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亭翼然,亭亭景致,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歐陽修在《醉翁亭記》裡記載:“山行六七里, 漸聞水聲潺潺而瀉出於兩峰之間者,釀泉也。峰迴路轉,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文中所提的“有亭翼然”就是坐落在琅琊山的醉翁亭。琅琊山是皖東第一名勝,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24大文化名山之一,中華百座名山之一,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風景區內丘壑林泉、寺宇、亭臺、古道、古關隘均以其蔚然深秀,清幽淡雅而得天獨厚。境內大小山峰九九八十一座,層巒起伏,溝谷深邃,溪流潺湲,森林茂密。其高可眺、邃可隱、清可濯、幽可憩、芳可採、麗可詠的自然景觀,逐漸形成了中外遊人嚮往的琅琊山“八名”(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文化勝境。這裡要提一下琅琊山上的幾座名亭,可以說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醉翁亭

醉翁亭在滁州琅琊山,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又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吉安永豐)人,為宋初文壇領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翁去八百年",歐陽修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原狀旬,指由釀泉至尊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建亭以來,遊人甚多。周圍還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築物,如二言堂、隱香亭、醒園等;從無形的方面說,他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詩、詞皆所擅長,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後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翁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北宋末年,知州唐俗在其旁建同醉亭。到了明代,開始興盛起來。相傳當時房屋已建到"數百柱",可惜後來多次遭到破壞。清代咸豐年間,整個庭園成為一片瓦礫。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

醉翁亭為四大名亭之首,由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命名並撰《醉翁亭記》一文而聞名遐邇。“滁之山水得歐公之文而愈光”。膾炙人口的佳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更是家喻戶曉。景區內亭、臺、軒風格各異,園中有園,景中有景,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被譽為“天下第一亭”。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古梅亭

古梅亭原名“梅瑞堂”,是一座四角飛簷、四面有牆的廳堂, 1535年由滁州判官張明道為觀賞梅花而建。1928年有書法家在堂後崖壁題“古梅亭”篆刻一方,於是改為現名。亭名古梅亭的“梅”字寫得非常特別,上有一口字,內含一點,下為一水字。原來這是一個會意字,意思是口中含著一粒梅,酸得直流口水。古梅亭的兩副楹聯值得細品。一聯為“品節追歐蘇,千載芳梅撐鐵骨;冰姿宜水月,一天香雪蕩春風”。此聯借讚美梅花鐵骨冰姿的神韻,讚譽了歐陽修和蘇軾的高風亮節。另一副楹聯是“醒來欲少心無累,醉後心閒夢亦清”。依照常理,飲酒先醉後醒,可此處卻是“醒”聯為上聯,“醉”聯為下聯,有違常理,緣何如此,箇中之意,頗令人費解。不由得想起歐公懸知太守非耽醉,世路由來怪獨醒。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古梅亭的內壁鑲嵌六塊清朝人詠梅詩的石碑,從不同角度講述了歐公與醉翁亭、歐梅的不了情。有二首詩是清代康熙年間進士張鵬翮(1649—1725年)寫的《歐梅》。一首為“醉翁亭畔古梅開,正值衡文使節來。自昔廬陵留勝蹟,於今絲管樂銜杯。峰迴路轉蒼煙合,鳥語花香落日催。大雅遺音猶未墮,天培老幹傲凡才。” 另一首為“孤芳先向百花開,拂檻西風匝地來。影照讓泉留夜月,香浮曲水點霞懷。成蔭結實調羹用,鐵骨冰心淑氣催。千古歐陽手澤在,北枝彷彿歲寒材。”還有二首詩是清代康熙年間進士張榕端寫的《詠古梅》。一首為“峰圍四面古亭遺,六一風流宛在茲。曲登殘碑留此日,夕陽啼鳥憶當時。冰姿秀挺古梅乾,石罅根盤老樹枝。但得醉翁山外客,低迴今昔總相宜。”另一首為“絳紗攜向讓泉開,為訪名賢手植來。疏影夜橫僧寺檻,暗香春滿醉翁懷。筆花競拂苔濺吐,嶺蕊還憑藻句催。心賞忝隨冰雪後,會看調鼎軼群材。”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影香亭

影香亭原名見梅亭,鑿山出泉壘砌方池,池上築亭,碧水繞環,遙望歐梅。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滁州知州王賜魁因坐在此亭中既能看見亭北古梅的倒影,又能聞到梅花的香味,所以把此亭易名為“影香亭”。亭柱上的對聯是北宋詩人林逋(967-1028年)《梅花》詩中的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上句寫梅的姿態。梅以曲為美,以欹為美,以疏為美,傍以清淺的水邊,梅花顯得清新婀娜。下句寫梅的清香。香氣飄浮於幽暗之中,沁人心脾,月光之下,倍加醉人。古今多少詩評家都認為寫梅到此可謂絕筆。後來有人在壁上題了“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兩塊碑刻,更加言簡意賅。琅琊山遊記之五:歐梅的賞景臺——古梅亭,影香亭,覽餘臺和怡亭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怡亭

怡亭是一個磚亭,在歐梅的西北側,沒有柱子,也沒有在楹聯,東面和南面各有一個拱形窗戶,東面有“東閣迎曦”,南有“怡亭”,西面是入亭的大門,上書“西山楓雲”,北面背依青山。登閣縱覽,歐梅近在咫尺,繁花滿樹,陣陣清香,真是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登斯亭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也。”春天,“野芳發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蔭”;秋天,天高雲淡,“風霜高潔”;冬季,溪中“水落石出”,真是“四季之景不同” ,其樂也無窮呀。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意在亭

