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鑑別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

深圳老窯瓷


鑑別糧食酒和酒精勾兌酒是酒友們急切想要掌握的技能,然而對於知酒不多的酒友來說,這個難度還是非常大的。

目前網絡上流傳的幾種方法,幾乎都有一定侷限性;可以說,沒有專業的設備和專業知識,很難分辨出糧食酒和酒精酒。


不過這難不倒有才的網友們,在不斷的摸索中,大家總結出了很多方法。這些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呢?

本文專為酒友答疑解惑。


第一招:看執行標準
靠譜程度:☆☆☆☆

(1)固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 GB/T10781.1(濃香型)、GB/T 10781.2(清香型)、GB/T 26760(醬香型),指純糧釀造的好酒。

(2)固液結合法白酒的執行標準:GB/T20822,白酒中一部分為酒精酒,一部分為糧食酒。

(3)液態法白酒的執行標準:GB/T20821,以食用酒精為酒基。


侷限性

執行標準的標註可以人為控制,而(1)的標準只能說明是某香型,並不能保證是糧食酒。我們要做的就是避免購入(2)(3)兩種香型。

另外,有的廠家可能會用地方標準或者企業標準代替國家標準,一般是以D或Q開頭,遇到這樣的就要留個心眼了。

如果發現酒的執行標準是糧食酒的執行標準,而瓶中的裝的卻是酒精酒,可以以侵犯消費者知情權起訴廠家。


第二招:手搓法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取幾滴白酒放在手心裡,然後合掌使兩手心接觸用力摩擦幾下,純糧白酒生熱後發出的氣味清香,且留存時間比較長;

酒精勾兌的白酒則相反,只有香精味,不僅聞起來沖鼻子,氣味很古怪,而且留存時間很短,很快就沒有味道了。


侷限性

這個鑑別方法很考驗個人的感官能力,普通清香味和香精、酒精味之間,卻別並不是那麼明顯。不過留存時間這個點還是比較靠譜的,酒精揮發快所以留存時間短。


第三招:看酒花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把酒瓶倒過來搖晃,觀察酒花變化,酒花密集且消失緩慢的是優質酒,酒花少消失較快的則為劣質酒。


侷限性

這個方法幾乎可以忽略,看酒花只能粗略判斷酒精度數,並不能判斷是否糧食酒。這個方法其實主要是看搖晃後的掛杯程度,一般來說,糧食酒的掛杯效果是比較明顯的,酒精酒則掛杯效果不佳。


第四招:空杯法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將酒倒入酒杯中,靜置片刻然後把酒倒出,聞空杯香而嗆的是酒精勾兌酒,十分鐘左右再聞酒杯無酒香味是酒精勾兌酒。

有糧香味、酒香味、糟香味的是釀造酒,香氣保留時間越久越濃釀造酒的含量就越高。


侷限性

這個原理和手搓法差不多,都是要靠個人感官能力分辨味道。味覺遲鈍的人很難分辨什麼是糟香、糧香。


第五招:加水法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在酒杯中倒入和酒液等同的水,看酒體是否變渾濁。酒精勾兌的酒加入水不失光,純糧食釀造的酒則出現失光、渾濁的現象。

這是因為糧食酒中某些物質在低度酒中溶解度減小,從而析出,造成失光混濁;而酒精中這類物質甚微,所以加水後不會混濁。


侷限性

加水法基本來說是最常用的,也非常容易操作,但很容易誤傷糧食酒。

現在的很多低度酒,多是由高度加水酒進行降度處理而來。很多酒為了降度之後不至於渾濁,都會先進行過濾處理;

而外國的一些蒸餾酒,為了方便加冰或者調製雞尾酒,幾乎都要先過濾處理,這類酒,加水一樣不會變渾濁。


第六招:加鹼法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用氫氧化鈉,也就是大家平常說的燒鹼、火鹼,把要檢測的白酒與燒鹼以50:1的比例放入試管中,也可以用我們平常家中的可以加熱的杯子,然後放入熱水沸騰幾分鐘就行了。

