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諸葛亮識人不淑,用錯了人

劉備調諸葛亮入川,諸葛亮不該留下關羽守荊州。讓關羽守荊州是一著錯棋呢!關羽驕傲!從思想上看不起東吳,不能認真貫徹執行諸葛亮聯吳抗曹的戰略方針,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諸葛亮的戰略意圖,結果失掉了根據地、丟了荊州,自己也被東吳殺掉了。”諸葛亮用人是講手段的,但對關羽就非常遷就甚至不講原則,助長了關羽的驕傲情緒,故後來鑄成大錯”。

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用錯馬謖導致街亭之失的後果也是十分嚴重的,讓諸葛亮之前北伐中原所取得的戰果,都付之烏有。諸葛亮首次北伐的成果毀於一旦,整個形勢發生逆轉,蜀軍除了撤退之外,已別無他途。誇誇其談的馬謖失敗的原因,毛澤東曾有有比較恰當的評論:“馬謖之所以敗者,因熟記兵法之成語於胸中,不過曰‘置之死地而後生’耳,不過曰‘憑高視下,勢如破竹’耳。孰知坐論則是,起行則非;讀書雖多,致用則誤,豈不重可嘆哉!故善用人者不以言,善用兵者不在書。”

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諸葛亮並非具備統領軍事的才能至少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據《三國志》裴松之註記載,諸葛亮也曾說:“大軍在祁山、箕谷,皆多於賊,而不能破賊為賊所破者,則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兩處戰敗,一人之責。一人者誰?亮自身也。諸葛亮初戰失利的更深層的原因,還在於他在戰略指導思想上的失誤,過於強調戰爭手段,主動進攻,窮兵黷武,缺乏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在平定天下中作用的認識。這一深層的原因不僅決定了諸葛亮初次北伐的失敗,也決定了他整個北伐戰爭的失敗。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說,諸葛亮“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諸葛亮的軍事戰略思想有誤

毛澤東在讀蘇洵《權書·項籍》中有關評說諸葛亮“棄荊州而就西蜀,吾知其無能為也”一條時,寫下了精彩的批語:“其始誤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歷來史家大都對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戰略思路讚譽有加,但毛澤東的評價卻獨樹一幟,很有卓見。

蜀漢失敗這與“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機”的諸葛亮有莫大關係

因為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乍一看,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是一個頗有誘惑性的方案。但毛澤東卻很清楚,荊州離益州千里之遙,兩地分兵的做法必然讓劉備軍團更加失去兵力上的優勢。不能集中優勢兵力“隆中對”實施的結果便是,關羽所鎮守的荊州被孫權軍團偷襲得手,而且關羽父子也命喪孫權手中。可以說,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指的是關羽之鎮守荊州、劉備之進攻東吳、諸葛亮之北伐中原。這“三分兵力”依次展開,前兩次分兵都失敗得很慘,導致蜀漢元氣大傷,而諸葛亮的北伐本錢也便所剩無幾。所以三分兵力,安得不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