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旅遊好去處再此集錦!

龍子河 在蚌埠市東郊曹山腳下。河面寬闊為湖,津浦鐵路橫穿其上。此地原屬鳳陽縣境,相傳明太祖朱元璋少年時在此撐船,落竹篙於河中,不久竹篙化為巨龍,因而名龍子河。河南有明代信國公湯和墓,河上建有雙龍橋、珍珠橋。今蚌埠市在此依山傍水闢為公園。

蚌埠旅遊好去處再此集錦!

湯和墓 在蚌埠市東郊曹山南麓。湯和 (1326-1395),濠州 (治今鳳陽) 人。與明太祖朱元璋為同鄉好友,元末隨朱元璋起義,屢建戰功,封信國公,死後追封東甌王。墓面對龍子河,揹負曹山峰。墓室是一座依山構築的大型磚石單券式建築,高3.6米,寬3.96米,面積約40平方米。墓南神道,長225米,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馬、羊、獅、武士,雕刻線條流暢粗獷,為明初石刻中的精品。墓中曾出土精美元代青花瓷罐,為罕見珍寶。

曹山 在蚌埠市東5公里、龍子河畔。與雪花山隔河相對。為紀念東漢末年魏王曹操曾屯兵於此,改今名。山南北走向,長約3公里,寬約1公里。

魯肅屯兵處 在蚌埠市東郊李樓鄉境內。相傳三國時,東吳名將魯肅與曹操爭奪江淮地區時,曾屯兵於此。屯兵點為兩座山頭。至今仍有4個大坑谷,據傳分別為魯肅當年屯兵時的軍械坊與糧倉;山腳的梅村,則為魯肅當年的居住地。現村口尚存古井一口,井口用巨石雕鑿。

懷遠縣

蚌埠旅遊好去處再此集錦!

卞和洞 在懷遠縣荊山東。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採玉處,故名。洞由巨石巖天然巧成,石型圓潤,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澗、鳳凰池等多處勝蹟。洞中可容數十人。宋蘇軾《上巳日與二子迨過遊塗山荊山記所見》詩中“別人有餘坑,美石肖溫瓚”,即指此。

白乳泉 在懷遠縣城南郊,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和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泉水甘白如乳,故名。泉左有望淮樓,正如樓聯所云:“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衝巨浪,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泉水內多含礦物質,烹茶煮茗,芬芳清洌,甘美可口。宋蘇軾遊此,賦詩留念,將此泉譽為“天下第七名泉”。

禹王宮 在懷遠縣東南塗山之頂。後人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在此立廟。廟始建於唐之前,具體年代不詳。原有3進,現尚存2進,院內有千年銀杏兩株,大可數圍,拔地而起。西有聖泉、靈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碑刻,今珍藏廟壁。

禹墟 在懷遠縣塗山南2.5公里。傳為大禹會諸侯計議治水的地方,又是大禹娶塗山氏女的地方。宋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樵蘇已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即指此。

固鎮縣

垓下古戰場 在固鎮縣東部,沱河南岸。楚霸王駐軍之地,故曾名霸王城。有古戰場遺址。

五河縣

浮山堰 在五河縣城東15公里淮河出縣境處。與浮山 (一名臨淮山) 隔河相望,為淮河下游要隘,南朝梁天監中,為求壅塞淮水淹灌北魏的壽陽城 (今壽縣),發軍民20萬築浮山堰。五代後周顯德四年 (957年)於此處大破南唐兵。宋代秦觀有《浮山堰賦》記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