如果是糧食釀造的白酒,試管內的白酒會變成黃色。如果顏色很淡那就是純糧酒不純,含有酒精勾兌成分。不變色為純勾兌酒,因為勾兌酒遇到燒鹼不會起化學反應。


侷限性

燒鹼法顯色效果是很明顯的,實際如果溫度夠高,勾兌酒也會變色。

所以燒鹼法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要用熱水燙試管,而不是直接加熱試管。

另外不同香型的酒進行燒鹼實驗顯色的效果不一樣。


第七招:燃燒法
靠譜程度:☆☆☆☆

操作方法

燃燒法也叫裸體酒法,是一種酸酯分離的方法。取適量白酒倒入杯中,點火,待火熄滅後,觀察剩餘酒體。

酒體渾濁的是糧食酒,酒體清澈的是酒精酒。因為純糧白酒除酒精成分外,還含有酸酯等成分,酯不溶於水,所以呈渾濁狀。

亦可品嚐/嗅剩餘酒體,純糧釀造的白酒在乙醇被燃燒以後剩下的是糧食的發酵物,有曲香味和酸酸甜甜澀澀的味道;

而勾兌白酒燃燒後剩下的都是化學勾兌成分,有一股騷味。


侷限性

準確度並非百分之百,可以造假的話也能通過燃燒測試。另外操作比較危險,注意安全。


以上就是目前比較常用的糧食酒和酒精酒鑑別方法彙總,普遍來說,幾乎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百分之百準確。大家在應用鑑別的時候,更多還是以自身體驗為主,切勿迷信經驗。


痴心釀酒人


我覺得就說鑑別糧食酒好了,我在前面帖子稍微提過這個問題,今天展開多說一些。


先說下網絡上和民間流傳的鑑定糧食酒的常見方法,據我看到的文章,最多的有16種的說法,但是基本上都不靠譜,比如曾經刊載於《中國白酒》的一篇文章例舉了16種方法,可操作性強的,實在沒有幾種。


文中提到的看、捻、滲、溢、搓、品、聞、融油、感覺法、看酒花、空杯法、兌水法、看標準、燒鹼法、茶水法、冷藏法等,其中的“看”涉及看包裝和看酒體,筆者從事過短暫的印刷工作,看包裝是沒問題的,但問題的根本在於,看包裝是個毫無意義的方法----包裝看起來粗劣不堪的酒當然不用考慮,但即使是包裝精美的酒,又有幾瓶值得信賴?所以我認為看包裝無意義。


至於看酒體,文中說要看流動速度,看透明度,試問普通人有幾個能看出來糧食酒和酒精酒的流動速度的區別?至於說醬香酒酒體發黃,我真不知道這個說法來自哪裡,我只知道有些老酒發黃是真的,原因是跑酒之後造成的酒精揮發以及微量元素的析出,還有就是造酒過程中使用了鐵器,除此之外,添加檸檬黃、落葉黃等色素造“老酒”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我認為這一條也沒有參考價值。


看酒花、看掛杯對專業人士來說也許有點參考價值,普通人就算了----酒花有增花劑,掛杯有增稠劑(丙三醇),打開某寶輸入“白酒增花劑”或者“增稠劑”,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有賣的,所以這類方法也只是賺流量來了。


至於其他方法,多數也基本上屬於看看就行了的範疇,其中的燒鹼法我沒試過,但是持懷疑態度,因為茶水法、融油法、加水法、冷凍法、手搓法、空杯法……這些我都試過。


其中茶水法提到酒中滴入茶水,真酒變成淡黃色,酒精酒立即變成紫黑色,融油法則說酒中滴油,真酒中的油會自然而均勻地擴散和下沉……


寫這些文章的人,我確定他沒有做過這實驗,只是Ctrl+C加Ctrl+V了,真要稍微動下手,就不敢這樣寫了,為了寫這篇答語,我今天又浪費了自己的一點兒白酒,下面是融油法的圖。

