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乾盛世——精品乾隆通宝

康乾盛世——精品乾隆通宝

康乾盛世——精品乾隆通宝

铸造背景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继续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官方说是为杜绝私钱,实则无异于减重。"乾隆四十年时,私铸情况日盛,各省官员出现盗铸,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加上云南铜产量逐年递减,导致铜价飞涨,铸钱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清政府继而又采取了通货紧缩政策,先后停铸了宝直、大理、广西、临安等局,同时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铜材。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私铸虽有所减少,但官钱不见增加,民间交易缺钱,就出现了使用古钱的现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后,又相继开了宝直等局,同时放宽了铸钱的标准,所以导致乾隆后期制钱的质量参差不齐,大不如初的情况。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也做普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是以新疆产铜为原料,在新疆地区铸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铸行。

钱币结构

乾隆通宝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可以参考华光普的《中国古钱币目录》,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历史年代为,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绝大部分为小平钱,新疆红钱有部分当十钱,宝泉、宝巩发现有大钱,但应为开炉或后铸花钱,非行用品。

乾隆通宝,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新疆红钱部分局背满文,其他则背维文和满文。少数钱背有星、汉字,又有记年,记值,合背,吉语等钱。乾隆常见的共有二十二个铸局,新疆红钱有六个铸局。

历史价值

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

康乾盛世——精品乾隆通宝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乾隆通宝重:约4.3g 直径:约2.3cm。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制币规整,纹饰紧密平整,图案清晰、精细,成色完好,正面与背面的品相都保存得非常完好,铜质优良,精美,品相完整。特别是钱币的历史艺术形象,是我国传统装饰的重要题材,在从古至今的许多建筑、器物上都留下了不朽的造型。在作为财富象征的钱币上也可以寻觅到历史的踪迹。其经济价值也一路飙升,同时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而且品相保存实在精美可贵;在钱币市场上大受收藏青睐;有较高的升值空间和收藏价值。

近几年来,随着钱币收藏市场的不断升温,古钱币也慢慢走入了人们的视线中,各地钱币拍卖会上,古钱币也相继拍出了不错的价格。

此钱币它不仅具有一定的投资及价值还是的特殊身份见证。还是清朝时期文化方面的特殊见证,它显示的是精品的稀有性与珍贵性方面的历史见证,藏品经国家级权威鉴定专家老师认可,老师对此藏品给到一个很高的好评:稀少,罕见,珍贵,非常独特精美,具有非常高的收藏价值空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