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關於我們華夏民族的歷史有一句話流傳很廣的話“五百年曆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看開封,五千年曆史看西安”,當然這句話一直存在爭議,每個地方的朋友都以家鄉為傲,誰也說服不了誰。今天老張要為大家分享一個歷史比這些城市都要久遠的文化名城,河南淮陽,有人說“六千年歷史看淮陽”,淮陽古稱宛丘、陳州,歷史上曾三次建國,五次建都,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六千五百年前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便在淮陽建都,此後炎帝也曾在此建都,西周時期淮陽為陳國,後來楚國也在淮陽建都,孔子還曾在這座古城講學。現在淮陽的陳楚故城遺址就是當年的古城,是一座四面環水的風水寶地,被一萬六千畝龍湖包圍。伏羲陵寢太昊陵就位於龍湖之濱,佔地八百多畝。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伏羲陵墓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存在,此後歷朝歷代都對這座人文始祖的陵寢進行了擴建增建,目前保存建築大部分為明清時期所建。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多位帝王曾親自拜謁、祭祀,並派駐守陵。進入太昊陵,第一感覺是規模宏大,建築佈局是宮殿式,歷代所植的蒼松翠柏鬱鬱蔥蔥,從數百年到一千多年不等,古樸莊嚴。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進入太昊陵第二道門是道儀門,為單簷歇山頂式樓閣建築,道,即道德;儀,義理。道儀即為道德和正義。《易·繫辭上》中:成性存存,道儀之門,意思是提高品德,必須增進智慧,發展事業,必須從謙卑的禮儀著手,才能進入道儀之門,是為完成德業的根本,因此這道門也叫道德門。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第三道門,先天門,也是單簷歇山頂,不過這道門有兩層,面闊五間,一層為城門洞式的高臺,二層為樓閣。南門券口鑲嵌一塊石扁,鐫刻“先天門”,是明朝御史堯卿所書,為了歌頌太昊伏羲始畫八卦而命名,我們熟悉的八卦圖原來是伏羲所畫。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第四道門,太極門,也稱太極坊,戟門,為三間三樓柱不出頭式的牌樓。先天八卦中太極為原始混沌之氣,是派生萬物的本源,因此太極門處於太昊陵的中心位置,兩側各建一道腋門,東門叫仰觀,西門為俯察。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進入太極門兩側是分別是鐘樓和鼓樓,這兩座古樓閣都建於明代,為重簷歇山式,下邊是直壁式臺基,樓內各置大鼓和鍾,暮鼓象徵團圓,晨鐘是開園的寓意。鐘樓內所懸大鐘為明英宗正統十年所鑄。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和太極門相對的是統天殿,俗稱“大殿”,建於明代,是陵廟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重要建築,面闊五間,進深三間,龍鳳大脊,屋面覆以黃色琉璃瓦,脊上裝飾考究,中為三節彩釉吉星陶樓,樓下有一龕,龕內書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二十八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個星座。殿內有“丈八木龕”,雕工精細,造型莊重,龕內是伏羲像。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顯仁殿,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坐落在十三級直壁式高臺上。顯仁取自《易·繫辭上》:顯諸仁,藏諸用,意思是以仁愛的面貌顯現,使其恩澤普施於天下萬物。可見,太昊陵內每一個名字都深藏人生哲學和智慧。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太始門,俗稱轉廂樓,建於明代,重簷歇山頂式高臺古樓,中門上方青石扁上“太始門”三個字是河南監察使吳悌所書,周圍有迴廊,殿內保存有明正德八年御碑一座。太始者,元胎之萌也,指形式物質的原始狀態。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再往後就是“先天八卦壇”和伏羲的巨型陵墓,八卦壇與寢殿相距五米二,青磚壘砌,為直壁式等邊八角形,周圍有青石壓條,壇面以青磚砌先天八卦圖。伏羲陵墓“陵高十尋”(一尋相當於今八尺),方座邊長一百八十二米,上圓下方,取天圓地方之意。陵墓前豎有一塊巨型墓碑,高三米五,寬八十釐米,字大徑尺,既無題跋也無年款,可能是題寫的人覺得自己在人文始祖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吧。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河南這個縣四面環水,是中華文明發祥地,伏羲,炎帝都曾在此建都

陵墓周圍遍植翠柏,古柏超過一百棵,樹齡都在數百年以上,陵墓前這幾棵都是上千年,樹幹挺拔,已經枯死,樹幹上這個天然長出的東西像什麼呢?不知道被多少雙手撫摸過,已經有了包漿了。

正在從廣西到陝西的摩旅路上,美景、美食、故事全程分享,歡迎圍觀、點贊、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