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公元前406年7月,在愛琴海上,有八位雅典將領剛剛於阿吉紐西取得了一場足以挽救雅典的大捷,等他們率軍返回雅典,還能趕上雅典的阿帕圖裡亞節,這是個慶祝出生、成年、婚姻的節日,阿提卡各地的家庭會齊聚一堂,充滿歡慶。如果是一本小說,這大概算是一個相當美好的結局了,但歷史往往要複雜的多,這八位將領心裡隱隱覺得,回城後自己八人將面臨一場審判……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雅典衛城

雅典帝國的危機

前406年對雅典本來不是一個好年頭,伯羅奔尼撒戰爭已經打了二十多年,在經歷遠征敘拉古的慘敗以及雅典城中內亂之後,雅典帝國已然處於戰爭失敗邊緣,庫濟庫斯之戰雅典人雖是大獲全勝,但緊接著於諾提昂的海戰失利,將這次勝利帶來的優勢全部葬送。戰後,作為直接責任人的亞西比德被免職,同時還連累了色拉西布洛斯和塞拉門尼斯這兩名精明能幹的將領,可謂先吃敗仗又損良將。

當然,損失兩名將領還不會出現太大問題,財政危機就不同了,此時的雅典財政已快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戰爭伊始,雅典人國庫充裕,足有6000塔蘭同銀幣及500塔蘭同尚未鑄幣的金銀同時帝國每年還有1000塔蘭同白銀入賬這個強大的殖民帝國在財富上要遠遠超過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聯盟。(關於塔蘭同價值多少,由於不同年代度量衡不同已經很難考證,但可以舉一個例子,1塔蘭同=6000德拉馬克,而一位熟練的工匠每日工資為1德拉馬克,毫無疑問雅典帝國的國庫極其充裕)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雅典帝國版圖

維繫這個帝國的最根本力量是其麾下的艦隊,從古至今,海軍都是燒錢的買賣,現代估算,戰爭前期雅典海軍每年約耗費1600塔蘭同,陸地上則需400塔蘭同,即便不計意外的開支,每年軍費數額也達到了2000塔蘭同。即便是以雅典人豐厚的國庫,也不過只能維持三四年而已。當時的雅典便是大名鼎鼎的伯利克里領導下,同時代的斯巴達國王阿希達穆希斯二世和他有不錯的私交,並且這位國王並非主戰派,加上伯利克里對自己海上封鎖襲擾沿岸戰略的自信,他顯然是認為這場戰爭不會超過三年雙方就可以坐下談判了。

但戰爭哪是那麼容易料的清楚,雅典也好,斯巴達也好都想不到這場戰爭打了二十多年還未見結果,伯利克里的設想落空,他本人也在前429年因雅典城內的瘟疫去世。這場戰爭嚴重的打擊了整個希臘世界的經濟,原本繁榮的海上貿易如今已然不見,許多城邦的人民為了生計都去當了僱傭兵,雅典的這個聯盟本是由於雅典能夠保護各盟邦方才成立的,如今各盟邦的日子過得卻不及往日,而由於龐大的軍費開支導致國庫告罄的雅典,只有以增加盟邦貢金的方式緩解財政危機,這使得了多個盟邦反叛。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伯利克里

斯巴達的海軍

仗打了二十多年,斯巴達人早已清楚,要想真正擊敗雅典,就必須摧毀雅典人的海上力量,這才是雅典帝國的根基,然而縱是雅典帝國現今要維繫一支龐大的艦隊尚且捉襟見肘,遠不及雅典人富有的斯巴達人怎麼辦呢?只能找土豪贊助了,斯巴達人為了資金,竟然聯絡了希臘人多年的世仇波斯帝國。起初,和斯巴達人接觸的是提薩弗涅斯,比之一方得勝,他更希望看見希臘兩大勢力兩敗俱傷。是以在對斯巴達人資金支持上不免拖拖拉拉,所做的承諾往往都是空話。

前408年,情況出現了轉變,提薩弗涅斯的策略並未起到預期效果,國王大流士二世將其免職,隨後命令自己的小兒子小居魯士和斯巴達人接觸,小居魯士雖只有16歲,但由於他母親的偏愛以及對長子的不喜,讓小居魯士對王位心生幻想。他認準這會是他表現的舞臺,他要在父親那裡展示自己的能力,同時最好能夠將斯巴達人拉為外援。

