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ETF或將成爲澳大利亞下一個風口,準備好了嗎?

根據《澳洲金融評論報》的報道,澳洲ETF市場將是下一個“風口”。

到2020年,澳洲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數量有望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縱然,大量ETF的上市為投資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選擇機會。但是同樣,對於盲目選擇新型ETF的投資者而言,機會可能就是陷阱。

原創|ETF或將成為澳大利亞下一個風口,準備好了嗎?

閱讀導航

一、ETF投資前菜:親身經歷

二、澳洲ETF市場實屬落後

三、澳洲ETF迎來“爆發式增長”

四、投資ETF的風險

ETF投資前菜:親身經歷

小泉是筆者的一位朋友,畢業於國內一所非常知名的高校。精湛的外科手術技藝帶給他名譽的同時也帶給了他“財富”。

但是,當他接觸了外匯市場後,他才發現辛苦數臺手術所積累的財富遠不及他一個晚上的操作。投資所帶來的收益自然是豐厚的,讓他心裡那個萌生了多年的夢想開始迅速生根發芽,即成為一名千萬富翁,帶著自己的兩個女兒周遊列國。

事實似乎進展的非常順利。一年操作下來,很快盈利幾百萬。當他牛氣的把辭職信丟在老闆桌上時,我們都羨慕不已,紛紛向他取經。畢竟每個月拿著幾千刀的我們實在是有太多的苦,老人要贍養,小孩要撫養,還有各種這樣的費,那樣的債需要打理。

在中美貿易戰一開打,國際股市瞬間一瀉千里。眼看存了好幾年的“血汗錢”就這樣被割了韭菜。好吧,股市不好,全球政局動盪,買黃金避險總歸沒錯。

但是,這回黃金好像也不避險了。以往任何一個事件都會促動其加速上揚的慣例也失了靈。

據統計,截至8月18日,即期交割黃金價格報每盎司1,182.66澳元,出現連續第六週下跌,為2016年12月以來下跌週期最長的一次。

外匯市場同樣也是“哀聲一片”。沒能逃過去的也包括筆者的這位朋友,在血本無歸的無奈之下,夢想已經休眠,只能再次求以前的領導讓回來工作。

面對各種五花八門的投資產品,一次又一次的投資失利,不少投資者都寒了心。但是在這個高通脹的社會,什麼都漲就是工資不漲,我們能對投資避而不談,視而不見嗎?答案顯然是不能。

有失利的人自然就有獲利的人。或許,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產品才是最為重要。在大家對股票、匯市、房市大談特談的時候,可能忘記了ETF這種成本低、風險低的產品。

這不,在澳洲被漠視了多年後,業內人士一致認為,澳洲金融市場的下一個風口是ETF市場。

原創|ETF或將成為澳大利亞下一個風口,準備好了嗎?

澳洲ETF市場實屬落後

倫敦諮詢公司ETFGI提供的數據顯示,全球ETF資產規模達4.8萬億美元。伴隨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從主動管理基金轉向費用更為低廉的指數型基金,全球ETF資產規模有望繼續創新高。

相比之下,澳洲本土的ETF市場卻落後很多年,一直在一個非常低的基礎上不停的追趕。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澳交所交易的ETF市值總計僅不到400億澳元。

ETF Securities公司創始人Graham Tuckwell同樣表示稱,相比美國和歐洲的ETF市場,澳洲的ETF市場可以說要落後很多年。據保守估計,澳洲ETF市場具備十倍於現有規模的發展潛力。

儘管ETF發行公司對自己的產品普遍持有“長牛”的看法。過去多年來,他們一直認為ETF相對主動管理型基金具備更多的相對優勢,即從長期來看,指數型基金(ETF)將最終跑贏絕大部分主動管理基金,透明程度更高,且費用相對更為低廉。

但是,過去數年以來,這種長牛的思維並未得到澳洲本地市場投資者的廣泛認可。或許是由於文化的因素,也或許是由於投資者缺乏長牛的耐心。

在澳洲2.6萬億規模的養老基金池中,投資ETF的比例不到2%。

即便澳洲ETF基金規模發展到1000個億,也不如澳洲聯邦銀行(CBA)一家公司的市值規模。

ETF Securities公司創始人Graham Tuckwell分析指出,導致目前澳洲ETF市場發展規模落後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澳洲市場有關主動管理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之間的關係“顛倒”了。

他說:“目前股票型主動管理基金和指數型基金之間的比例可謂8:2。這樣的分配根本不合理。正確的打開方式是低成本的ETF佔據相對較大的比例,而主動管理基金則佔據相對較小的比例。”

但是,這種情況將很快發生改變。在基本面、資金面雙雙發生改變的情況下,澳洲的ETF市場將引來“爆發式”增長。

澳洲ETF迎來“爆發式增長”

澳交所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7月,澳交所交易的ETF資金規模同比增長33%,數量靠近200只。

原創|ETF或將成為澳大利亞下一個風口,準備好了嗎?

