮元子是負責地仙的延壽工作。這五十人吃兩個,還是佔著是自家東西的光,敞開吃的。所以鎮元子叫打兩個給唐僧,已是給了天大的情面了。

八、唐僧在勸悟空勿要多事時,說了一句最關鍵的話:悟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道:鷺鷥不吃鷺鷥肉......這也跟鎮元子一樣,識大體,懂裡面。


前面把一些小細節講完,咱們就整體綹一下整個故事:說鎮元子因上天開會聽講。留下兩個最小的徒弟看門。交待說有故人來訪。一定要拿最好的人參果出來招待,不能有一絲怠慢。因為以前這個故人招待我時,就很懂禮節。來而不往非禮也!交待完後鎮元子帶著門下子弟就出門聽講去了。於是才有了

大聖怒砸人參樹、觀音慈悲求枯木的故事。



恆實說


1.人參果是他家的特產啊,而且這東西很寶貝,在西遊世界了除了蟠桃也就人參果有長壽藥效。

2.鎮元子說他之前在天庭跟金蟬子有一面之緣,所以遠來是客,要好好招待。

3.不吃人參果,後面劇情怎麼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