恰好此時,斯巴達也有一位想要建功立業的人,此人便是呂山德,便是此人最終攻破了雅典城,他是出身於莫薩克斯人階層,就是說他多半生自一個父親為斯巴達人,母親是黑勞士奴隸的家庭,這個階層的地位不高不低,但通過自我奮鬥和歷史的進程,也是有望飛黃騰達。呂山德在這個階層裡比較特殊,屬於祖上曾經闊過的那一類,他祖上有貴胄血統,大抵是源於這樣的出身,使得他對權勢異常熱衷。

前407年,任海軍司令的呂山德與小居魯士接觸,小居魯士希望勝利後的斯巴達,會由攜勝利之威的呂山德主導,日後此人對自己將是一個強力外援,呂山德指望波斯的資金支持,二人出於類似的需求,可謂一拍即合。

小居魯士慷慨異常,先付清了前任,也就是那個坐山觀虎鬥的提薩弗涅斯所拖欠的軍費,對於呂山德提出的要求滿口答應,呂山德希望給每位斯巴達槳手漲三分之一工資,這樣便於吸引雅典水手反水,小居魯士在此基礎上甚至還預付了一月軍費。呂山德的高薪策略很成功,成功的吸引了大批素質一流的雅典水手,很快為斯巴達打造了一支質量和數量都有保障的海軍,諾提昂海戰中就是依賴這支新建的海軍擊敗了雅典人。只是斯巴達海軍司令這個職務一次只能任一年,前406年,海軍司令被換成了卡利克拉提達斯。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小居魯士

新上任的司令是個很傳統的斯巴達人,認為斯巴達一旦建立像雅典那樣的殖民帝國,過多的金銀流入會讓斯巴達人腐化,同時他認為身為文明世界的希臘人,竟要跟“蠻族”波斯人卑躬屈膝以獲得資助,這是十分恥辱的事情,卡利克拉提達斯對小居魯士很不熱絡,明確表示除了條約內容外他們之間不需要有其他的友誼。不過此人性格雖是傳統,但絕非無能之輩,也有一定戰果,小居魯士倒是害怕他在沒有自己幫助下獨立取勝,那時自己就白忙活了,對卡利克拉提達斯的資金支持一直很到位,也抱著可以和新司令建立友誼的希望。

只是卡利克拉提達斯對波斯人確實不喜,他寧可放棄地理優勢,將基地遷移至對波斯人不友好的米利都,也不樂意和波斯人有過多交流。不過,得益於之前呂山德的努力和小居魯士的軍費,此時他手中足有170艘戰船,戰船之上水手素質更是一流,反觀雅典方,昔日的海上霸主,此時只有70艘戰船與之對敵,雅典將領科農經驗豐富,同時備戰亦相當充分,終究是寡不敵眾,一場戰役後,科農僅40艘戰船撤出了戰場,勉強派出了一艘船去雅典報訊。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呂山德

阿吉紐西大戰

雅典人深知如今海上優勢已失,帝國根基動搖,若是此戰再輸,這場持續了二十多年的戰爭必將失敗。事關國運,雅典人融化了勝利女神尼刻的金像,展現了極強的魄力,僅僅一個月就將戰船數量恢復到了110艘,只是戰船易建,優質的水手卻實在無處尋找了,此次人力短缺的雅典人將僱傭了奴隸上船,這也是這場戰爭的首次。

這年七月,八名將領率領艦隊開赴薩摩斯島,半途中又接收到了盟邦提供的45艘戰船,此時雙方戰船比為雅典方195艘,分為八名將領所率的155艘和科農的40艘,斯巴達方170艘,數量上雙方差不多,但水手素質方面斯巴達佔據極大優勢,卡利克拉提達斯擔心由於之前遷徙了海軍基地,此時處於可能會被夾擊的位置,為了避免這種情況,他拍出了50艘戰船時刻留意科農動向。隨後,自信水手素質有絕對優勢的他親率120艘戰船與雅典的八位將領進行主力會戰。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三槳座戰船

此次雅典派出了八名將領的舉動較為奇怪,因為這八人都是同級,沒有一個人統籌領導,是不怎麼符合軍事常理的。不過這八名將領確實表現出了高超的戰術素養,他們知道此次雖有數量優勢,但海戰中極為重要水手素質和敵人差了太多,他們巧妙的佈置了一個希臘海戰史上獨一無二的排陣方式,並且選擇了在開闊的海域機動,來充分發揮數量優勢。

八位將領將戰船分做了三隊,兩翼各有60艘,並分為前後兩排,後排對應前排的缺口,中軍卻只有35艘戰船,他們巧妙的利用了加里普島的地理位置,使得斯巴達戰船無法實施中路突破,而在兩翼雅典人戰船間距是常規戰術下的兩倍,這間距可誘使斯巴達戰船前往突破,隨後第二排的戰船就可上前夾擊。同時兩倍的間距也讓兩翼有了更長的戰線,便於雅典人的包抄。八位將領還別出心裁的把兩翼的戰船分為八個組塊,每一塊由一名將領率領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阿吉紐西大戰

