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今年中石油提出的“打好炼化转型升级攻坚战”引起炼化业务广大干部员工的强烈共鸣。与会代表认为,打好转型升级攻坚战,既是明确要求,更是现实选择和下一步前进的方向。

近些年,炼化行业市场竞争不断升温,业界对炼化行业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其中一个关注焦点是目前处于盈利上升期的炼化企业,如何冲出炼能过剩、行业加快调整等因素对效益形成的包围圈。打造发展加速度,成为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

加速度,是基于对炼化产业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判断。目前我国炼化行业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到2020年过剩产能将超过1亿吨,而化工行业景气周期可能持续到2022年。成品油价格放开已渐行渐近,常规速度难以把握转瞬即逝的时间窗口。专家指出,随着国内大型炼化项目“十三五”期间陆续投产,为我们转型升级留出的时间窗口也就是未来的2年到3年。

加速度,是因为目前市场竞争对手之间差距有拉大之势。纵向来看,我们炼化业务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横向对标,我们和主要竞争对手在一些领域差距拉大。新建民营炼厂高起点、优布局,抢占发展制高点。加速度,已成为炼化企业提高发展速率、缩短差距的紧迫课题。

在此次领导干部会议上,来自炼化企业的与会代表也纷纷传达了对“加速度”的渴求和思考。这些声音清晰地传递出,广大炼化干部员工对发展充满危机感紧迫感,迫切希望战略布局再早些、转型升级的步伐再快些、集团内部的合作再紧密些、离市场和客户再近些。我们清晰地看到,要靠战略实现加速度,从源头获得主动权;靠独特优势实现加速度,整体优势、上游资源等有待进一步转化为发展胜势;靠领先技术实现加速度,靠技术档位拉开竞争层次;靠人才实现加速度,不断积蓄企业的内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跑出加速度,冲出效益包围圈。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我国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思考·炼化篇

今后一个时期,广大石油干部员工将在炼化战线打好打赢“炼化转型升级攻坚战”。“攻坚”一词极为寻常,但炼化人深知“攻坚”背后的诸多深意。眼下,炼化行业正加快步入前所未有的“大变量”时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发展压力。

炼化面对的发展环境已大不同。过去几年间,国际油价从每桶100多美元到20多美元的俯冲,然后一路震荡到目前的70美元上下。让人“尖叫”的不仅有油价的震荡,还有炼化产业效益的快速攀升。伴随着油价下行再中低位震荡的曲线,炼化发展曲线反向而行,一度炼化业务盈利甚至赶超石油企业整体利润。天帮忙人努力,炼化成为石油产业盈利明星。

近些年,炼化行业走出了一条看似上升却又暗含诸多不确定性的曲线。眼下,多重因素叠加,我国炼能重回增长,地方炼厂快速崛起,今年将破8亿吨。短期内,国内过剩炼能将超1亿吨。

油价回暖、市场竞争升级、转型提速……好日子能否一直过下去?油价“理性”后,炼化的发展空间到底有多大?炼油行业步入“战国时代”,炼化的转型升级攻坚之战从哪里打响?让我们一起探究我国炼化业务高质量发展之路。

变量时代:如何找准高质量发展的参照系

长远来看,炼化行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最大变量”时代,市场加速洗牌。这个时间窗口十分宝贵,高质量发展是炼化企业在残酷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的捷径。

最近两个月,几则新闻拨动着炼化行业紧绷的神经。一是世界最大的化工企业德国巴斯夫将投100亿美元在湛江建石化基地,这是该公司迄今最大的投资项目;埃克森美孚也加快推动“原油制化工品”项目落子广东。二是国内四成民营炼厂陷入亏损,小型地炼和大型先进炼厂发展现冰火两重天,山东地炼行业的变局正式拉开。

看似毫不相关的两则新闻,却道出了目前炼化行业处于“大变量”时代的忧喜状态。一方面是我国巨大的消费市场、化工步入景气周期,另一方面产业竞争加剧、市场加快洗牌。

我国炼化行业自2008年结束“保供时代”后,这种有喜有忧的撕扯感就越发强烈。历史形成的格局、高速发展伴生的问题、时代造就的多元化路径……撇开油价不论,这些变量都在重塑我国炼化格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供需两端看,供给和消费两端同时发生变化,替代压力陡增。供应端,是烯烃生产原料的替代压力。IHS公司预测,石脑油在乙烯裂解原料中的比例将从2016年的63%减至2020年的53%,而煤(甲醇)制烯烃、乙烷等所占比例将加速提升。这一替代,产生的是成本压力,多元化、低成本的原料或将成为下一步炼厂大比拼的杀手锏。消费侧,则是柴汽油市场需求先后达到峰值,新能源汽车及替代燃料对传统油品需求的冲击。以2020年为节点,这一年我国全面推广乙醇汽油、天然气汽车保有量有望突破1000万辆,电动汽车销量将超过200万辆。交通替代燃料占全国汽柴油年消费量将超过12%。这一替代,产生的是市场压力。在炼能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加快出口更为迫切。

