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開國大將張雲逸

張雲逸,原名張運鎰,又名張勝之。1892年8月10日生,廣東省文昌縣(今屬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參加了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爭和北伐戰爭。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在廣西右江領導武裝起義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紅軍時期,歷任紅軍第七軍軍長、中央軍委副參謀長、粵贛軍區司令員、紅軍總司令部和紅一方面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兼作戰部部長,1934年10月參加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歷任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員、新四軍副軍長兼第2師師長、抗日軍政大學第8分校校長。

解放戰爭時期,歷任華東軍區副司令員、山東軍區司令員、華東軍政大學校長、中共華東後方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中央華中局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委員。為華東解放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

全國解放後,歷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員、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二書記、中南行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副書記。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任黨的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第一屆、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險成黃花崗第七十三烈士

張雲逸16歲時,考入廣州黃埔陸軍小學,第二年與幾個學生秘密參加孫中山的同盟會。國民黨的大將薛嶽就是和他坐一張課桌多年的同班同學。

1911年4月,19歲的張雲逸參加了黃花崗起義,擔任革命軍炸彈隊隊長。4月27日,黃興率敢死隊攻打兩廣總督衙門,與清軍展開巷戰,奮戰一晝夜,終因寡不敵眾,死傷過多,被迫退卻。喻培倫、林時爽、林覺民等100多人英勇犧牲。當清軍圍逼而來時,張雲逸身邊炸彈已經打光,人員死傷很多,只好撤出了戰鬥。但由於道口均被重兵把守,搜捕極為嚴密,即便化裝也無法出城,眾人被困於一所民宅中。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黃花崗起義中被捕的部分革命黨人

第二天早晨,張雲逸獨自挎上一隻竹籃上街買菜,實際去探望情況,尋找突圍的道路。可當他返回時,只見一大隊清兵進入他們居住的民宅,搜捕了全部敢死隊員,並且把他們全部槍殺在大街路口。張雲逸因為身材矮小,相貌敦厚,挎著竹籃躲藏在路人中,清軍從他身旁嘯呼而過,竟未發覺。

後來,廣州人民收殮烈士遺骸,得72具,葬於黃花崗,史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這次起義,也稱“辛亥廣州起義”,震動全國,不久即爆發了武昌起義。

張雲逸曾幽默地說:“如果那時我不出去買菜,就將是‘黃花崗七十三烈士’了。”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墓

黃花崗之役是國民黨歷史上意義重大的一次戰役,張雲逸參加過黃花崗之役,這在國民黨軍將領中都不多見。

老蔣拿一個師也換不去的旅參謀長

張雲逸很早就展現出過人的軍事指揮才能,因1924年成功平定廣州商團叛亂,人們將他率領的旅稱為“勝之旅”。

在國民革命軍東征陳炯明期間,張雲逸被調入張發奎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一獨立旅當參謀長。張雲逸屢屢在部隊遇到困難的關口,想出妙計獲勝,蔣介石聽說張雲逸竟然有轉敗為勝的指揮才能,便有意給張發奎換一個參謀長,想重用張雲逸。張發奎聽說後,便在電話裡跟蔣介石嚷嚷:“總司令,你不要拆我的臺呀,你就是拿一個師來換勝之(張雲逸),我也不幹!”從此,“張雲逸是老蔣拿一個師也換不去的旅參謀長”的佳話,便在軍中傳開。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薛嶽與張發奎

北伐戰爭中,張雲逸升為國民革命軍張發奎所部第二方面軍參謀長,軍銜為少將,先後參加汀泗橋、賀勝橋、武昌、河南等戰役,在國民革命軍的東征和北伐中屢立戰功。

張雲逸在舊軍隊功成名就,只要願意,榮華富貴享用不盡。但是,他有更高的理想,毅然脫離了舊軍隊。

1926年10月,34歲的張雲逸在武漢暗中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張雲逸多次利用自己在國民黨軍隊中的身份秘密工作。

請葉挺出山合力創建新四軍

1937年10月,國共兩黨談判達成協議,南方8省的紅軍游擊隊統一整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簡稱新四軍)。考慮到新四軍的軍長必須是國共兩黨都能接受的合適人選,中共中央決定邀請葉挺來擔任軍長。張雲逸在北伐戰爭中曾與葉挺建立了深厚的戰友情誼,黨中央決定派他前往澳門邀請和迎接葉挺。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抗日戰爭時期的新四軍副軍長張雲逸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1939年5月,張雲逸等在新四軍第4支隊第9團駐地。左起:葉挺、賴傳珠、羅炳輝、張雲逸。

葉挺在廣州起義失敗後,受黨內“左”傾路線的排擠,已經離開部隊,避居澳門10年了。張雲逸化裝成華僑闊佬,順利找到了葉挺。張雲逸的到來,對苦悶的葉挺來說,不啻大旱之遇雲霓。張雲逸詳細向他介紹了十年來的情況,以及大敵當前,黨中央適時實行與國民黨合作抗日的戰略轉變。張雲逸出示了黨中央敦請葉挺的電報,葉挺看後,激動不已,表示決不辜負共產黨對自己的信任,接受中央指示。

經過籌備,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宣告成立,由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兼第三支隊司令員。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左起:周子昆、張雲逸、葉挺、項英、曾山在武漢。

