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疹OR熱痱子?你能分清楚嗎?

寶寶臉上起了一片小疙瘩,紅紅的是什麼?溼疹or熱痱子?你會區分嗎?來看看本文吧,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溼疹OR熱痱子?你能分清楚嗎?

一、【溼疹VS熱痱子】是什麼?

1. 熱疹一俗稱熱痱子,起自毛囊,是因為汗液排出不暢所致,所以是界限清晰的、凸起的、小顆粒狀皮疹。嚴重者皮疹內出現乳白色膿性液——“冒白尖”。

2. 溼疹是一種過敏性皮炎,是嬰兒及兒童階段最常見的皮疹。過敏體質的人對食物和環境都非常敏感,這種情況下,乾燥的皮膚如果遇到特定的過敏源就會引起溼疹。

二、 【溼疹VS熱疹】如何區分?

1. 原因不同

引起寶寶溼疹的原因很多,通常認為是兩方面的主要原因:

  • 遺傳的原因,比如說家族中有患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溼疹等的人;
  • 與寶寶自身免疫系統不成熟相關。 溼疹是異常皮膚現象,但不一定僅是皮膚問題。
  • 對嬰幼兒來說引起溼疹的原因主要與食物不耐受有關,過敏是引起溼疹的常見原因。發作年齡越小,與過敏的相關性越強,特別是與牛奶、雞蛋等過敏相關。

痱子是由於汗孔阻塞引起的,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溫度高且空氣不流通,寶寶出汗太多。炎熱夏季當較胖的孩子大哭大鬧、或較長時間抱著孩子時,很容易生痱子

2. 發生時節不同

  • 痱子發生在夏季,多見於兒童。
  • 溼疹不分季節,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也不論男女老幼和年齡大小但常在冬季復發或加劇,嚴重者有滲出傾向,溼疹易反覆發作。

3. 發生部位不同

  • 痱子多出現在頸、胸背、肘窩、膕窩等部位,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多汗部位。
  • 溼疹通常出現在寶寶的前額、雙頰、頭皮、眉間、頸部、頜下和耳後,但也可能延伸到手臂、腿、胸部或身體的其他部位。
溼疹OR熱痱子?你能分清楚嗎?

4. 症狀不同

痱子的形態首先表現為寶寶滑滑嫩嫩的皮膚變得很紅,接著就會出現小紅疹,大概是針頭大小的丘疹或丘皰疹,並且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

溼疹的早期症狀是:零星的小紅丘疹或紅斑,隨著病程,溼疹的範圍會逐漸擴大,並可見小水皰,黃白色鱗屑及痂皮,可有滲出、糜爛及繼發感染。患兒煩躁不安,夜間哭鬧,影響睡眠,常到處瘙癢。

不同人不同部位的溼疹的形態都是不太一樣的,有的是無色的小包,有的只是成片的紅,有的是一片紅點點,最嚴重的會破掉流黃水。共同特徵就是都是凸起的,並且摸上去感覺非常粗糙和乾燥,而且沒有明顯邊界。

5. 表現不同

  • 在較熱的環境下:痱子會快速起疹子,而溼疹的疹子出來得比較慢
  • 在涼爽的環境裡:痱子會自行消退且較快,但溼疹卻長時間不消退
  • 痱子:一般有發白的小尖,密集成片,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
  • 溼疹:具有對稱性、滲出性、瘙癢性、多形性和複發性等特點。並且劇烈瘙癢反覆發作、易演變成慢性
  • 溼疹的皮膚是乾燥、增厚、鱗片樣皮膚,摸上去幹乾的,而痱子卻不是。

三、【溼疹VS熱疹】護理方法大比拼

1. 寶寶長痱子護理方法:

  • 大部分痱子不需要塗藥,只要給寶寶勤洗澡,穿寬鬆的衣服,環境保持涼快通風,幾天後痱子就會自然消退。
  • 如果痱子很癢,可以外用爐甘石洗劑。
  • 不要用爽身粉去痱。

2. 嬰兒溼疹護理方法:

A 保溼保溼再保溼!

  • 在溼疹爆發期間,如果只是發紅起皮,可以選擇無香、低敏的乳霜類產品,增加塗抹次數;
  • 如溼疹有發炎感染的情況(通常會流水)則必須就醫,根據醫生指導使用藥物,控制病情;
  • 待溼疹好了之後,也要繼續塗抹乳霜或油膏類產品,持續保溼,將溼疹防患於未然。

B. 經常給寶寶剪指甲,防止寶寶抓繞瘙癢部位,引發感染。

C. 溼疹可能是過敏性疾病的表現,所以忌食海鮮、肉類、雞蛋等容易使症狀加重的食物。(腸胃不耐受會加重溼疹症狀)

D. 如果溼疹處出現液體滲出物或格外瘙癢,可以用微溫的毛巾在患處溼敷並按摩。不要用香皂或沐浴露清洗患處,會加重溼疹症狀。

E. 穿棉質衣服。只穿棉質衣服,避免穿合成纖維或毛質衣服。

F. 防止寶寶被捂到,避免寶寶出汗,應注意給寶寶適當件衣服,夜裡少蓋被子,室溫保持涼爽。

胖豆兒媽媽

分享靠譜養娃攻略

關注我們,做心裡有底的媽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