从产业链条看,上游和下游产业环境同时变革,政策影响深远。上游,是指已经落地的“两权放开”上游口子敞开,直接重塑了我国炼化及成品油市场竞争格局,这一影响还在不断放大;下游,则是成品油市场的变化因素。比如加油站行业全面向外资开放将带来整个石化产业链条的竞争;而冲击更大的是,成品油价格即将市场化,炼化和销售环节利润空间都将被大幅压缩,新建炼能更具竞争力,落后产能将被淘汰出局。

从市场竞争看,竞争主体积极布局且同时发力,市场未知因素增多。目前,按照炼能,国内炼化市场三足鼎立。其一为中石化33.73%;其二为中石油+中海油共计32.39%,分别为26.12%、6.29%;其三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为33.87%。2020年国内过剩炼能或将达到1.4亿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显而易见。化工领域竞争也更趋激烈。麦肯锡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中国化工市场需求增量将占据全球增量的60%。继巴斯夫宣布在华斥巨资建石化基地后,埃克森美孚也加快推动“原油制化工品”项目落子广东,中海壳牌宣布在惠州第三期投资计划。这意味着,中国炼化企业将在主场直接和国外企业开打市场份额抢夺战。国内炼化企业将受到国外低成本大宗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双重冲击。

除此之外,大数据、智能技术与炼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能源颠覆性技术的临界突破、产业政策变革等变量影响加大。再比如,国内炼化企业寄希望的成品油出口同样存在变数。2015年我国转为成品油净出口国,2016年出口总量猛增至3820万吨。今年前两批成品油出口配额已达4300万吨。但从全球看,成品油消费增速赶不上供应增速,我国扩大出口空间面临激烈竞争。

炼化产业“大变量”时代,挑战和机遇并存。加快提升发展质量,抓住时间窗口,这是我国炼化企业实现效益突围的唯一路径。

竞争升级:如何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紧迫现实

影响炼化高质量发展的到底是“过剩”还是“不足”?目前来看,“四多四少”的结构性问题应引起重视。而这背后,高质量发展能力的不足更应成为解决问题的重中之重。

今年上半年炼化行业盈利势头强劲。近些年,抚顺石化、吉林石化等更是创下企业盈利新高。静水之下暗藏着市场竞争的涡流。媒体频繁用“战国时代”“百团大战”来描述未来炼化行业生存常态。

“我们与先进炼厂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国内大型炼化项目陆续投产,为我们转型升级留出的时间窗口也就未来2至3年。”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戴家权话语中透露着强烈的危机意识。

高质量发展显得前所未有地紧迫。一提及炼化行业,“过剩”成为一个显眼的标签。其实,真正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不只是过剩的问题,更是“不足”的问题。归根结底,炼化的质量问题,“四多四少”的结构性问题是重要内容。

——我国炼油能力过剩,但是乙烯产能明显不足,油大化小,一体化率低。当前,我国炼能在世界已稳居第二,中石化、中石油炼能分别位居世界第一大、第三大。2020年炼能或将过剩1.4亿吨。国内乙烯产能虽不断增长,但远赶不上乙烯消费增量,2025年仍将有1427万吨的缺口。炼能过剩、乙烯缺口,相当于双重效益流失。

——大宗炼化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所以当下我们既面临着出口成品油等产品的压力,又面临着进口高端产品的苦恼。有些产品我们则高度依赖国外。比如,辛烯共聚聚乙烯自给率只有7.7%,高端聚烯烃塑料只有39%,茂金属聚烯烃则主要靠进口。

