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墓前61座「守靈人」雕像,爲何都沒有頭?

一代女皇武則天和老公唐高宗李治的合葬墓,叫“乾陵”。這座大墓,充滿了各種謎團。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對“皇帝夫妻墓”,即男女都做過皇帝的雙皇帝夫妻墓。乾陵坐落於大唐帝國首都長安(今陝西咸陽市乾縣的梁山上),是一塊絕佳風水寶地

這個“風水寶地”作為帝陵,是唐高宗在世時就選好的,非常考究。武則天死後,兒子唐中宗李顯把母親武則天,和早前已入葬的父親李治合葬在了乾陵。古人講究“生同室,死同穴”,把父母合葬一處,也算作為兒子的唐中宗李顯盡一份孝心了。

武則天墓前61座“守靈人”雕像,為何都沒有頭?

乾陵:唯一沒有被盜的唐代帝王陵

乾陵地宮建造的十分結實牢固,據說是至今唯一座沒有被盜墓賊盜掘的唐代帝王陵墓。為什麼沒被盜挖呢?

不是後世的盜墓賊們善良,也不是什麼陰兵怪力守護,而是歷史上的盜墓賊們“無從下手”。來了一撥又一波,個個都想打乾陵寶藏的歪主意,可惜都是無功而返.....我說說歷史上幾個大型盜墓團伙的“光顧史”,個個凶神惡煞的來,灰頭土臉的走。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起義軍首領黃巢,氣勢沖沖帶著40萬大軍,在乾陵四處挖了四五十米深,搞得到處是大坑,也沒有挖出墓道。走了一波,還有不死心的,又來了一波。

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的崇州節度使溫韜,也是率領軍隊,興致匆匆,揚言要挖開乾陵,發筆橫財。又是折騰了一番,掘地三尺,累得汗流浹背,可惜依然一無所獲!後世歷代的盜墓賊一波又一波,陸續紛紛“問候”乾陵,卻都垂頭喪氣的敗走。

武則天墓前61座“守靈人”雕像,為何都沒有頭?

乾陵:詭異的“六十一藩臣像”

作為唐朝一大帝陵,乾陵一直有兩個詭異現象,非常令人關注:一是矗立在乾陵前的名震古今的武則天“無字碑”,一塊高大而空無一字的墓碑,至今依然成謎。二是矗立在乾陵前的詭異“六十一藩臣像”個個有身無頭,又成一大驚天謎團!

小編今天只講其中一個:詭異的無頭“六十一藩臣像”乾陵“六十一藩臣像”,也叫“賓王像”,據說最初有64尊像,現今我們見到的是61尊。這些尊石像,代表著臣服於大唐王朝的六十多個藩屬國國王(或藩臣)。

後人也認為這61尊石像代表“藩國使者”,習慣上稱“六十一藩像”。他們齊刷刷且姿態恭敬的排列於陵前,甚為壯觀。從雕像看,多為胡人裝飾,穿戴各異,高度與真人相仿。每一尊石像都是按照當時藩王的身高及樣貌等身打造,且每一尊石像的背後,都刻著石像主人的國別、姓名及來歷。

比如至今姓名可考的36人,吐谷渾、吐蕃、突厥、安北、北庭、安西等眾多民族或都護府。這些雕像的身份,有藩屬國國主、南北方民族首領、部落酋長以及城主等。

武則天墓前61座“守靈人”雕像,為何都沒有頭?

由於年代久遠,石頭風化及風雨侵蝕,很多石像字跡模糊化。至今字跡可辨認者有“木俱罕國王斯陀勒”、“盛于闐王尉遲璥”、“吐火羅王子持羯達犍”、“默啜使移力貪汗達幹”、“播仙城主何伏帝延”等七尊。

這些藩國首腦,生前效忠於大唐;皇帝死後被立成雕像,護佑陰間的二帝。石像個個雙手拱於胸前,神態謙卑,這足以令人想象到當時我國的唐朝,國力多麼強盛,可謂萬國來朝,四夷賓服,國威震懾之強之烈!

據明朝劉伯溫《乾陵》記載:“蕃王儼侍立層層,天馬排行勢欲騰。”從這裡可以推測,石像在明朝初年,還是比較完好的。可到了清朝晚期之際,石像頭顱卻集體齊刷刷的詭異消失了.....

乾陵:“六十一藩臣像”無頭原因

那麼,石像的頭顱為何不翼而飛?關於此事,主要有下面幾種說法:

1、地震說。

據史載,明朝嘉靖年間,發生震級高達8級的關中大地震,死傷無數,石像有可能遭受地震波及。石像並不牢固,脖子處較全身較細、容易震裂。另外考察發現,斷頭的並不只是石人像,還有石馬和石鴕鳥。

但峰子哥認為,地震說並不靠譜。乾陵距離當年的地震點華縣有100多公里,從石像頭部斷裂情況來看,地震力度不致,人為可能性更大。

2、洋盜賊說。

清末民國年間,國家落後貧弱,外國侵略者紛紛湧入中國,洋人盜墓賊也隨之湧入。乾陵石像的東方文化和藝術價值較高,一些洋人團伙砸下石像頭顱,作為文物流向國外。

武則天墓前61座“守靈人”雕像,為何都沒有頭?

小編認為,這一點說法也站不住腳。且不說是不是洋人所為,至少有一點:如果洋人真要想做壞事,完全可以盜走整尊像,犯不著只拿個頭顱。既然決心幹壞事,就沒有拿得不疼不癢的。

乾陵:一個最可能的真相

地震說、洋盜賊說,都不太靠譜,到底真相是什麼?小編認為比較靠譜原因是:胡人和漢人的洩憤、宣洩,我就姑且叫它“胡漢破壞說”吧。其實有專家也指出,在遼、金、元時期,乾陵石像損壞最為嚴重,而當時陝西這個地方,恰恰就是這些少數民族的管轄範圍。

唐亡後,這些石像主人的後代們,少數民族統治者們,覺得自己的祖先形象被擺放在乾陵,往大了有辱國格,往小了說有失人格,情感上無法接受,氣急之下就把頭顱砸掉了。

而當地的漢族人又受這些胡人統治壓迫,見到乾陵矗立著那麼多胡人石像,種族對立摻雜著個人私憤,加上生活不如意,不敢明著反抗高壓,暗地裡咬牙切齒,只好拿這些胡人石像洩憤了。

六十一藩臣像,最終不幸的成了當時胡人和漢人雙方共同的“宣洩點”。

看完了,也說說你的感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