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自从指纹识别的方便性让众多商家获得商机以来,各式的生物识别技术就被加载到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应用中。为了追求商业利益,有些商家正在滥用生物识别技术,可能导致让用户的隐私陷入风险。

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从技术上来讲,生物识别是一种安全识别登陆技术,它就是传统的口令、密码的一种替代技术。

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不同,所以生物特征识别更具方便性和安全性。然而,这并不代表生物识别技术本身以及完全具备了足够的安全性,足以让用户的隐私得到安全保障。如果商家本身缺失安全保护的意识以及安全技术的储备,那么用于智能应用的这些生物特征就会存在安全风险。而这些风险一旦爆发,用户仅有的生物特征可能就会被泄露,或被非法者取得。那么,用户就暴露了自己在世界上唯一的、不可更改的生物密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在现在的商业中就正在发生。

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Engadget报道,日前,微软公司总裁史密斯( Brad Smith)发表官方博文,谈到了人脸识别给社会带来的复杂影响。史密斯表示,人脸识别成为目前热门的技术,但存在被滥用的风险,社会影响巨大。

拿目前最流行的生物识别智能门锁来讲,由于引石老王投资的公司正在推出一把国密安全智能锁的原因。因此引石老王对智能门锁行业做了近半年的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大部分的智能门锁企业都是从传统的五金门锁或电子门锁企业转型而来,所以,可以说很多智能门锁企业缺乏一定的网络与电子的技术储备,有信息安全技术储备的更是寥寥无几。但是,为了提高门锁产品的销售亮点,指纹、人脸这些技术就被统统使用在门锁上了。

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相对于传统的数字密码、口令方式,生物识别具有防伪性号、私密性强、而且可以随时携带、不怕忘记,肯定是一种更安全、方便的方式。但是,目前生物识别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所以,为了避免安全风险,有的设备厂家索性不将设备联网,但即使这样,本地生物特征的存储、识别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一些还不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很容易让非法者通过假冒、复制进行识别登陆,给智能设备带来更多的安全风险。另外,也有一些智能设备为了更好的进行大数据处理,通过远程来实现生物识别,这样更是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了风险。

试想,在这个技术高速发展、企业与产品高速迭代的时代,先不说智能产品使用了哪种专业的安全技术对用户生物特征进行保护,假使一家企业转型或者破产,那么使用这家企业产品用户的生物特征将会被怎样处理呢?

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面对生物特征的商业应用,业内众多专家呼吁用户谨慎使用,国家加强监管。因为人的生物特征有且仅有一套,所以将它用于身份验证,就相当于在不同的应用中使用了相同的口令密码,那么一旦非法攻击者取得了这些生物识别的信息,用户在其他应用的账户也就有风险了。

事实上,从安全性能上来讲,这些生物识别技术面临的风险都是大致相同的,只要系统存在漏洞,黑客就可以轻松攻破。所以真正要提起用户警惕的是企业智能产品是否使用了稳定、专业的系统,是否有真正的安全防御技术来保护好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安全。对于生产企业来讲,绝不能为了商业利益,采用简单的私有协议,简单的加密技术就使用生物识别。这样的产品就可能会毁掉这些追求所谓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生物识别技术的滥用,正在毁掉追求智能时尚人群的隐私

引石老王:从事信息安全工作20年,国内首批商业密码从业人员,国家商业密码应用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应用的远程控制指令的加固授权,致力于系统的反劫持防御与信息安全反黑。

关注引石老王,为您解读安全与高科技,提高安全意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欢迎关注交流、留言探讨,期待与您的互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