——炼化生产能力整体过剩,但营销能力稍显不足。从企业层面来看,炼化产能需要相匹配的销售能力,但因为历史形成的原因,2016年集团公司汽柴油销量相比产量不尽如人意。而反观国际大石油公司,几十年来不断对产炼销结构“塑形”,基本形成了炼油能力大于原油产量、油品销售量大于炼油能力的结构,从产业链条结构上就占据效益优势。根据2017年世界最大50家石油公司排名数据,埃克森美孚、壳牌、BP、道达尔油品销售量与炼能之比分别是1.12、2.1、2.98、2.08,中国石油这一数据要小于1。此次领导干部会上,多位来自炼化企业的代表坦言,炼化效益发展遭遇“身材苦恼”。

——相对竞争对手,我们还有一个短板就是布局。东北西北布局过剩,但东部西南地区布局相对不足。根据炼厂规模统计,东北西北炼能、乙烯产能分别占到总产能的70%、86%以上,而这些地区的产品千里迢迢跨江过海,效益损失在运输环节。

相比这些影响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围绕“速度”“品质”“成本”等高质量发展能力的短板更应引起重视。

产品跟着市场跑的速度还得再提升。比如,目前集团公司高标号汽油比例,与主要竞争对手相差12个百分点。柴汽比大幅降低,已从2015年的1.61降至1.3以下,但预计2020年国内消费柴汽比将为1.09,柴汽比与市场的匹配度有待提升。

吉林石化与格力的故事广为流传。白色家电时代来临,吉化却一度被这个大客户所抛弃,因为产品不对消费者胃口。经过持续的技术攻关,吉化靠品质重新赢回格力信任。从“生产中国最好的ABS”这句话,就能读出吉化对品质的追求。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质就是市场,就是效益。但从整体来看,炼化业务目前化工产品仍集中在基础材料领域,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仍相对较少。此外,产品服务的品质同样面临大提升。

今年上半年,集团公司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但横向来看,比起业内先进同行,中国石油在吨油加工成本、能耗、用工成本等方面仍相差很大,很多差距还有拉大倾向。成本一高,体现在市场上就欠缺竞争力。

深度提质:如何蹚出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炼化行业已走到靠“内涵”突围的下半场,“深耕”成为效益突围的关键。重新认识原油“八大菜系”,重新认识市场,重新认识企业信息流的价值……对于“出身”迥异的炼厂来说,找准适合自己的高质量发展路线更为关键。

去年开始,从亏损阴影中走出来的辽阳石化开始主动与吉林石化深度对标;哪怕是一条生产线、一个车间人数的差距,辽阳石化都仔细分析,倒逼管理提升。

“我们先纵向比,再横向比,紧紧咬住行业领先者,不断追赶。时代已容不得我们慢慢走。”该公司一位基层管理者告诉记者。

民营企业神经更是紧绷。今年年初,浙江、山东等地方炼厂合纵连横,“小舢板”组建成大型炼化集团,寻求进一步提升抗风险能力。

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预判下,国内各炼化企业纷纷寻求占领竞争高地的路径。而“高大上”路线,显然是当下业界的共识。高,就是高端、高附加值产品;大就是大型化、规模化、一体化;上,则是管理上水平、品质上水平、技术上水平。

高起点开建的新炼厂也印证了这一高质量发展路径。目前浙江、辽宁等地陆续建设一批大型炼化项目,不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工艺技术等都是世界一流水平。戴家权认为,这些先进独立炼厂“大且全”,项目装置大型化趋势也十分明显,为世界级先进水平。舟山石化以40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位列目前世界炼厂前五。其次是“化主油辅”一体化,效益明显。再就是“高且精”,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包技术,具备“生产能力强、工艺水平高、能源消耗低”等特点,代表了今后炼化业的发展方向。

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何盛宝认为,中国石油作为特大型央企,要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前列,炼化业务需做出更大贡献,在四个方面下足功夫: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大力增产航煤和高标号汽油及相关化工产品,高端化、差异化发展,努力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三是加强成本管理,确保装置“安稳长满优”运行,实现降本增效;四是强化技术创新,做好技术储备和支撑引领。

具体到每个炼化企业,出身不一样,也注定高质量发展路径不同。但是对整个行业来说,随着监管的进一步规范、炼能过剩加剧以及新消费时代的到来,我国炼化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大提质”的下半场。“深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原油“八大菜系”,炼化产业在原料领域深耕的空间还很大。目前,炼油和化工原料来源都呈现出多元化选择,对炼化企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很多炼化企业一旦建成,原料调整空间相对有限,但即便就原油来说,同样可以大做文章。原油品质差异大,大庆油、辽河油、新疆油、长庆油……原油“八大菜系”,将原油这一原材料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企业效益将产生倍数效应。比如目前普通石油焦的价格是3000元/吨左右,加工成石墨电极后的价格是3万元/吨至10万元/吨。

