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近日,下城區檢察院受理了一起案件,“楊洋”向他人借款24萬,還不上了!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因名字不好聽,自行取名為“楊洋”

樹某,出生於1986年,初中文化的他,去年來到杭州闖蕩。因文化程度不高,他一直找不到自己所謂“體面”的工作,而一些體力活,怕吃苦的他又看不上。就這麼東一榔頭西一錘子的混著,沒有固定工作。後來,嚮往夜場燈紅酒綠的他開始混跡酒吧、KTV等場所。因為覺得自己原來的名字不好聽,不符合夜場紙醉金迷的氛圍,就給自己取名為“楊洋”,夜場裡的大多人稱呼他“楊哥”。

多次編造各種名目借錢

2017年4月,樹某在下城區某酒吧裡認識了在酒吧做女服務員的項某。因樹某是酒吧常客,樹某與項某逐漸熟絡,樹某對項某自稱“楊洋”,並一直以“楊洋”這一假名與項某聊天。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今年2月6日,樹某發微信給項某,說自己生病了,急需4萬塊,能不能借錢給他。項某想想樹某每次來都出手大方,就轉賬了4萬到樹某賬戶上。2月27日,樹某來到項某工作的酒吧,焦急的對她說,自己出了交通事故,急需賠對方16萬,而自己的銀行卡因為一起官司被凍結了,問項某能不能救救急。3月4日,樹某又對項某說,自己正在辦理北京戶口,但是需要資金運作,大概需要4、5萬,事情成了一定重謝項某。

面對項某對他還錢的疑問,樹某則揚聲:“就這點錢,你還不信任我嗎?等賬戶解凍了,一定好好感謝你”。

直至4月,項某共轉給樹某人民幣24萬餘元。而拿到錢的樹某則開始吃喝玩樂,出入高檔場所,沒多久,這些錢就揮霍一空。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虛構國外朋友拖延欠款

今年3月左右,項某向樹某詢問還款事宜。因借到的錢已所剩無幾,怕被識破的樹某心生一計。他創建了一個新的微信賬號,以“楊洋”外國朋友的身份和項某聊天,企圖拖延還款時間。

期間,樹某謊稱該外國朋友已將錢匯至項某賬戶,同時又編造各種理由稱匯款無法到賬,一再拖延還款。

項某有些憤怒,意識到自己可能被騙了,最終她選擇了報警。目前,該案正在審查起訴階段。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檢察官提醒

兩月能“賺”了24萬?但這活兒你別學!

對於民間借貸行為,特別是陌生人之間的借款,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在這個案件中,項某輕易就將錢借給了樹某,甚至沒有要看一下樹某的身份證。項某稱自己出於信任和不好意思,因此未提出要看樹某的身份證,也沒有簽訂借款協議。

檢察官要提醒大家:1、不論何種形式的借錢都要對借錢人的身份及借款事項進行核實;2、借錢時要訂立合法形式的借款合同以作為借款憑證,以免自己的合法財產遭受不必要的損失。

生活中,因借款糾紛而朋友反目的事情並不少見,因此,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也為了長久的友誼,錢財來往應本著“親兄弟明算賬”的原則簽訂清晰的協議。如遇到借款時自言“就這點錢,你還不相信我的人品嘛,不用籤什麼協議了。”這類朋友時,請提高十二分的警惕。

來源杭州檢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