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戶自救祕籍

散戶自救秘籍

A股中報披露進入密集期,截至8月25日,共有1900家左右上市公司發佈了2018年中報。6月以來,A股市場加速震盪調整,上市公司高管頻繁出手增持自家股票,截至8月20日,自6月以來已有521家上市公司獲得自家高管增持,淨增持金額超85.53億元。上市公司高管的增持行為能更好地反映其對公司未來前景的預期,對投資者而言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投資者可關注其中的估值較低、中報業績大幅增長個股。

長春經開:半年報淨利增近五倍

長春經開(600215)披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122,590,609.03元,同比增長25.8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7,053,893.33元,同比增長499.91%;每股收益0.1872元。

寶鋼股份:上半年淨利潤同比增長62.23%

寶鋼股份(600019)公告稱,上半年淨利潤100.09億元,同比增長62.23%;營收1485.34億元,同比增長2.17%。上半年實現利潤總額140.8億元,創上市以來同期業績最好水平。

瀘州老窖:上半年淨利潤19.7億元 同比增長34.08%

瀘州老窖(000568)發佈半年報,實現營業收入64.2億元,同比增長25.49%;實現淨利潤19.7億元,同比增長34.08%。

五糧液:上半年淨利潤71.1億元 同比增長43.02%

五糧液(000858)發佈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214.21億元,同比增長37.13%;實現淨利潤71.1億元,同比增長43.02%。

南京證券:上半年淨利下滑23%

南京證券(601990)披露上市後首份財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6.37億元,同比下降6%;淨利潤1.86億元,同比下滑23%;每股收益0.08元。報告期內,公司證券經紀業務實現營收5.12億元,同比減少1.5%;自營業務實現營收5834.53萬元,同比減少 57.89%;投資銀行業務實現營業收入8380.36萬元,同比增長104.75%。

騰龍股份:上半年淨利下滑17% 擬10派2.3元

汽車零部件公司騰龍股份(603158)披露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收5.16億元,同比增長17%;淨利潤5510.4萬元,同比下滑17%;每股收益0.26元。公司擬每10股派現2.3元(含稅),預計分配股利5027.8萬元。報告期內,受原材料漲價、財務費用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響,公司淨利潤下降。

科倫藥業:上半年淨利7.74億 同比增逾兩倍

科倫藥業(002422)披露半年報,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77.92億元,同比增長57.68%;淨利潤7.74億元,同比增長202.17%。

華大基因:上半年淨利潤2.08億元 同比增長8.73%

華大基因(300676)披露半年報: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4億元,同比增長28.44%;實現淨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8.73%;擬10派2元。

散戶自救秘籍

鴻特科技:上半年淨利超4億

鴻特科技(300176)發佈2018年半年度業績公告,2018上半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15億至4.2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803%--832%。

散戶自救秘籍

廣東鴻特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3年7月,公司於2011年2月15號在深圳正式掛牌上市,是一家專門生產汽車發動機精密鋁合金鑄加件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企業成立以來,產品除內銷外還直接出口到歐美等國家。截至目前,公司已經成功成為寶馬、奔馳、福特、東本發動機、東本汽車、本田中國、長安福特馬自達、康明斯、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國內外大型整車(整機)廠商的一級供應商,還通過了通用、東風日產等多家汽車公司的評審認證,於2005年成為福特總部認證的Q1供應商。產值實現了連續3年的大幅增長,全資子公司廣東鴻特精密技術(台山)有限公司也已於2014年6月份實現全面投產。

散戶自救秘籍

▲ 從圖中可以看到,2017年之前業績穩步增長,至於2017年的業績,因為2017年鴻特精密的主營業務出現了變化。

今年5月14日,鴻特精密證券簡稱變更為“鴻特科技”,從名字上來看,鴻特科技比鴻特精密更加高大上,但實際上,鴻特科技早已經不是之前的鴻特精密,而是由團貸網和原有的鴻特精密組成的鴻特科技。

散戶自救秘籍

從上圖可以看到,雖然總營收出現增長,但是淨利潤卻沒有明顯的起色。至於2014年淨利潤出現明顯下降,是由於2014年鴻特精密為了擴大產能支付了4700萬元的借款利息導致。2015年由於新工廠的建成和投產,淨利潤出現大幅增加,符合公司公告的基本情況。

由於一直在精密行業賺不到什麼錢,鴻特精密便動起了新能源的心思。2016年4月27日鴻特精密開始停牌,計劃收購浙江時空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準備涉足新能源領域。但是在2016年10月25日,鴻特精密的重組計劃宣告失敗,原因是由於拿不到國家補貼,所以就終止了重大重組。

轉型失敗之後,鴻特精密把眼光從新能源領域轉到了互聯網金融領域,並於2017年初發布公告,計劃在東莞以6000萬元自有資金新設立三家全資子公司。於是廣東鴻特互聯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廣東鴻特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廣東鴻特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相繼誕生。

散戶自救秘籍

▲ 鴻特科技董事長張林

2017年10月29日,鴻特精密的間接控股股東廣東萬和集團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萬和集團”)與派生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派生集團”)等各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根據約定,待東莞團貸網互聯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團貸網”)網貸平臺取得監管備案後,鴻特精密可永久免費使用團貸網平臺及其商標。

與派生集團合作後,鴻特科技業績迅速拉昇。2017年,鴻特科技實現營業收入29.37億元,同比增長104.95%;而淨利潤則暴漲8.8倍,達到4.91億元。

年報披露,鴻特普惠、鴻特信息諮詢絕大部分撮合的業務通過團貸網平臺實現。鴻特普惠、鴻特信息諮詢與團貸網一起為借款人與投資人提供完整的互聯網金融中介服務,包括信息蒐集、信息公佈、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

進入2018年之後,鴻特科技的業績繼續高歌猛進。今年一季度,鴻特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0.75億元,同比增長184.08%;淨利潤達到2.22億元,同比增長15.64倍。鴻特科技解釋稱,子公司金融科技信息諮詢業務持續蓬勃發展,導致公司利潤大幅增長。鴻特科技預計,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在4.15億元至4.28億元之間,同比增長約8倍。

“公司是以實業起家的,也一直都在專注實業。公司之所以在2017年引入金融科技的業務,是為了適應時代的變化,做了一些多元化的佈局。”相關人士表示,當前互聯網金融行業較為動盪,其對公司業績的影響還有待評估,在2018年公司將主要關注智能製造、節能環保行業的發展。

在大隊長看來,鴻特科技選擇成為團貸網的殼,涉足互聯網金融,在資管新規嚴打的環境下,未來的路可能不是那麼好走,而且業績大增背後是利益輸送,已經涉嫌虛假信息披露,接下來,鴻特科技受到的可能不是二級市場的大漲,而是監管層的一紙罰單,至於團貸網,借殼成功與否,還要看監管層的態度。

散戶自救秘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