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记载:“山行六七里,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文中所提的“有亭翼然”就是坐落在琅琊山的醉翁亭。琅琊山是皖东第一名胜,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华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风景区内丘壑林泉、寺宇、亭台、古道、古关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独厚。境内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层峦起伏,沟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隐、清可濯、幽可憩、芳可采、丽可咏的自然景观,逐渐形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胜境。这里要提一下琅琊山上的几座名亭,可以说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醉翁亭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永丰)人,为宋初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开始兴盛起来。相传当时房屋已建到"数百柱",可惜后来多次遭到破坏。清代咸丰年间,整个庭园成为一片瓦砾。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

醉翁亭为四大名亭之首,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脍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更是家喻户晓。景区内亭、台、轩风格各异,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被誉为“天下第一亭”。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古梅亭

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一座四角飞檐、四面有墙的厅堂, 1535年由滁州判官张明道为观赏梅花而建。1928年有书法家在堂后崖壁题“古梅亭”篆刻一方,于是改为现名。亭名古梅亭的“梅”字写得非常特别,上有一口字,内含一点,下为一水字。原来这是一个会意字,意思是口中含着一粒梅,酸得直流口水。古梅亭的两副楹联值得细品。一联为“品节追欧苏,千载芳梅撑铁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荡春风”。此联借赞美梅花铁骨冰姿的神韵,赞誉了欧阳修和苏轼的高风亮节。另一副楹联是“醒来欲少心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依照常理,饮酒先醉后醒,可此处却是“醒”联为上联,“醉”联为下联,有违常理,缘何如此,个中之意,颇令人费解。不由得想起欧公悬知太守非耽醉,世路由来怪独醒。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古梅亭的内壁镶嵌六块清朝人咏梅诗的石碑,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欧公与醉翁亭、欧梅的不了情。有二首诗是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张鹏翮(1649—1725年)写的《欧梅》。一首为“醉翁亭畔古梅开,正值衡文使节来。自昔庐陵留胜迹,於今丝管乐衔杯。峰回路转苍烟合,鸟语花香落日催。大雅遗音犹未堕,天培老干傲凡才。” 另一首为“孤芳先向百花开,拂槛西风匝地来。影照让泉留夜月,香浮曲水点霞怀。成荫结实调羹用,铁骨冰心淑气催。千古欧阳手泽在,北枝仿佛岁寒材。”还有二首诗是清代康熙年间进士张榕端写的《咏古梅》。一首为“峰围四面古亭遗,六一风流宛在兹。曲登残碑留此日,夕阳啼鸟忆当时。冰姿秀挺古梅干,石罅根盘老树枝。但得醉翁山外客,低回今昔总相宜。”另一首为“绛纱携向让泉开,为访名贤手植来。疏影夜横僧寺槛,暗香春满醉翁怀。笔花竞拂苔溅吐,岭蕊还凭藻句催。心赏忝随冰雪后,会看调鼎轶群材。”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影香亭

影香亭原名见梅亭,凿山出泉垒砌方池,池上筑亭,碧水绕环,遥望欧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滁州知州王赐魁因坐在此亭中既能看见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闻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为“影香亭”。亭柱上的对联是北宋诗人林逋(967-1028年)《梅花》诗中的两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上句写梅的姿态。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傍以清浅的水边,梅花显得清新婀娜。下句写梅的清香。香气飘浮于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古今多少诗评家都认为写梅到此可谓绝笔。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更加言简意赅。琅琊山游记之五:欧梅的赏景台——古梅亭,影香亭,览余台和怡亭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怡亭

怡亭是一个砖亭,在欧梅的西北侧,没有柱子,也没有在楹联,东面和南面各有一个拱形窗户,东面有“东阁迎曦”,南有“怡亭”,西面是入亭的大门,上书“西山枫云”,北面背依青山。登阁纵览,欧梅近在咫尺,繁花满树,阵阵清香,真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登斯亭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溪中“水落石出”,真是“四季之景不同” ,其乐也无穷呀。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意在亭