這個油滴大的是我的酒,油滴小的是國內某一線大廠120元的酒,度數相同,我的酒因為油滴比較大,而且酒少,所以可以看到油滴下沉稍微多一些,另外一杯也在下沉,如果油滴和我的一樣大,下沉程度應該是一樣的,這實驗我在品鑑會上做過多次,不會搞錯,再從垂直圖上看,兩滴油都沒有擴散,是不是?所以說這方法也不具備參考價值。


至於茶水法,我就不上圖了,我的結論是糧食酒和酒精酒是一樣的,沒有任何不同。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答,大家這樣想:無論糧食酒還是酒精酒,最主要的成份都是乙醇和水,難不成糧食酒的乙醇和酒精酒的乙醇不是同一種乙醇?既然是同一種乙醇,憑什麼糧食酒中的油就能比較均勻地溶於水並下沉,酒精酒就不行?這麼簡單的反常識的理論,居然橫行網絡這麼多年?也是無語了。


下來說下加水法,這個確實管用,但也別當成顛撲不破的真理。


加水變渾濁的酒,大致分四種情況,一種是整體都比較渾濁,用手機上的小手電從杯子底部照上去,會看到杯子裡的液體是一團乳白色的霧狀,光線在杯子裡是漫反射狀態;第二種是透明度也降低,杯子裡看起來有極多的透明小顆粒在上下翻滾,透明度要比上一種強很多;第三種是不僅有乳白色的霧狀,甚至可能分層或者在手電光下泛很淡的藍色,這是因為酒精和添加成份產生了失光現象;第四種則基本沒有任何變化。


第一種基本可以確定是固態法的純糧食酒,第二種很可能是度數較低(52°)的固態法白酒或者添加了原酒的液態法白酒,第三種是高端勾調酒,第四種就不說了。


因為酒中的酯類不溶於水,所以酒中加水會變渾濁,這也說明這種方法並不是完全可靠:廠家可以通過添加酯類讓自己的酒“通過”這種測試。


總結一下:酒中加水不變渾濁肯定不是好酒,但是酒中加水變渾濁也比一定就是好酒,只是幾率大一些。


冰箱冷凍法也是一樣的道理,我曾經冷凍過自己的酒和對比酒各12小時,我的酒析出很多絮狀物,原因是酯類遇冷析出,而對比酒只在表層略微形成了一點兒流動性欠佳的半固態的冰層,但是後來幾次實驗,在明知是酒精酒的前提下,冷凍結果也出現了絮狀物,所以我只能是認為酒廠添加了某些物質,也就是說,這種辦法也不是十分靈光的。


再就是廣為流傳的看執行標準,這個方法我可以不客氣地斥之為放屁:有幾個廠家老老實實地標註自己是液態法白酒?除了明確標明20821和20822的你知道到它是液態法和固液法(能記住這兩個標號及其含義的人有多少?)其他的標號就真的都是固態法的傳統白酒?所以這條最扯淡!廠家標註能相信,中國全是好酒了。


那麼竟沒有能鑑定糧食酒的辦法了麼?當然不是,我不知道別人怎麼鑑定,我自己最常用的就是手搓法、空杯法和試喝法。


這三種方法最簡單,只要稍加用心,多數人都可以使用,但是一定要細心,仔細聞仔細品,多次嘗試和訓練,很容易見效。


先說手搓法,倒一點兒酒在掌心,用手搓開,停留三、五秒秒,放在鼻子下面聞,如果是糧食酒,最顯著的是酒糟味兒,或者說糟香味兒,酒精味兒也有,除非是新酒,否則不會特別衝,即使是新酒,酒精味兒沖鼻子,你會覺得很難聞,但這種難聞是因為你覺得它太暴烈,而不是刺鼻或者其他雜味兒,如果是酒精酒,最顯著的是酒精味兒,這種氣味兒很容易讓你聯想起走過化工廠附近時的感覺,其次沒有糟香味兒,至此,用鼻子基本上就能分辨出來了,再就是入口嚐了,但是手搓加鼻子聞的方法,一定要多加訓練,幾次就想有效果是不現實的。


