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毡车尽载天魔法,唯有莺衔御苑花”。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常言道报应不爽。明朝的天启皇帝酷爱做木匠,九千岁魏忠贤总是挑皇帝做木工的时候去请示工作,导致天下大乱,因此才有明实亡于天启的说法。

朱元璋夺了蒙元的江山,而蒙元在中原最后一位皇帝元惠帝(即元顺帝,这是朱元璋调侃妥欢帖睦尔给改的名字),也是个相当出色的木匠,而且技艺水平绝对不在天启之下。

据说元顺帝自己设计建造的龙舟长40米,宽七米,船上涂有五彩金装,还有龙头、龙爪、龙尾等。

元顺帝平时最爱带着宠爱的嫔妃泛舟太液池,龙舟的头、眼、口、爪、尾都能随着水流而动,端的是精巧无比。

另外元顺帝还制造过一个超时代的计时器:七宝宫漏。这玩意儿两米多高,将近一米宽,下半部分是个木柜。柜子中间部分装着大小水壶,最上端是三圣殿,到了时辰,一个雕刻的栩栩如生的美女就会从水中浮出来,手中捧着显示时刻的竹筹,同时还有两个神仙像从两侧暗橱中走出来,自行敲击钟鼓报时,宫漏两侧的浮雕的仙人瑞兽也跟着报时声翩翩起舞。

七彩宫漏要是能留存到现在,绝对是价值连城。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元顺帝整天陶醉在这些奇淫技巧上,自称是“鲁班天子”。

元顺帝整日醉心与木工制作中,自然无心打理朝政。搞的朝堂上乌烟瘴气,凡间民怨沸腾。

为了转移元顺帝的注意力,康里人(钦察人)哈麻、雪雪兄弟偷偷招来西天僧人(印度教徒),向元顺帝传授印度佛教中的“运气术”,又称“演揲儿法”,翻译成汉语就是“大喜乐”。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要修行好大喜乐,一定还要有“夜御数女”的特异功能,本着一条龙服务宗旨,哈麻的妹夫秃鲁帖木儿又弄来几个印度僧人,向元顺帝传授“秘密法”。经过哈麻、雪雪兄弟俩的不懈努力,袁顺帝终于对做木工活失去了兴趣,从此“广取女妇惟淫戏是乐”。那些印度僧人也因为有特殊贡献,被元顺帝封为大司徒。这些印度司徒们即爱财,又好色,每天要从民间选三四名美女作为教学工具,对元顺帝言传身教。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哈麻因为帮皇帝改掉了做木工的恶习,让皇帝体会到更多的人生乐趣,因此备受元顺帝宠爱。哈麻恃宠而骄,开始祸乱朝政,贪赃枉法,索贿卖爵,无恶不作,俨然就是一个没封九千岁的魏忠贤。

哈麻甚至做得更过,私下里指使亲信印制假钞。整修黄河民工们拿到的工钱,全是哈麻印制的假钞,从而诱发了轰轰烈烈的红巾大起义。传统评书《明英烈》中,朝堂上唯一的正人君子丞相脱脱,就是因为得罪了哈麻,先是被罢官,抄家,然后流放到云南,最终还是被哈麻的人毒死在云南。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元顺帝修炼“大喜乐”勇猛精进,只是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太子爱猷识理答腊都在做继位的准备。此刻最着急的还是哈麻,只要元顺帝一死,他的荣华富贵都将付诸东流,唯一解救的办法,就是把太子也拉下水。

为了达到目的,哈麻唆使元顺帝大兴土木,拆毁清宁殿,改建百花宫。然后又命令宦官长安迭不花暗中付西域学习《十六天魔舞》。顾名思义,《十六天魔舞》也不是什么正经玩意儿,就是挑选十五个年轻貌美的少女,穿着透明的纱衣,化妆成天女的模样,在宦官长安迭不花的多指挥下翩翩起舞,做出许多撩人的姿态,让人看了情不自禁的饱生邪念。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十六天魔舞》就是元顺帝的《霓裳羽衣曲》《玉树后庭花》,本来就疏于朝政,现在更是“价日君王看不足,从此不上朝”了。说来也怪,本来已是油尽灯枯的元顺帝,自从喜欢上了《十六天魔舞》,身体竟然一天天好了起来。

为了传授自己的健康之道,元顺帝经常把亲信们喊过来一同欣赏。这些人的定力不如元顺帝,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裸衣相向,在皇帝面前做那些勾当,不过元顺帝并不见怪。当然,那些深受元顺帝器重的印度僧人们也可以自由进出百花宫,对《十六天魔舞》进行零距离观摩体验。

哈麻终于走出向太子靠拢的第一步,他请爱猷识理答腊到百花宫和父皇一起欣赏《十六天魔舞》,太子看过后大受启迪,由衷的赞叹道:“李好文先生教我儒书多年,尚不省其义,今听佛法,一夜即能晓焉”。真是个聪明孩子。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父子、君臣同在百花宫整夜淫乐,虽说蒙元统治者对礼教大防不怎么在乎,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蒙元帝国上下修练“大喜乐”,观《十六天魔舞》蔚然成风,这玩意不但损伤身体,还极大的消磨人的意志。元朝末年元军之所以不堪一击,和朝廷中盛行的奢靡之风有直接关系。

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哈麻并没有等到成功,他深受皇帝宠信,平步青云,却疏忽了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元顺帝深处温柔乡还能龙精虎猛,完全是哈麻的妹夫秃鲁帖木儿贡献“秘密法”的功劳。秃妹夫心里不平衡,就找元顺帝打小报告。

可这点破事儿根本告不倒哈麻,于是秃妹夫有祭出一记杀手锏,哈麻贡献“十六天魔舞”的本意不是想让皇上龙体康健,而是为了取悦太子,把百花宫当成太子的教育基地。

元顺帝虽然不理朝政,但对自己的皇位还是根看中的,哈麻这小子居然敢两头下注,诅咒元顺帝早日归天,是可忍,孰不可忍,元顺帝一怒之下,把哈麻杖毙在宫门前。

可惜为时已晚,蒙元的统治已经腐朽到了极点。“凤阳花鼓震天敲,惊破《十六天魔舞》”朱元璋的大军已经杀到大都城下。唐明皇撤退的时候带走了杨玉环,而元顺帝离开大都时带走的更多,善解人衣的印度司徒们都要带走,骚媚入骨的天魔女们更是一个也不能少。

元顺帝的《长恨歌》——十六天魔舞


统治中原近百年的蒙元朝廷,就用这种近乎戏谑的方式,重新回到祖先牧马放羊的大草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