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乾隆的三希堂很有名。

它之所以这么有名,是沾了三幅书法的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对于古往今来的书法爱好者来说,能拥有其一,都是件能让人吹一辈子牛的事儿。

那一年,酷爱书法的乾隆集齐了这三件稀世珍宝,那心情,简直是爱爱爱不完。

于是乎,他干脆命人把养心殿内的西暖阁(此阁原名温室)腾出来,藏此三宝,赐名“三希堂”(还顺便出了一套《三希堂法帖》当成礼物赏给臣子使节,原来乾隆爷也搞文创)。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有人曾这样解释“三希堂”:三希,就是那三幅书法。

但乾隆说:“吾今之名此堂,谓之为希贤、希圣、希天之意”。

(乾隆爷的境界,不是吾等百姓可以随意猜测的)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乾隆后来还在“日记”里写道:“

每当春风秋月之时”,他就在这间8平米的私人鉴赏室内,对着这仨名作“展玩不置”,越看越喜欢。

当然,对于这三幅作品,在乾隆心里的地位是有区别的。

何从知晓?

简单,看他的题跋!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首先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一个巨大的“神”字,视力再差的人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不遮掩地表达了这幅作品在乾隆爷心里的地位。

这还不算完,乾隆又在开头加了“神乎技矣”四个特别大的大字。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你们感受下比例,那四个字比原帖都大↓↓↓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而真正的《快雪时晴帖》,只有共二十八字↓↓↓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但是!有人认为,《快雪时晴帖》里行楷比较多,最后还有“山阴张侯”四个略带隶意的行楷,并非常见的书圣笔法,因而认定这是南北朝时期人的观摩题款(观款)。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也有专家考证,这份发帖也有可能是唐代的双钩摹本,也就是复制品

但唐代的摹本也是非常厉害了,和今天影印出来的效果差不太多。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古人的做法是晴天在黑暗的屋子里,把书法真迹贴在窗户上,用一张薄纸蒙住,这样书法笔迹在强光下可以看得很清楚,然后用描边的方法将字迹复制下来,再一点点地填墨。好的摹本,连真迹上的墨痕浓淡,乃至于毛笔的飞白,全部都能摹下来,

和手写的一样

这是唐代独有的复制技术,宋代以后用刻本复印,资料传播更广,但是再也无法做到唐代那样和真迹几乎一样的效果了。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欣赏完爹的字,再来看看儿子的↓

虽然历史上王献之的书法与王羲之相比江湖地位差了那么点,但这并不说明他的字不好,而是爹的名气太大了。

比如这幅《中秋贴》,笔势连续不断,宛如滔滔江河,一泻千里,表现出一种雄姿英发的飒爽之气。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艺术家乾隆也是极喜欢这幅字,于是,它提笔写下此二字↓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真是至高的评价!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但是!!!

也正是因为这处题跋,乾隆爷被骂得挺惨。

为什么?

乾隆皇上是文物圈搞乌龙是出了名的,这次他又看走眼了!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大家仔细看,这幅字所用的纸有个专业称呼,叫“竹料纸”,产生于北宋之后,这王献之是东晋人啊……(此处省略一万字)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中秋帖》

此外,还有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专业人士继续补刀:这笔……也有问题。这字书写时明明用的是无心笔,不是晋朝惯常使用的有心硬笔!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无心笔

之前言之凿凿的王献之真迹,被断成了膺品,皇帝的书房拿膺品命名,这还了得?万人之上的面子往哪搁儿?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好在近代以来的书画鉴定家普遍认为《中秋帖》多半是宋代大家米芾临的。

当代大师启功在《论书绝句》三十三中就说“《中秋帖》是米元章临的,今天也成了定案了”。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米芾曾在庐州无为州治建了个宝晋斋,收集了很多晋人法书碑刻,其中就有一幅王献之的《十二月帖》↓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稍加对比就可发现,《中秋帖》是节临且意临《十二月帖》。

如果是这样的话,多少还能给乾隆皇帝找回点面子。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一场虚惊后,再看最后一“希”:王羲之拐了七八道弯的远房侄子王珣的《伯远帖》。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伯远帖》

《伯远帖》

这个帖萧散自然,而且47个字,远比前两帖要多。但王珣名气远不如前面两位亲戚。所以弘历对《伯远帖》的评价,就比较理智了,淡淡地在前面写下“江左风华”四个字。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前两位的光芒太耀眼,以至于《伯远帖》淡然安顿于角落。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伯远帖》上的乾隆题跋

启功也看过《伯远帖》,看后还写了一首诗:

“王帖惟余伯远真,非摹是写最精神。临窗映日分明见,转折毫芒墨若新。”

他自己解释道,他把《伯远帖》拿到太阳下看,墨色浓淡,纯出自然,毫无迟疑钝滞的迹象。若是别人临写,总是要边看边写,一笔一画地摹吧?这么顺畅,只能是真迹了。

还好,三幅书法中,还有一幅真迹在,没有全军覆没。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现如今,这三幅昔日“养在深闺”的皇帝宝物,摇身一变,成了大家都能欣赏的博物馆文物。

但想必每位看过这“三希”的观众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上边也太多乾隆的章和题跋了吧!!!!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乾隆一直以来都喜欢在各种书画上盖印题字,唯独他自己的画像没有盖任何印。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穿红鞋子的乾隆,让人只想到两个字:骚包)

为了弥补他的这个遗憾,网友用PS技术帮他实现了这个效果,并根据群众要求,把那个神烦的“神”字取了个正中的位置给加上,请大家围观↓

乾隆:气死爷了,朕恨不得拆了三希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