当然,这一深耕能力有赖于技术支撑。“炼化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亟须在高端化工合成新材料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同时要加大炼化科技尤其是基础超前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加快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在何盛宝看来,科技创新必须尽快提到更加重要位置。

深耕市场,在需求和服务上双向用力。无论是四川石化,还是抚顺石化、吉林石化,其盈利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市场触角发达。“先干后算可能亏损,先算后干就能盈利。市场什么行情好,我们就主打什么。”炼厂虽是一东一西,对盈利的路径却有着一样的认识。

目前新建炼化企业就是一个市场的敏感体。“按照新建炼厂的设计,成品油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以一滴成品油都不产,全部生产化工产品。”业内专家告诉记者。

这也对炼化企业加快转变理念提出要求,加快从生产型炼厂转变为经营型炼厂。市场到底需要什么?炼化企业也需要从以前的做大众转变为做分众、做小众、做高端、做特色。对集团公司来说,这就需要建立更为高效的产销关系。

深耕信息流,创建智慧炼化企业。随着信息技术、智能技术的发展,打通企业的“任督二脉”,信息流是关键。怎么收集数据、怎么分析数据、怎么利用数据,也将成为企业之间拉开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此外,深耕产业链、深耕布局同样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无论如何,我们都清楚地看到,炼化行业未来竞争加剧绝不是空喊“狼来了”。挑战和机遇就在眼前,而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关键是我们是否准备好,是否已经有了“打狼”的能力和谋略。过了这一关,炼化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企业领导谈

隋昊(锦西石化总经理、党委书记)

虽然眼下炼化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要对是否能持续创造优良业绩保持清醒认识。在过去几年里,国际油价等外部因素对企业盈利起到了助推作用。但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企业不能随波逐流。我们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要做到不论外部市场如何变化,都要苦练内功,优化产品结构,抓好降本增效,有效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牢牢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向着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断前进。

王彬(四川石化总经理)

作为最大国有能源企业,中国石油要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竞争力,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现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目标。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变革,炼化企业在油气结构调整、成品油结构调整、化工产品结构调整等诸多方面有很大潜力。当前,国内炼化市场加快变化,民营企业强势崛起,国外大公司积极在国内抢滩布局;未来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我们必须坚定信心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金彦江(云南石化总经理、党委书记)

炼化企业要想打好炼化转型升级攻坚战,要以科技创效驱动高质量发展,以安全生产无事故保障高质量发展、以绿色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效率效益推进高质量发展、以人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党的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规划,做精做特,逐步推进炼化企业从“燃料型”向“材料型”转变。

专家视点

何盛宝(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我国炼化行业的技术经济指标、盈利能力、科技创新引领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结构转型升级成为必然选择,其目标是要适应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友好产品,同时确保生产过程本质安全,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炼化业务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亟须在高端化工合成新材料、新型催化材料、重油深度转化技术、绿色环保清洁生产新技术等领域尽快取得突破,同时要加大炼化科技尤其是基础超前领域的研发投入以及加快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建设,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加大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养力度。

戴家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石油市场研究所所长)

我国炼化企业在转型升级、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五大挑战,包括炼厂规模小而散、炼油能力结构性过剩加剧、转型升级理念和技术方向趋同、炼油装置技术复杂程度不断提高、成品油价格放开等。针对这些新挑战,炼化行业要加快推进炼化一体化进程,下大力气淘汰一批产品质量低劣、能耗高、环保无法达标的炼油装置,加快推进清洁燃料加工技术的创新突破,加大绿色、环保、安全、智能化等方面的投入,同时加快推进天然气加工利用技术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创新突破,全力打造中国炼化企业新名片。

孙伟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产业发展部主任)

当前,国内石化行业正处在新的爬坡过坎关键期,行业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从发展环境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呈升级态势,美国单边保护主义突出,国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待解决。从发展水平看,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处在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前堵后追、前后夹击的国际竞争态势没有根本改变。在整个宏观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全行业迈出由石油化工大国向强国跨越的新征程中,炼化企业要坚持创新驱动,成为全行业转型升级的排头兵;坚持绿色发展,成为全行业节能减排的领头羊;坚持发扬传统,成为全行业改革开放的先行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