但是入口嘗是一件很難說清的事情,因為味覺的個人色彩極其強烈,而且別人無法替代和感同身受,飲酒體驗也無法傳遞,喝酒經驗不同、味覺靈敏度不同的人,對同一種酒的感受都不同,這個留待最後總結時說,現在說空杯法。


空杯法非常簡單,當天晚上睡覺前把糧食酒和酒精酒分別倒入酒杯一點點,潑掉,空杯子扣在桌子上,或者正放也行,第二天早上把兩個杯子一聞,高下立判----糧食酒還有酒香,或者說酒臭(不同的人表述不同),但是酒精酒的杯子基本上就沒有什麼味道了,即使有,也非常淡。


最後說下身體感受,也就是試喝法,說到底,酒這東西,還是要喝的,喝完之後身體的反應是最誠實最直接的。


描述酒類口感的詞語其實很貧乏,翻來覆去就是“入口綿柔、回味悠長”或者“醇香濃郁、空杯留香”那幾個詞語,譽美有餘而描述不足,事實上喝酒的好處確實很難跟別人說清楚,而酒的口感形容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根據自己的喝酒經驗,我認為糧食酒有以下幾個通用的基本標準:

1、在大眾商超購買,按500毫升算,一二百元就算個坎兒了,200元以上的不一定有固態法白酒,但100元以下,買到真糧食酒(固態法酒)的可能性基本為零。


2、從喝第一口到最後一口,不能有苦味兒雜味兒,停杯是因為不勝酒力,不能是因為難喝。


3、酒體渾厚有勁,新酒會比較暴,但入口不扎舌頭,口腔不會有針刺感。


4、稍微過量,三兩個小時就醒了,過量很多,第二天醒來可能會稍微頭暈,但不會頭疼欲裂。


5、即使這次爛醉如泥,但不會“傷酒”,下次還想喝。


6、如果喝慢酒,即使喝一天,悠著點兒別猛灌,一次一小口,按時吃飯或者有佐酒菜,從早喝到晚也不會難受,嘴巴里對酒香的感受不會減少。


歡迎好酒的朋友指正。


本色本性秦獸


問題本身就呈現了普遍存在誤區!按國標,食用酒精其實本身也是糧食(或糖蜜和其他農作物)發酵(液態發酵)生產出來的,並非化工合成(如工業酒精),工業酒精不可食用!題主所指糧食酒,應該是指純糧固態釀造(固態發酵),起碼應簡稱為

純糧酒

如何鑑別純糧酒與食用酒精勾兌(調)酒的問題,比實際預想的要複雜,普遍存在一些誤區超級酒號來為大家總結和分析瞭如下六大方法。

背景知識:白酒生產工藝分類

世界六大蒸餾酒工藝中,中國白酒最為複雜。採用多種微生物自然接種和發酵,分固態發酵(純糧酒)、半固態(純糧基酒+食用酒精勾兌酒)、液態發酵(食用酒精勾兌酒)。許多釀造機理至今並不十分清楚。

傳統純糧固態白酒遵循自然發酵規律加之曲藥、老窖中的微生物作用,酒體複雜龐大,除水和乙醇 外,可檢測到1500種以上的酸、酯、醇、醛等有機化合物(佔總量約2%),這決定了白酒香型、風味和質量。


液態發酵白酒由於發酵工藝及很短的發酵時間(幾天到十幾天),酒體成分相對單一,香味主要靠人工添加香精香料物質。優質純糧固態酒,脂類比液態白酒高出一倍,酸類達兩倍以上。半固態白酒,則用30%左右的純糧固態基酒與食用酒精混合勾調。

純糧酒與食用酒精勾兌酒鑑別方法

超級酒號為大家總結和分析瞭如下六大實用方法

方法一 手搓法或空杯法

搓法:

將少量白酒滴到手掌上,然後合掌用力摩擦,搓幹後聞味道。純糧酒,有糧食和酒糟的香氣、有發酵產生的酸味,同時經久不散;而酒精勾兌酒,味道消散很快。

空杯法:將酒倒入酒杯,然後再空杯,10分鐘左右,再聞酒杯。無酒香味的是酒精勾兌酒,有糧香、曲香、酒香、糟香味等的是純糧酒。空杯留香越久越濃,純糧酒的含量也就越高。

