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女媧娘娘在神仙界的勢力雖然比鴻鈞老祖、混鯤祖師兩位師兄差遠了,但是女媧娘娘也不簡單。

女媧娘娘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造人,另一大貢獻是煉石補天。水神共工敗給火神祝融,一怒之下頭撞不周山,導致天的西北部分往東南方向塌陷,洪水、大火肆虐,她造的人可遭殃了。女媧娘娘一看,我造的人遭殃,我得管啊。於是煉五彩石補天。

關於女媧煉石有一個流傳很久的典故:女媧煉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就說女媧煉石剩下一塊,下凡之後成了賈寶玉。其實這是誤解,那塊石頭不是賈寶玉。三生石旁邊有一株草,神瑛侍者怕這株草枯死,每天給它澆水,這株草成了絳珠仙子。後來,神瑛侍者轉世為賈寶玉,絳珠仙子轉世成林黛玉,為了還神瑛侍者的水,就用眼淚還。林黛玉為賈寶玉哭了多少啊。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而伏羲女媧圖,傳播之廣,可以“天南地北”譽之。歷時之久,可用“地老天荒”形容。伏羲女媧圖與伏羲女媧交尾圖還是有區別的。

漢以前的古書中,伏羲、女媧還沒有合成一體,他們的故事都是分開講的。

伏羲不見於春秋時期《莊子》之前的其他古書。《莊子》之後,伏羲在各類書中逐漸詳細,功績更加卓越,地位也逐漸升高。

成書於戰國中後期的《山海經》裡只有“有神十人,名曰女媧之腸”的說法,卻找不到有關伏羲的事蹟。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但是,同時期的楚國,伏羲、女媧圖像可能已在宗廟裡單獨出現。我們可從楚國詩人屈原的《天問》中找到證據。屈原對世上一切事物進行了發問,問了伏羲,問了女媧,就是沒問兩個葫蘆娃結婚生子的事。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屈原的《天問》

他在《天問》中問:“伏羲稱帝,是誰尊奉的名號?”“女媧創造了人和萬物,那麼她自己又是怎麼來的呢?”很明顯,在屈原生活的時候,還沒有將伏羲女媧合在一起的傳說呢。

到了西漢早期,我們看到獨立的女媧形象,是在馬王堆1號墓的帛畫上。1972年,考古工作者發掘了長沙瀏陽河邊的馬王堆漢墓。1號墓是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之妻辛追的墓,其內棺上覆蓋了一幅精美的T型帛畫,帛畫上部正中為人首蛇身的女媧。整個帛畫上怎麼也找不到伏羲。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長沙馬王堆一號墓的帛畫

漢高祖劉邦之孫子、淮南王劉安寫的《淮南子•覽冥》,首次將伏羲與女媧並列在一起,“伏戲、女媧不設法度,而以至德遺於後世,何則?”

其後,伏羲與女媧逐漸由獨立神轉變為成雙出現的對偶神。為什麼這麼說?考古發現可以作證。

漢代盛行陰陽五行之說,天地有陰陽二神,陽神司天,陰神司地。這種陰陽觀念改造了神話人物形象,也更新了對兩個葫蘆娃的信仰。伏羲舉日、女媧奉月,陰陽相對,兩個葫蘆娃的形象開始出現在同一畫面。

西漢靈光殿壁畫,繪製精美,引來眾多名士圍觀。東漢辭賦家王延壽圍觀之後,寫下了名噪一時的《魯靈光殿賦》,賦中“伏羲麟身,女媧蛇軀”之句,描繪了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媧形象,但是否交尾,我們無從考證了。

西漢中期,伏羲、女媧人首蛇身的形象在同一個墓內出現。洛陽卜千秋墓墓室頂部,伏羲女媧分別置同一畫面的兩端。伏羲身旁的太陽裡有一隻疾飛的金烏, 月亮靠近女媧,月亮中繪蟾蜍和桂樹。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洛陽卜千秋墓的伏羲、女媧圖

年代稍晚的洛陽淺井頭墓,壁畫上的伏羲、女媧仍是分開的。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洛陽淺井頭漢墓的伏羲