戰爭開始後,雅典人將左翼向開闊海域機動,很快完成了對斯巴達右翼的包抄,隨後向南運動,要對斯巴達右翼進行包圍,這次的戰術動作十分出色,原本這樣的動作軍陣出現缺口從而使得敵人有機可趁,但雅典左翼前排將領轉了一個大弧線,後排的指揮官伯利克里(就是那位有名的伯利克里的兒子)及時補上了缺口,雅典人的右翼如何沒有記載,無論是和左翼還是說純粹只是徑自向前,憑藉更長的戰線,斯巴達人此時都面對被兩面包抄之險。

卡利克拉提達斯親自指揮斯巴達的右翼,由於雅典人別處一格的佈陣,超出尋常長度的戰線,讓他感覺雅典的戰船要遠遠多於己方,他鼓足勇氣不肯臨陣退縮,他說:“我死了對斯巴達沒有什麼損失,但如果臨陣脫逃,就太恥辱了。”他將艦隊分為兩支,兩翼各自為戰,但是這樣一來中路完全暴露在了雅典人的中路之下,雅典人自然立刻就發現了這個大的缺漏,立刻戰船將重點攻擊方向集中在中路,使得斯巴達戰船很難補上缺口,隨著一艘戰船撞上卡利克拉提達斯的旗艦,他當場陣亡,隨後左翼的敗退使得斯巴達陣型徹底混亂,雅典人追殺敵軍,右翼和雅典人戰鬥良久,最終少部分逃脫。

戰後的結果

阿吉紐西之戰結束後,斯巴達損失77艘戰船,雅典人不過損失25艘(由於戰勝方可以搜救倖存者,人員損失會更小),這是一場希臘海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大戰,勝利方憑藉臨時拼湊的戰船擊敗了敵方由素質一流水手組成的軍隊。若是到此結束,對雅典對八位將領來說確實是圓滿結局了,但是隨後八名將領不得已的決策和海上的風暴讓這場大戰的後續出現了小說中都難見的情節。

戰後,按照很正常的流程八位將領要竭盡全力搜救可能的倖存者以及遇難者的遺體,對於雅典人來說找到遇難者的遺體和營救倖存者是同等重要之事,但這次為了作戰需要,戰船機動到了比往日更深入的開闊海域,正常情況下,一次海戰結束戰船會立即靠岸,然後安排人手負責海上搜救,這次由於深入開闊海域給搜救添加了很大的難度。而斯巴達方面的殘餘戰船若和之前50艘戰船匯合,將會組成一支擁有近90艘戰船的海上力量,仍然不可小覷。

八名將領權衡再三,派出大部分戰船去阻截斯巴達人的後路,只有47艘用於搜救工作,執行搜救工作的兩位船長也是經驗豐富的前任將領,原本不會出現大問題,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海上的大風暴使得搜救活動無法展開。由於風暴的影響前去追擊清理殘敵的主力也只得返回,和兩位船長一番互相埋怨後,八位將領考慮如何把搜救不力之事妥善上報,這件事情一旦報告不好,他們就等於犯了死罪。

八名將軍打出史詩大捷,戰後卻全遭處死

大會辯論

將領們回到雅典城,提交了本次戰役的經過,城內首先是讚揚了將領們的勝利,但與此同時,和將領們擔憂的一樣,雅典群眾對他們的搜救不力感到憤怒,將領們認為責任在於兩位執行搜救的船長,兩位船長自然而然的進行反駁,認為是將領們的失誤喪失了最佳救援時間。隨後雙方進行了激烈的爭論,好在許多水手們的佐證之下,群眾們相信了風暴才是問題的主因,雙方均未有不盡責的情況。如果此時表決,將領們肯定不會有大事,

但是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由於雙方辯論時間過長,天色已晚,按照規定,晚上是不能投票表決的,表決只能延後了,這一延後將領們的災難要來了。

很巧合的是,在數日之後便是阿帕圖裡亞節,這是個歡聚一堂的節日。第二日,在關於八名將領是否有罪的投票中,死者家屬們齊聚一堂,他們情緒激動,要求嚴懲搜救不力的將領們,群情激動。這次表決,八名將領被判處死刑。

雅典人自己殺死了八名優秀的將領,他們不但未認識到錯誤,反而因為阿吉紐西戰役的大捷,產生了“我能反殺”的錯覺,他們拒絕了主動求和的斯巴達人。兩年後,雅典人付出了血的代價,輸掉了整場戰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