原理解析:液態法白酒中不易於揮發的脂類香味物質含量較少,而純糧固態酒則豐富。此類方法操作最簡單、實用。


方法二:品嚐法

根據酒麴口感的特性,純糧酒通常有酒麴的味道,香味較濃,後味有一點兒酸、苦、澀,俗等味道。而食用酒精勾兌酒勾兌而成,較好食用酒精勾兌酒的口感較好,後味沒有酸、澀、苦等味道。

原理解析:純糧固態酒酒體成分豐富龐大,口感複雜。不同香型品鑑特點不同,此法對酒友們品鑑能力要求高!


方法三 燒鹼實驗法

用氫氧化鈉(燒鹼),以白酒50:1燒鹼放入試管中,然後放入熱水(90度)加熱幾分鐘。純糧食酒,試管內的白酒會變成黃色;不變色為純食用酒精勾兌酒;顏色很淡則含有部分純糧酒。

原理解析:此法相對準確,原因是酒精勾兌酒中缺乏引起變色化學反應的微量物質,

但未有燒鹼實驗原理研究文獻。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白酒分會在《純糧固態發酵白酒審定規則》的附錄中也提供了鑑別純糧固態發酵白酒的燒鹼變色法。但是:即使是顯色的白酒,其也有可能是純糧酒+食用酒精勾兌而成

科研專家推論:一般而言,引起傳統固態發酵法白酒變色的主要物質是雙乙酰、2,3-戊二酮、糠醛等。它們都具有大π鍵,在鹼性加熱條件下能通過分子內電子轉移、重排形成交叉共軛體系,使π鍵延長,因而呈現更明顯的顏色。


方法四 稀釋法、燃燒法

稀釋法:酒倒入酒杯中,酒佔酒杯的2/3,然後加入1/3水。食用酒精酒加入純淨水後,酒體顏色不變,澄清透明;而純糧酒加入純淨水後,顏色改變成白色,呈渾濁狀,酒體不透明。

燃燒法:取適量白酒倒入杯中,點火,待火熄滅後,觀察剩餘酒體。酒體渾濁的是純糧酒,酒體清澈的是酒精酒。通常40度以上的白酒可以點燃。

原理解析:純糧酒中豐富的酸酯類成分,溶於酒精,但僅微溶於水。食用酒精勾兌酒中則較少。稀釋或燃燒之後,酒精濃度降低,酸酯類成分從酒液中析出為固體微粒,導致酒體混濁。

此方法準確度略低,半固態白酒也呈現此現象。有些純糧酒工藝中,降低了高級脂肪酸類物質,此現象也不明顯。

典故:這也是中國古典文化中,常常出現的“濁酒一杯”的由來,因為古代的工藝侷限,酒精度數並不高,酒體呈現渾濁狀態。


方法五 查看生產執行標準

此法看似簡單準確,實則相反,讓酒友們大跌眼鏡!廠家老老實實標準 GB/T20821 GB/T 20822自然表明了是液態法白酒或者固液法白酒。

但實際中廠家的一些規避方法包括:

1 通過選擇 “衛生執行標準” 迴避這一問題。如GB2757是所有酒類生產企業必須遵守的衛生標準,一般無需標註。如有某款產品標註這個代碼,那麼很有可能是心虛!

2 採用地方標準或企業標準魚目混珠。當您看到標準號為DB、QB開頭,就需要多一份留意。當然也要與正常的區分:如崇明老白酒,是純糧酒,但有個專屬DB標準。

需要注意的是,國內一些傳統純糧固態名酒,基本上都有一個專屬的地理標誌產品標準(有幾十個,每家不同),如貴州茅臺酒(GB/T 18356),五糧液、沱牌、捨得、洋河、牛欄山二鍋頭等等。


方法六 其他方法

酒友其他經驗方法,還包括看酒線、看掛杯和看酒花。 這些方法對一般酒友難以掌握,在鑑別食用酒精酒和純糧酒方面準確度不夠,不予推薦。實際應用中,酒友們更多用於鑑別純釀酒的酒質高低,故不展開論述。


補充討論

存在用工業酒精而非食用酒精進行勾兌的不法企業;存在企業使用不達標的食用酒精,純度不高、不達標的香精物質,勾調而成的劣質酒。

存在劣質的純糧固態酒,由於生產工藝控制不當、微生物異向發酵,容易產生上頭反應,甚至對人體健康有危害。

判斷屬於純糧酒還是食用酒精勾兌(調)酒,不等同於判斷酒質優劣!