直到新莽時期,壁畫上還沒有出現伏羲女媧的交尾圖。

到了東漢,出現了伏羲女媧交尾圖。徐州銅山發現的東漢永平四年(公元61年)畫像石,伏羲和女媧人首蛇身,蛇身下部相互交纏。伏羲左手擎舉金烏。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徐州銅山永平四年畫像石

山東肥城發現的東漢建初八年(公元83年)畫像石,伏羲、女媧分列樓頂兩側,伏羲女媧手持規矩。規就是圓規、矩就是曲尺。孟子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這規矩在伏羲女媧手裡,可不是孟子說的那樣簡單。有規有矩,才是做人的根本。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山東肥城出土的建初八年第二方畫像石

東漢晚期的山東嘉祥縣武梁祠,有多幅伏羲女媧圖。左石室第四石,刻伏羲女媧交尾圖,人身蛇尾,尾交纏。伏羲持矩、女媧執規,伏羲女媧之間有2個小仙人,也作交尾狀。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在山東、江蘇的漢墓裡是這樣子滴。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漢代,巴蜀地區的伏羲女媧圖又是另一番模樣。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陝北的伏羲女媧圖又分開了,分列於墓門兩側門柱或豎石。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綏德張家砭漢墓墓門豎石

伏羲女媧是陰陽的象徵,伏羲女媧交尾圖,用蛇交尾這種生殖象徵表現陰陽化生萬物的觀念。東漢,交尾圖的出現,伏羲和女媧分別從獨立的神演變為與生殖有關的對偶神。因此一些石刻畫像上,伏羲女媧中間或身旁,還會有小兒的人首蛇身像。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伏羲女媧交尾圖(嘉祥縣武梁祠第一石第二層畫像)

人們把伏羲女媧交尾圖刻畫於墓、祠中,希望透過伏羲女媧兩尾相交圖像的神巫力量,達到子孫興旺發達的目的。

這種蛇崇拜與生殖繁衍的觀念,在古埃及、印度、美洲、西印度群島等地均有表現。阿圖姆(Atum)是古埃及神話赫利奧波利斯體系中的創世神和太陽神,有時化身為蛇。美素不達米亞的豐育之神寧吉茲達(Ningishzida)的象徵物是蛇。澳洲北部的阿納姆地爪哇人神話中,創造了世界的母神艾因加納也是蛇形。

漢末至魏晉時期,各地流行薄葬。在中原地區,兩漢時期盛行的伏羲女媧圖像,隨畫像石墓的減少而幾乎絕跡。到了北朝和隋唐時期,在遠離中原文化圈的邊疆地區,伏羲女媧圖重現於墓葬中。

公元六世紀,伏羲和女媧圖由中原傳到東北。吉林集安五盔墳4號和5號壁畫墓為高句麗晚期貴族墓葬,發現了繪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媧圖。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伏羲(左)、女媧(右)(集安五盔墳貴族壁畫墓)

在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共有500餘座十六國時期至隋唐的墓葬,大部分墓室頂部和棺蓋上有絹絲或麻布的伏羲女媧交尾圖。吐魯番高昌一帶各民族雜居,文化碰撞交織每天都在發生。伏羲女媧交尾圖,正是生活在吐魯番地區的人們嚮往人丁興旺的精神寄託。

伏羲女媧交尾圖,你真的看懂了嗎?

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的伏羲女媧交尾圖

伏羲女媧交尾圖,是人們祈願人丁興旺的信仰表達,圖中金烏、蟾蜍、規、矩的神秘之處等著你去發現呢。

小貼士:

1、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1972-1974年發掘,2號墓為長沙丞相、軑侯利蒼,1號墓為利蒼之妻,3號墓為利蒼之子。共出土絲織品、帛書、帛畫、漆器等3000餘件文物。2013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武梁祠。位於山東濟寧市嘉祥縣。東漢晚期的家族祠堂,現存畫像石四十三塊,畫像內容豐富,取材廣泛。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集安高句麗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於吉林集安市。最具代表性遺蹟有國內城、丸都山城2座都城,14座王陵、26座貴族墓葬、1通“好太王碑”。2004年7月,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4、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墓地。位於新疆吐魯番市。古代高昌王國城鄉官民的公共墓地,葬有車師、突厥、匈奴、高車、漢居民。出土文書、墓誌、繪畫、絲、棉毛織物等珍貴文物上萬件。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