意在亭坐落于滁州市琅琊山醉翁亭风景区内,以四根栋木为柱,亭角翘起,呈飞腾之状。意在亭原名皆春亭。明嘉靖辛酉年(公元1561年),由滁州太仆寺卿毛鹏建、卢洪夏重建并改名,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亭旁有菱溪石,四周有人工开凿的水渠,渠宽约33厘米,弯曲绕亭,名曰"九曲流觞"。"九曲流觞"是按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描绘的情形设计、建造的。九曲渠水来自玻璃沼山泉,从影香亭的方池注入,萦回往复,缓缓而流,经过九折八回,流出亭外。

丰乐亭

丰乐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游区丰山脚下紫薇泉旁,为北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所建,亲撰《丰乐亭记》记之,于亭间饮酒、题吟、会友、与民同乐,并命人在幽谷“杂植花卉”,“浅深红白宜相间,先后仍须次第栽。我欲四时携酒去,莫教一日花不开。”丰乐亭现存苏东坡所书《丰乐亭记》石刻及“滁州十二景”诗画。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谪知滁州。第二年,他在丰山附近发现了紫薇泉,便在泉侧建了这座亭院。他在《丰乐亭记》中写道:“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基上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父子同。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百与滁人往游其间。

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洗心亭

洗心亭位于醉翁亭醒园园门对面,中间隔着玻璃沼和琅琊古道。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内外都是砖瓦结构,不用一木。其外形就象一只展开羽翼的禽鸟,立于琅琊古道路边。其四角坐地,一面背山,三面有门,门额为弧券形。进门环视,亭内为四方形,深、阔皆为4米多,面积约20平方米。抬头仰视,上顶为半球形穹窿,象一口倒扣的大锅。人立亭内,只见上圆下方,顿生天圆地方之感。头上青天,脚下大地,天地悠悠,万物与我同在,一腔豪气干云。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洗心,即悔过自新之意。洗心亭也许就是基于这种含义而修建的。游人从城里"山行六七里"走来,在此稍停片刻,擦擦汗、歇歇气、定定心,然后就可以精神饱满地登山游览了。而尤其对于进山来烧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居士,从城里走来,不仅身染尘埃,而且心蒙俗垢,常被"利欲权名"迷住了心窍。那么,顺便在这路边的小亭里坐憩片刻,一杯清茶,安心养神,擦一擦心头"明镜"上的尘垢,然后就可以怀着一颗真诚纯洁的心愿,一念恭敬地去朝山拜佛了

登琅琊山的游客,走至洗心亭,大多已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这时,步入洗心亭内休息片刻,然后再上山,便可精神倍增。如若先游醉翁亭,再游琅琊寺,因在醉翁亭内为园林美景所陶醉,虽过醒园而犹未醒,此时入洗心亭内逗留片刻,抑情醒醉,定心养性,然后再缓步上山,步入琅琊古道,向深秀湖和琅琊寺进发,定将倍感清新。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蔚然亭

走过“峰回路转”门楼,隐约可见一小亭掩映在树色之中,这就是蔚然亭。亭之大小、格式,约如醉翁亭中的意在亭。固亭旁有一座和平水库,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和平亭。现在,和平水库改名为深秀湖,亭亦改名蔚然亭。一亭一湖,蔚然深秀,相映成趣。

蔚然亭是游人途中小慈兼赏景的好地方。坐在亭中举目南望,两山之间一汛湖水,便是深秀湖,湖水清澈如镜。湖上筑有丸曲桥,游人可以从桥步行至湖的彼岸。湖水、蓝天、苍山、古树、曲桥、小亭、飞鸟、游人,构成了一幅绝妙的山水图画。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观瀑楼

欧阳修纪念馆内,亭子名“观瀑楼”,山崖上有瀑布流下。琅琊山内的“同乐园”现为欧阳修纪念馆,馆内塑有欧阳修坐姿塑像和全面介绍欧阳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画。由滁县知县陈文权于民国十五年(1926)重建,后被日寇毁坏,现在正在整修的建筑是东南大学和安徽省设计院设计的。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