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魯雪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峯的

赫魯曉夫原定的接班人是蘇斯洛夫,下臺前,包括我國在內,蘇聯都已經做足了通報暗示工作。

政變發生後,赫魯曉夫下臺,此前令所有政客無視,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上臺,而能力極強,在蘇共黨內被普遍看好的蘇斯洛夫與謝烈平均無緣上位,令所有人為之大跌眼鏡。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勃列日涅夫與蘇斯洛夫

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勃列日涅夫繼承蘇聯的前兩代領導人的遺產,他的時代,被稱為蘇聯的巔峰期。諷刺的是,這絕非是他領導有方,而是自他執政以來,蘇聯錯過了極為寶貴的改革窗口期,積重難返,導致後續領導人一代不如一代。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卡斯特羅與赫魯曉夫

那麼,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打敗此前被廣泛看好的蘇斯洛夫與謝烈平的呢?

是蘇斯洛夫與謝烈平能力不佳嗎?

作為赫魯曉夫已欽定的接班人,蘇斯洛夫行事幹練,給外界的印象是相當不錯的。

政變前,我國領導人訪蘇,多為蘇斯洛夫接待,無不對其印象有佳。此外,在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事件中,蘇斯洛夫與謝烈平均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其二人在蘇共黨內的能力及影響,可見一斑。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蘇斯洛夫

放眼全世界,要想搞政治,就必須要明白兩個道理:

一是可以做錯事,絕不可站錯隊;

二是多幹多錯,少幹少錯,不幹不錯。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謝列平

問題就恰恰出現在這裡,謝列平和蘇斯洛夫的能力都太強了,二人在黨內影響力也旗鼓相當。

在赫魯曉夫突然倒臺的情況下,蘇聯的政治局面極為複雜,黨內人士認為,無論二人誰上臺,都難免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在這種情況下,平庸無能的勃列日涅夫走進了黨內大佬們的視野,為平衡各方面利益,選擇一個和事佬,無疑是最佳選擇。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因為勃列日涅夫平庸無能,工作以來一直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既沒有得罪什麼人,也沒什麼黑材料,到了這種兩虎相爭的局面出現的時候,這種平庸無能之人,黨內大佬均認為他較容易控制。

在這關鍵的時刻,重要的不是有多少人支持你,而是有多少人反對你。

恰好,勃列日涅夫從政以來,工作一直乏善可陳,歷史的波瀾,卻把他捲到了巔峰。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陰差陽錯上臺的勃列日涅夫,本身亦對此毫無準備,對上臺之後面對蘇聯政壇的波雲詭譎,腦海中一片茫然。

於是,他上臺初期的執政方略,便是化身和事佬,平衡黨內各派系的利益,保持穩定,避免出現重大政治動盪。

有政客認為他手腕高超,快速的剷除了不少政治對手,其實不然。只因為是這些對手互相廝殺太厲害了,勃列日涅夫順勢而為,對他們予以了各個擊破。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黨內穩定後,對外,勃列日涅夫利用六十年代方興未艾的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對老牌帝國主義的打擊,讓蘇聯在和美國的國際霸權爭奪中一度處於優勢地位。

在軍事競爭上,勃列日涅夫狂人的增加軍事投入,大搞核武競賽,其核武器數量甚至超過美國。

遺憾的是,當時蘇聯經濟結構問題嚴重,政府主導下的重工業與軍工投入過大,貪腐成風,而關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輕工業,卻長期毫無發展,導致日用品價格飛漲,經濟結構嚴重失衡。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更為致命的是,勃列日涅夫為了政局穩定,非但沒有打壓官僚特權階層,反而為了得到他們的支持,進一步又提高加強了特權階層的權利與利益,從而讓早已尾大不掉的特權階層與老百姓嚴重對立,勢同水火,直接為後來蘇聯的崩潰,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今天回過頭來看,勃列日涅夫時期的蘇聯,是一個難得的戰略窗口期,此時,國際環境寬鬆,世界大戰格局重組,沒有馬上爆發大戰的跡象,蘇聯如果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調整各個產業比重,打擊寡頭經濟,切切實實的獲得老百姓的擁護。

遺憾的是,勃列日涅夫卻毫無作為,以至於蘇聯眼睜睜錯過了這個機遇期。

赫魯曉夫之後,能力平庸的勃列日涅夫是如何走向權利巔峰的

毫無疑問,蘇聯最後的崩潰解體,勃列日涅夫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以至於後來戈爾巴喬夫上臺,勉強以改革的名義獲得了蘇聯民眾的支持,一直到蘇聯解體,蘇聯民眾非但毫不惋惜,反而大肆慶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