澳洲目前最大的ETF發行和管理公司Van Eck董事總經理Arian Neiron說道:“基於目前每月ETF淨流入資金增加了1倍,達到10億澳元,再加上每年的市場投資回報,未來三年內,澳交所ETF有望增加至1000億規模。”

而這僅僅是“冰山一角”,從基本面和資金面來看,三大因素推動澳洲ETF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

首先,皇家委員會針對金融行業的調查日漸深入,所揭露的醜聞是一宗勝過一宗。

儘管,目前的醜聞事件並未直接涉及ETF,但是銀行業公信力的下降自然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在這一連串連鎖反應中,可以預見的趨勢是越老越多的澳洲居民會傾向於收費低的投資產品並尋求獨立諮詢建議。

其次,澳交所的ETF發行熱潮初露“端倪”。

例如Platinum Asset Management、Magellan Financial Group等知名的資產管理機構都於年內發行了ETF產品。

第三,越來越多的自管養老基金(SMSF)採用ETF進行投資。

據統計,自2010年以來,採用ETF投資工具的自管養老基金數量翻了三倍。此外,一些配置ETF作為投資組合平臺的興起也推動了澳洲ETF市場的增長。

目前,澳洲自管養老基金規模為7120億澳元。可以想象,如果ETF成為自管養老基金行業的核心工具,那麼澳洲ETF市場的發展規模則遠遠超出我們之前的預測。

BetaShares首席執行官Alex Vynokur指出,目前澳洲ETF市場中,固定利率ETF、可持續性指數基金、主題ETF普遍存在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因此,這類基金有望以前所未有的增速增長。而這家公司也打算於今年年底推出亞洲科技股ETF。

除了這些創新ETF外,Vynokur同樣認為傳統、收費低的開放指數型基金(ETF)也將持續增長強勁。這些指數型基金為投資者投資全球範圍內的關鍵指數提供了渠道。

他說道:“我們知道,在基本面支撐的情況下,一個市場的火爆還需要資金面的支持。眼下,澳洲的ETF市場就屬於這種情況。我們認為核心、市值加權型ETF將迎來大規模資金的流入。”

投資ETF的風險

不同的市場,共性是有回報就有風險。投資收益越大,風險也越大。不同的一點的是不同的投資產品,風險敞口各有差異。

對於ETF市場而言,澳洲證券和投資委員會(ASIC)指出,流動性、市場標的、買賣價差、跟蹤誤差都是其潛在風險。整體而言,除少數規模較小基金外,絕大部分ETF上述風險管理良好。

一般情況下,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指數型ETF流動性良好,投資收益也不錯。但是在市場情況不好的情況下,買家買入意願大幅下挫,ETF,特別是新的ETF流動性則要打上一個問號了。

此外,伴隨大量創新ETF的興起,越來越多的發行機構發行的ETF往往跟蹤的是一些複雜萬分且未經證實的指數。

例如,澳洲各大媒體於前段時間進行了有關加密貨幣ETF的報道。對於投資者而言,原本投資ETF是想進行投資的多元化,以實現投資風險的分散。但是盲目投資一些標的不明確的ETF,機會則變成了陷阱。

Six Park投資諮詢公司首席執行官Patrick Garrett 說道:“在市場震盪加劇的情況下,流動性經歷過市場考驗,且投資標的設計良好的ETF和那些‘虛有其表’概念型ETF存在本質上的區別。前者可以經歷市場的考驗,幫助投資者成功實現分散風險、應對市場衝擊的目標,而後者只會讓投資者血本無歸。”

換言之,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五花八門的投資產品前,萬變不離其宗。投資者需要的“火眼精金”其實就是充分的功課。

哪些ETF才是能夠經歷市場考驗的“真金”?哪些ETF又是“外表華麗”的紙老虎?在自己無法甄別的時候,不妨尋求獨立的諮詢機構專業意見。

END

金融市場可謂瞬息萬變,但是我們不能無視投資,尤其是多年等待的投資機會。

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我們,看著房價天天上漲,而勤奮工作的我們薪水卻永遠趕不上房價漲幅的一個零頭。除了自己的安家夢,我們生活在一個不斷上漲的社會,交通成本、電力、水費、小孩的育兒費、哪一樣都無法讓我們置身事外,守著自己的工資,省吃儉用,任通脹消耗掉我們辛勤的努力無疑讓每個人都不甘。

換言之,我們的生活避不開投資。無論是為了滿足眼下的生活,還是為了日後的養老,我們不能無視投資。

但是任何一次的機會都是危險相隨,如《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所提及的,富人積累的是資產,窮人積累的是負債。但是,資產和負債之間又是那麼的相似。

毫無疑問,ETF市場將會是澳洲金融市場的下一個“風口”。如何把握這個風口,為自己創造資產,是每位投資者的必修課。

參考資料:Australian Financial Revie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