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級名家」劉德海 「琵琶考級不可急於求成」

「考級名家」劉德海 “琵琶考級不可急於求成”

劉德海,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自幼時起,劉德海便酷愛民族音樂,並開始學習琵琶、二胡、笛子、三絃等民族樂器,打下了堅實的功底。他在浦東派演奏技藝的基礎上廣採博納,以後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孫德裕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楊大鈞先生等學習請教,採各家之長,兼收幷蓄,形成了他獨特的演奏風格。1975年,劉德海首次演出了經他改編後的《十面埋伏》,大獲成功。他把這首樂曲帶到了世界各地演奏,讓世界人民瞭解了琵琶,也讓世界瞭解了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同時也為世界文化交流做出了不俗的貢獻。由於具有較高學術造詣,在高等職業教育工作中貢獻突出,2007年8月22日,劉德海榮獲國家教育部授予的第三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他的代表作品有:《瀏陽河》、《倒垂簾》、《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狼牙山五壯士》、《草原小姐妹》、《天鵝》、《老童》等。

作為中國民族樂器中極富表現力的彈撥樂器,琵琶以其明亮通透的音色而深受大眾的喜愛。雖然琵琶的演奏技巧繁多、入門難,但是學習琵琶的人還是越來越多,教師隊伍也在逐漸擴大,琵琶考級活動也因此快速升溫,關注人數日漸增多。

經歷了十多年的發展與變革,琵琶考級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規範與制度,不僅推動了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同時也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的人才,對傳播民族傳統音樂文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作為在國內外均享有盛譽的著名琵琶演奏家,劉德海也對當前琵琶考級的現狀表示肯定,但同時他也認為在考級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現象。

劉德海表示:“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審美的需求也變得越來越高。更多的人慢慢認識到音樂不僅能夠陶冶情操,同時還能對少年兒童的智力、毅力進行開發,所以慢慢的就有越來越多的家長帶著孩子加入了考級大軍。這是一件好事,但在當下看來,無論是教學機構還是家長考生,都存在著一些問題。”

教學機構 應重視基本功

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劉德海發現當下的考生在考級時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他表示:“在接觸了一些考生後,我發現許多學琵琶的孩子演奏技術掌握的不全面,對樂曲的表達力不從心,這導致他們只能機械地完成樂曲,缺少音樂本應具有的感染力。除此之外,一些考生在參與考級的時候,從他們的演奏能力上來看,根本達不到他們所報考的級別應有的水準,雖然他們也能將曲子完整地彈下來,但無論是細節處的體現還是演奏技法的嫻熟程度,總會讓人感覺還差一些。”

對於考生出現的這些問題,劉德海認為與當下的一些教學機構不重視基本功有關。他表示:“一些教學機構為了提高業績,於是就想讓家長儘快的看到成效。因此,這些教學機構就把考級作為了教學的重點,不少教師還會為了追求過級率,直接就教授學生考級曲目。這樣的教學方式,沒有按照計劃紮紮實實、循序漸進的進行,於是導致不少學生在左右手手型、執法配合及技法、風格、節奏、讀譜等方面都缺乏練習。而且為了學生能夠通過考級,這些老師還會要求學生反覆練習考級曲目,既沒有在學習樂曲之前做好同等程度的訓練,也沒有針對性的解決基本技法和難點問題,這導致不少學生對作品的情感內涵和音樂形象難以呈現,更別提跳級這種揠苗助長的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傷害了。”

對此,劉德海表示提高琵琶教學隊伍素養非常關鍵,“琵琶教學隊伍是一個多元化的群體,其中既有專業院校的教授講師,也有院團的專業演奏員。而且由於藝術教育的特殊性,往往琵琶的業餘教學多是個體教育,所以標準不一,方法各異。所以,從教者需要提高規範教學的意識,嚴格要求自己,加強自身學習,努力的提高專業水平和教學水平。”

家長考生 需明確學習目的

考級作為學生檢驗自身的一種方式,受到追捧實屬正常,但劉德海卻發現多年下來考級出現了一些應試教學會出現的弊端,他表示:“當前有一些學校,會把藝術等級考試和升學加分綁定到一起,畢竟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下,一些學校在招生政策上對特長生有一定的優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的家長和考生會為了這些加分,無視自身的特生和興趣,強行擠進藝術生的行列,把取得考級證書當作升學的途徑。琵琶本身就是技法複雜、入門難的一種樂器,考生如果強行違背琵琶的學習方法,不重視基本功,只求功利的考級,學習下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況且,這種不尊重學習規律、急於求成的想法也會給考生帶來很大的思想壓力,這樣考生只會越學越吃力,嚴重的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

“家長也會有類似的情況,”劉德海表示,“我經常看到一些家長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他們談論的話題經常是‘你家孩子學琴多長時間了啊?’、‘你的孩子考了幾級啊?’之類的,彷彿學的時間越長,考的等級越高就等同於孩子的演奏水平了似得。這種現象,從側面反映出了家長們普遍存在的攀比心理,而這種心理也會給孩子的學習帶來很大的壓力。有的家長會急於看到成效,所以特別追求短期的突擊效果,這樣的做法同樣是違背了琵琶學習中循序漸進的規律,不僅容易扼殺了孩子的創造能力,而且還無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劉德海認為,在當前中小學課程繁多的情況下,學習琵琶千萬不能著急,一定要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來。他表示:“任何一項技能的形成都需要時間的累計,尤其對於演奏技法相當複雜的琵琶,我們更應該選擇正確的練琴方法,並安排合理的練習時間,這樣才能事半功倍。學習的過程是沒有捷徑可走的,只有由淺入深、紮紮實實的學習,才能減少逆反情緒,從而讓學習變成一件享受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