白酒收藏、投資、鑑定、交易交流專業平臺,別忘了 關注超級酒號 頭條號 !


超級酒號


所謂的糧食酒我想這裡指的應該是用糧食經過曲發酵產生的酒也可以稱為釀造酒。

酒精勾兌酒指用現成的食用酒精然後加水和香料製成的酒。注意了,酒精也是糧食釀的,但是因為度數很高,味道單一,不能直接飲用。正是這個文字遊戲,淘寶網上很多商家敢宣傳純糧食酒,假一賠命。十足的忽悠,吆喝的越響越假,看看就罷了別信。

個人經驗有兩種方法可以參考(都有侷限性):

(1)聞味道,用玻璃杯飲酒後,聞杯子殘餘酒的味道,如果氣味微甜,糟香和曲香比較明顯,簡單說聞著味道很舒服,那這個酒是糧食酒的概率很大。

如果味道很香且單純的香幾乎聞不到別的味,你聞到的這個味可能形容不了,那麼很大概率就是酒精勾兌的,添加的香料味道。

順便說下因為很多人沒有聞過純酒精是什麼味道,香料是什麼味,而釀造的白酒因為從酒醅裡蒸出來的,本身就帶有糟香味,糧食香,還有曲香的味道。這個“天生”的你是去不掉的,儘管有些人可能不是很喜歡聞。而你呢經常喝酒精勾兌酒習慣了,畢竟市場上酒精勾兌酒是佔大部分的。所以只有你聞過這些味道才能準確的鑑別,什麼樣的酒是糧食釀造的酒。

(2)加水變混濁,往杯子裡到一定量的酒,然後加入1/2的純淨水(度數高就多加點,頂多1:1就能有結論)這個對瓶裝高度酒特別有效,加水不變混濁仍然是澄清的,是酒精勾兌酒。加水變混濁的,很大概率是糧食釀的酒(根據酒價位)。糧食釀的酒裡都含有一定濃度的高級脂肪酸酯,它溶於乙醇但不溶於水,酒精濃度下降,那麼肯定會有一部分析出來(溶解度)。

可能會有人說現在酒廠都會對酒過濾除雜,是會過濾但那是針對低度酒,52度高度酒不需要過濾一樣是澄清的!再不信,你可以用茅臺或者五糧液52度左右的加水試試,看看是不是變混濁?我不信還有企業比這兩家酒企的過濾設備好,技術高的!

為啥我不談低度酒,因為低度酒沒意思,會喝酒的人不喝低度酒!自己把酒降到四十多度甚至更低,聞聞什麼味,然後再過濾還剩啥味?你喝到的低度酒又是什麼味!

喜歡酒而且又想喝好酒的人,就要嘗試去了解白酒,否則人云亦云,喝酒也是稀裡糊塗,花了好酒錢但是沒喝到好酒!

因為釀酒所以更懂酒,努力做一個會喝酒的酒友,以酒會友,歡迎關注交流,瞭解釀酒請私信

Mr酒匠


近十幾年青島市周圍的酒廠也與外地酒企接軌了:釀酒不如兌酒,兌酒不如貼牌生產。酒企通常是去四川的酒企購買酒精,天府之國生產的糧食,就地轉化,變成高附加值的酒精運出去,省下運費又可白賺酒糟發展養豬業……何樂而不為呢?這幾年又多了一個鑑別方法,如果一個酒廠附近沒有那種酒糟味——就像十幾年前走進瀘州城裡的那種鋪天蓋地的味道——那它充其量不過是一個酒精勾兌加工廠,我見過這樣的廠家。青島生產的糧食白酒大多是有一股子“糠味”,機場白酒,流亭原漿、寺後燒鍋、即墨老酒廠的糠酒都屬於這一類,還有的標榜青島的白酒,一入口有一股川酒的香味……不用說那不是我們當地的燒酒。

