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长恨歌》,不老的爱情,可惜......

永远的《长恨歌》,不老的爱情,可惜......

永远的《长恨歌》,不老的爱情,可惜......

说来惭愧,一直以来,白居易的《长恨歌》从未认真品读。

真正品读《长恨歌》,是给学生教授这篇叙事抒情诗时,说品读也只能是浅浅而读罢了。

对这篇作品的解读,是在听了叶老师的授课之后滋生的感悟。叶老师的讲授从容淡定却又不失诗意,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演绎得凄婉而悲怆,可谓大家风范。那么,这是一部怎样的情感著作?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又是怎样演绎成深深的遗憾?

我想,当杨贵妃一朝被选在君王侧时,她便为自己的命运种下了悲剧。虽说当时她回眸一笑便生出百般娇媚,致使“六宫粉黛无颜色”,但正是因为她的这种天姿国色,这种倾城之貌,让玄宗醉心于浓浓爱河之中,疯狂地品尝着爱情的甜蜜,他陶醉在爱河中不想走出也不能走出。于是“君王从此不早朝”,于是悲剧开始,乐极生悲,悲极生憾(恨)。

如果说,当我们品读玄宗和杨玉环那热烈而执着的爱情时,也许会心生些许羡慕之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的心情却无法轻松起来,无法与男女主人公一样沉湎在不知不觉的欢乐之中。因为两人的悲剧结局,我们是预先知道的,而且深知这是一个让人永远心生遗憾和惋惜的悲剧结局。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预知的悲剧,我们不得不小心地解读白居易的每一句诗每一个字,读着读着,心便沉重起来了。“渔阳鼙鼓地动来”,叛军来势汹汹,长安城笼罩在一片尘埃厮杀之中,六军紧随玄宗仓皇而逃,还有杨贵妃也在仓皇之途中。可是六军无心护驾,贵妃自然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玄宗也保护不了自己深深挚爱的女人,万般无奈之下,“掩面”也好,“回看”也罢,玉环终究化成了马嵬坡下一抔黄土,含冤的灵魂又怎能升入天堂?读到这里,我不知自己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只是在问:玄宗为何要做帝王?玉环为何要生得如此貌美?

可以说,活着的玄宗比死去的玉环更痛苦更悲伤更凄惨,他活着,无疑是一种无穷无尽的折磨。逃亡途中,蜀江的水是那样碧绿,蜀山也青得一片葱茏,如此美景,玄宗如何独自孤单一人去面对?玉环啊,你在哪里?待叛军已平,祖国河山又重回自己手中时,玄宗可以因享受胜利的喜悦而心花怒放重树天子威严。可玄宗怎能威严起来?此时的玄宗已是孤单一位老人,“梨园弟子”又新生了白发,椒房阿监一一老去,孤单又凄寂的玄宗守着一盏孤灯,熬过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极度悲怆中希望玉环的灵魂能进入自己清梦之中。然而,即使最简单最无奈的希冀也无法实现。玄宗啊,你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

有人说,能拥有一份相思,是幸福。因为不管怎样,内心深处有一种情愫能给自己以慰藉。那么,玄宗是否也从苦苦的思念中得到些许慰藉?我想,天才的白居易通过招魂这一情节让后人在惋惜玄宗与玉环的爱情悲剧之时,心生一丝慰藉,让人们感悟到爱情应执着,更应真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千古绝唱唱出了深深相爱之人的坚贞誓言和彼此相拥相惜的美好愿望。

永远的《长恨歌》,不老的爱情,可惜......

后记:白居易的《长恨歌》,其主题历来有多种解读:有批判谴责的,有惋惜遗憾的,有深情赞美爱情的。上述文字文仅仅是作者个人的解读,不代表任何一种观点。


曾志言,女,湖南省岳阳市十五中学高级语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近三十年。热爱生活,爱好阅读,平时多写散文和随笔,有多篇文章发表在《语文周报》《岳阳文学》等刊物上。

永远的《长恨歌》,不老的爱情,可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