軍部成立後,張雲逸既要到福建向紅軍游擊隊傳達黨中央的重要指示,又要與國民黨福建當局談判,還要在福州設立新四軍辦事處,還得親自率領游擊隊到達皖南。為組建新四軍,張雲逸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在新四軍時期和張雲逸搭檔的陳毅元帥曾評價張雲逸說:“雲逸既是一個好主角,也是一個好配角。當主角時能集思廣益,從善如流;當配角時則主動配合,精誠合作。”“有大海容人之量,高山仰止之德”。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1941年9月,張雲逸、陳毅同新四軍部分幹部在淮北泗陽縣合影。

小推車中的支前戰鬥

全面內戰爆發後,按照組織安排,張雲逸的戰場逐漸從前方轉向了後方。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張雲逸的工作越來越繁重,尤其是1947年到1949年,身兼多職的張雲逸要整頓後方,籌建地方武裝,籌備糧草,組織民工支援前線……張雲逸勞心勞力,即使累病了還堅持工作。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解放戰爭時期,張雲逸在山東。

張雲逸不但組織民工支援前線,而且親自與民工支前團一起行進。回憶起那些如火如荼的日子,張雲逸曾在他的回憶錄裡感嘆道:“山東老鄉有句俗話,叫‘腿肚子綁灶王,走到哪吃到哪’,不論是官還是民,一塊乾糧一壺水,風雨裡吃喝大路邊睡,可真風餐露宿啊!”

在淮海戰役中,張雲逸等人組織出動了民工543萬人,他們不僅是運輸隊,還是擔架隊、衛生隊、預備役部隊。而當時國民黨軍隊只有20萬左右的後勤兵。國民黨面對的不僅是共產黨的軍隊,他們還要面對這民眾組成的海洋。所以陳毅在總結準海戰役時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推車推出來的。

懂經濟的軍事家

張雲逸還被稱為“懂經濟的軍事家”。

在淮南抗日根據地,戰士們常常用樹葉、麻葉來代替香菸。張雲逸時任淮南軍區司令員兼新四軍二師師長,開會時看到有戰士從地上撿菸蒂吸,大受觸動,便思考如何解決部隊官兵抽菸問題。

供給部調查後,提出與當地菸草公司合資入股,一來解決資金短缺,二來扶持破產企業。1943年3月,供給部辦菸廠開始生產捲菸。張雲逸先是派人把這家瀕於破產的菸廠盤活,又專門從上海找來專家,派人跟著學,並另建了一個菸廠,擴展生產,最後把兩個廠合併,變成一個股份公司。這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飛馬牌香菸。當時在延安毛澤東也抽飛馬牌香菸。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為了將香菸銷往敵佔區,張雲逸從上海精印了大批大英牌香菸空盒,裝上飛馬牌香菸運出去。敵佔區規定不許購買飛馬牌香菸,人們還用白紙包起來買賣。這種煙被稱為“四爺的煙”。“四爺”指的是新四軍。新四軍因此籌集了大量資金換藥品、鋼材等我軍急需物品。

新中國成立後,張雲逸被派往廣西工作,擔任中共廣西省委書記、廣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廣西軍區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等多項重要職務。1949年12月14日,廣西全境解放。在廣西期間,他指揮發動了大規模的剿滅土匪行動,總共消滅土匪11萬多人。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百色起義油畫

解放初,廣西窮徒四壁,工業基礎差不多等於零,連最基本的蠟燭、釘子都不能生產。建國後,張雲逸在上海市長陳毅的幫助下,從上海引進了一批先進的企業和技術骨幹,但因為沒有出海口,廣西豐富的物產沒有銷路,非常不便。張雲逸向葉帥從廣東要了一塊海,就是北部灣區域。如今這片海,令廣西在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合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1950年3月在南寧市鎮寧炮臺上視察。(左一)張雲逸、(中)葉劍英、(右)莫文驊。

功勳卓越和親民廉潔

有次客人來訪,警衛員隔著門問話,張雲逸知道了對他說:“你以後不要隔著門說話,隔著門不禮貌。你請他進來,坐著說。”他到山東農村做調查,老鄉拿出大瓷碗,抹布往碗裡一擦,準備倒水招待。警衛參謀把隨身帶的杯子拿出來放在桌上,張雲逸立刻板著臉說:“拿走!”然後,他跟老鄉捧著大瓷碗一起喝起來。

張雲逸54歲的時候,小兒子張光東出生。老來得子,夫婦雖然對張光東特別寶貝,但不溺愛,無論做什麼都要求像普通老百姓一樣。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張雲逸與張光東

張雲逸到北京工作,張光東從外地轉學來京。有人提出讓他到條件比較好的八一小學,張雲逸卻讓兒子就近上了北池子小學。張光東和不少普通家庭的孩子交了朋友,同學來家裡,張雲逸叫警衛員不攔著,直接進來。從小學到考入哈軍工,張光東履歷表家長那一欄,都只填了母親的名字。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張雲逸大將與兒子張光東

張光東說:“父親那一代老革命家很少講自己的故事,從不表自己的功勞,所以我當時對父親的瞭解並不深。”

1974年11月19日,張雲逸在北京病逝,享年82歲。

張雲逸去世後,張光東參與籌劃拍攝父親的文獻片,通過和幾十位老同志交流,再去看父親做過的那些事,才真正覺得父親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那一代人非常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從炸彈隊隊長到共和國大將,他是老蔣用一個師都換不走的旅參謀長

張雲逸大將

毛主席對張雲逸作出了高度評價:張雲逸同志在白色恐怖籠罩全國的情形下,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領導了百色起義,創建了紅七軍和右江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南國革命的星星之火,功勳卓著,受之無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