意在亭坐落於滁州市琅琊山醉翁亭風景區內,以四根棟木為柱,亭角翹起,呈飛騰之狀。意在亭原名皆春亭。明嘉靖辛酉年(公元1561年),由滁州太僕寺卿毛鵬建、盧洪夏重建並改名,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之意。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亭旁有菱溪石,四周有人工開鑿的水渠,渠寬約33釐米,彎曲繞亭,名曰"九曲流觴"。"九曲流觴"是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集序》中描繪的情形設計、建造的。九曲渠水來自玻璃沼山泉,從影香亭的方池注入,縈迴往復,緩緩而流,經過九折八回,流出亭外。

豐樂亭

豐樂亭位於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旅遊區豐山腳下紫薇泉旁,為北宋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所建,親撰《豐樂亭記》記之,於亭間飲酒、題吟、會友、與民同樂,並命人在幽谷“雜植花卉”,“淺深紅白宜相間,先後仍須次第栽。我欲四時攜酒去,莫教一日花不開。”豐樂亭現存蘇東坡所書《豐樂亭記》石刻及“滁州十二景”詩畫。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宋慶曆五年(公元1045年),歐陽修謫知滁州。第二年,他在豐山附近發現了紫薇泉,便在泉側建了這座亭院。他在《豐樂亭記》中寫道:“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於州南百步之近。基上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翁然而父子同。俯仰左右,顧而樂之,於是疏泉鑿石,闢地以為亭,百與滁人往遊其間。

據說歐陽修在家中宴客,遣僕去醉翁亭前釀泉取水沏茶。不意僕在歸途中跌倒,水盡流失,遂就近在豐山取來泉水。可是歐陽修一嘗便知不是釀泉之水,僕從只好以實相告。歐陽修當即偕客去豐山,見這裡不但泉好,風景也美,於是在此疏泉築池,闢地建亭。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為此還寫下了《醉翁亭記》的姐妹篇——《豐樂亭記》,還以《豐樂亭遊春》一詩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知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後來蘇東坡又把《豐樂亭記》全文書刻於亭中石碑上,供人閱讀和欣賞,一樣地留下了“歐文蘇字,珠聯璧合的稀世瑰寶。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洗心亭

洗心亭位於醉翁亭醒園園門對面,中間隔著玻璃沼和琅琊古道。亭子小巧精美,上下內外都是磚瓦結構,不用一木。其外形就象一隻展開羽翼的禽鳥,立於琅琊古道路邊。其四角坐地,一面背山,三面有門,門額為弧券形。進門環視,亭內為四方形,深、闊皆為4米多,面積約20平方米。抬頭仰視,上頂為半球形穹窿,象一口倒扣的大鍋。人立亭內,只見上圓下方,頓生天圓地方之感。頭上青天,腳下大地,天地悠悠,萬物與我同在,一腔豪氣干雲。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洗心,即悔過自新之意。洗心亭也許就是基於這種含義而修建的。遊人從城裡"山行六七里"走來,在此稍停片刻,擦擦汗、歇歇氣、定定心,然後就可以精神飽滿地登山遊覽了。而尤其對於進山來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香客居士,從城裡走來,不僅身染塵埃,而且心蒙俗垢,常被"利慾權名"迷住了心竅。那麼,順便在這路邊的小亭裡坐憩片刻,一杯清茶,安心養神,擦一擦心頭"明鏡"上的塵垢,然後就可以懷著一顆真誠純潔的心願,一念恭敬地去朝山拜佛了

登琅琊山的遊客,走至洗心亭,大多已氣喘吁吁,汗流浹背了,這時,步入洗心亭內休息片刻,然後再上山,便可精神倍增。如若先遊醉翁亭,再遊琅琊寺,因在醉翁亭內為園林美景所陶醉,雖過醒園而猶未醒,此時入洗心亭內逗留片刻,抑情醒醉,定心養性,然後再緩步上山,步入琅琊古道,向深秀湖和琅琊寺進發,定將倍感清新。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蔚然亭

走過“峰迴路轉”門樓,隱約可見一小亭掩映在樹色之中,這就是蔚然亭。亭之大小、格式,約如醉翁亭中的意在亭。固亭旁有一座和平水庫,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和平亭。現在,和平水庫改名為深秀湖,亭亦改名蔚然亭。一亭一湖,蔚然深秀,相映成趣。

蔚然亭是遊人途中小慈兼賞景的好地方。坐在亭中舉目南望,兩山之間一汛湖水,便是深秀湖,湖水清澈如鏡。湖上築有丸曲橋,遊人可以從橋步行至湖的彼岸。湖水、藍天、蒼山、古樹、曲橋、小亭、飛鳥、遊人,構成了一幅絕妙的山水圖畫。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觀瀑樓

歐陽修紀念館內,亭子名“觀瀑樓”,山崖上有瀑布流下。琅琊山內的“同樂園”現為歐陽修紀念館,館內塑有歐陽修坐姿塑像和全面介紹歐陽修生平的三十幅壁畫。由滁縣知縣陳文權於民國十五年(1926)重建,後被日寇毀壞,現在正在整修的建築是東南大學和安徽省設計院設計的。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有亭翼然,亭亭景緻,琅琊山一亭一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