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丐:38年行乞爲辦義學,是聖人還是凡人?

有一種職業叫乞丐,他們以跪來謀求生存。他們是社會最底層最卑微的存在,長期以來被人唾棄。但有一個人在乞丐這個職業圈中卻大放異彩,被列入正史之中。

千古奇丐:38年行乞為辦義學,是聖人還是凡人?

他姓武,本無名,排行七人稱武七,後被清朝廷賜名訓。1838年生一個貧苦農民家庭。7歲喪父,跟隨母親開始行乞。15歲開始多次當傭工,因不識字每次都受到侮辱。21歲轉職業乞丐,立志辦學。30歲已有田300畝。51歲(1888年)成立第一所義學。59歲(1896)離世,萬人送殯。

這是一份極其單純的履歷,正如武訓本人,一生只做了兩件事:乞討、辦學。他不娶妻,不置家。傾其所有全部都投入辦學事業。走時,也孑然一身。

千古奇丐:38年行乞為辦義學,是聖人還是凡人?

據統計,武訓一生行乞累積辦學資金萬貫之多。單以當時光緒年間米價算約200W人民幣。(也有說800-1000萬之多,這簡直堪比當今網紅乞丐,有點不敢相信。)平均下來月收入4000多。這裡我們說收入,而不說餘存,是因為,還是您自己看吧:

只見他手裡拿著銅勺,背上揹著褡袋。身上著的是破衣爛衫,腳下蹬的是穿底草鞋。黴飯菜根是主食,破廟屋簷是住處。這是一個標準的職業乞丐生活。即使討得些好的飯菜、衣物也要拿去換錢。

千古奇丐:38年行乞為辦義學,是聖人還是凡人?

不過,雖然是職業乞丐生活,但武訓的工作卻不滿足於乞丐的範圍。他四處行乞,卻是邊走邊唱。待到引得人多了,還要來場表演。裝頭豬,扮條狗。學個驢叫,仿個蠍爬。觀眾若是嫌不夠,他還有絕活:吃蛇蠍、吞磚瓦。吃好吞完,還唸唸有詞:

“蛇可食,不要怕,修個義學全在我自家。”

“吃蠍子,吃蠍子,修個義學我的事。”

“碎磚碎瓦能消化,不能修義學才惹人笑話。”

就是這樣一個武訓,他以小丑的姿態活著,以偉岸的姿態死去。他習慣於下跪。跪的很低,卻站的很高。

千古奇丐:38年行乞為辦義學,是聖人還是凡人?

後人對武訓有著極高的讚譽,甚至有人還將他列入聖人的行列。他成為了一種精神象徵,叫做武訓精神。這種精神在我國全民教育上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陶行知先生說武訓是一個凡人,我們要把武訓從異類的圈子裡解放出來。這便是告訴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武訓精神在普及全民教育的道路上貢獻一份力,我們離武訓並不遙遠。

古叔言:在今天,我們的全民教育無疑已經實現了。人們的知識水平正在大幅度增漲。只是,我們同樣也漸漸發現:一味的知識灌輸,並沒有意味著人文素養的提高。各種報道新聞無時不在提醒著我們,國人素質仍然在困擾著我們。我們是疲於奔命的一代,在人生的高速路上,以無暇他顧。身邊的、身後的,一切開始慢慢淡沒。只知埋頭前行。我們是否也能試著慢下來,給予身邊的人一個微笑,向身後的人招招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