有人提到糧食酒摻水變混的測試方法,前題是這個酒只要事先不做處理那麼此法可行。有一年,一位不喝酒的朋友從加拿大給我揹回來一瓶“傑克•丹尼”威士忌酒,後來拿到我面前的時候,這個酒竟然混濁了,她說自己也不明白這個酒為什麼在自家放了一個月就混了呢?我說你的家裡還有誰能接觸到這瓶酒,他說一個照顧老人的農村小夥子,已經離開了。好吧,我告訴你答案,小夥子對洋酒好奇,他打開嘗過,又加上了水䃼充了一下,你看這個螺絲蓋子是扭開過的。加水是可以的,如果是蒸餾水就不會混濁了,這也說明人家老美的這款玉米燒酒是貨真價實的糧食酒了。(傑克•丹尼威士忌的出產地是美國中東部的田納西州,我去過那裡,在當地也喝過這款酒)


輕輕江


這個方法在網上流傳已久,在糧食酒中加水降度後酒體發生渾濁。這個用來鑑定高度原酒是可以的,但是用在成品酒上就不太合適。

成品酒的國標對白酒的顏色是有要求的,顏色要求“無色透明或微黃”,所以渾濁的酒體是不符合國標要求的。但是高度原酒在降度到五十度左右時就會發生渾濁,這是白酒中的高級脂肪酸類物質析出造成的。所以為了避免出現這種現象,成品酒在灌裝以前都會做過濾處理,將酒中的高級脂肪酸類物質除去,這樣即使酒精度降到四十幾度,酒體也不會發生渾濁。

所以,單憑酒體是否渾濁來判斷是不是糧食酒是有失偏頗的。




知酒人


作為喝了快有30年酒的老酒鬼,說說我的看法(只是看法,不一定是正確的知識。)。我現在喝酒,更多的是靠口感,還有就是喝後的反應。我第一次買酒給父親,是剛剛畢業那一年的春節,用了我兩個月的工資,買了兩條煙,兩瓶酒。喝的時候,父親才告訴我,平常他是不喝麴酒的,哥哥也喝不習慣。就我自己感覺,麴酒的回味很舒服!當然了,問題是怎麼辨別糧食酒和酒精酒。說句實在話,我辨別不出來,我相信標識,如果酒瓶上的標識沒有添加酒精,我就默認是糧食酒了。呃!說起來,酒精應該也有糧食酒精和工業酒精的區別吧!工業酒精,食品管理部門應該不會允許添加到酒裡吧?


放鬆9202


發明釀造酒在中國己有幾千年歷史,酒在日常百姓生活中也是不可缺的高檔飲料。如平常我們去超市,或商店賣瓶裝酒,要想買一瓶純糧酒的話,也只能從食品執行標準去認購,純糧酒的執行標準(GB/T1082)這個標誌就是固態發酵的純糧酒,在看生產廠商,商標,自己喜歡喝酒度。如散裝,可品嚐,如純糧酒是有糧食清香味的,進口比較甘醇,假如是食用酒精勾兌,聞到有香精味,進口也無甘醇口感,這點小知識供各位閱者參考。


來貴土燒酒


謝邀:這個俺回答不了那麼專業,但是知道純糧灑釀造後按需要也是要勾兌的,如38度,45度,50度,56度,60度及65度到頭了,70度以上算酒頭啦(原灑),一般人是喝不動的,只能做藥用的酒了。這樣按生產工藝嚴格勾兌的純糧酒與工業灑稍勾兌的灑口感肯定是區別的,喝後感覺也是不一樣的,俺的口感純糧酒入口甘醇,而工精入口則是澀辣,純糧酒喝後不上頭(灑量不錯化),工精喝後很快上頭啦。當然每個人的感覺不一樣,這是俺個人的感覺和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