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一墩青土豆,個頭不大,其貌不揚;只看外表,鮮有人青睞,現在的消費者大都喜歡大個兒的土豆,所以菜市場上的大土豆很容易買到。

除非真正識貨的行家,或者吃過它的人,才能瞭解它的面而甜,瞭解它的回味無窮。

在帝都早市和菜市場買菜的幾年裡,我極少遇到蒸著吃就面而甜的土豆,直到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上吃到一墩青的土豆,這才想起,土豆的原味也是很讚的!

編輯這篇文章時不由想起了小時候關於土豆的美味記憶。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小時候在老家,土豆最家常的做法,一是蒸著吃,二是燉著吃。

膠東半島的農村老家,有大鐵鍋。老媽蒸大饅頭的時候,常會順帶蒸些土豆和地瓜。

土豆洗好了帶皮蒸;蒸好了,表皮開花,輕輕一揭就可以把外皮去掉,然後大快朵頤,經常是白口吃一個不過癮。很多土豆掰開後,能看到沙瓤,雪白色亮晶晶的小顆粒,很是誘人。如果蘸一點兒白糖吃,美味無比。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趕集幾年,吃了不少張大哥家的一墩青土豆,一直享受著土豆的美味,並把它推薦給身邊熟識的朋友。

土豆怎麼做好吃呢?

最簡單的方法,蒸著吃:蒸到表皮開花,吃起來面而甜。

真正好的食材,靠本味就可以征服人的味蕾。

此外,燉著吃,烤著吃,煮湯吃……

家常飯裡最普通的大燉菜,放上幾塊土豆,湯可以變得濃稠而鮮美,真的是百吃不厭~

嗯,土豆好,怎麼做都好吃^_^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種土豆的張大哥,他家的土豆吃法就更多了:涼拌土豆絲,炒土豆絲,大燴菜,燜土豆,敷土豆,土豆泥,土豆餅,土豆丸子,燜凍土豆,傀儡……

最近認識的一位姐姐,喜歡把土豆蒸熟搗成泥做沙拉吃。那天剛把一墩青土豆蒸熟,就被三歲多的小女兒抓起吃了,這一吃就停不下來了。估計是蒸土豆時的香味吸引了她,好的食物在烹飪時大都會散發迷人的香氣。第一次吃一墩青土豆的姐姐一家四口人,一次吃完了五個土豆,吃的津津有味,不亦樂乎,差點兒連皮都吃光了,不再質疑幾元一斤的土豆是否值得買了。

你知道好吃的土豆是怎麼種出來的嗎?

接下來是科普時間:

張大哥二十多歲開始種地的時候,種植的土豆品種就是一墩青,每年自留種。

秋季收穫土豆時,大部分土豆秧已經變得枯黃,只有少數品質好的植株是綠色的;這種綠秧下的土豆保留下來,作下一年的土豆種,以確保來年的品質。

土豆種植四部曲

春種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播種

穀雨時節,氣溫上升到二十度的時候,張大哥就開始播種土豆。

最佳種植時間是穀雨到立夏期間。張大哥介紹,小滿節氣種植土豆也是可以的,只是長出來的土豆個頭大一些,口感不面。

騾子犁出來的溝裡,人工撒上小土豆種。

做種的小土豆,需要在種植前一週從地窖取出,曬曬太陽,大概曬十來天;這樣有利於土豆發芽,可以讓土豆皮變得瓷實,入土之後不會輕易腐爛。

做種的大土豆,需要先曬幾日,播種前一兩天切塊,切塊早了容易腐爛,切塊時要注意每塊土豆上至少有兩個芽眼,以保證出芽率。

芒鋤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鋤草

芒種時節,開始第一次鋤草。

此時鋤草非常重要,當地有句俗語是“苗鋤一寸賽過上糞”

鋤草方法,一是騾子拉犁解決溝裡的草,二是人工鋤掉壠上的草。

夏長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夏日田間

夏至時節,土豆花初次綻放。

夏至後10-15天,第二批次土豆花盛開;這次土豆花數量較多,一年的土豆收成與這次開花數量密切相關;再過10-15天,也許會有第三批次土豆花開放。土豆每年最多開三次花。

開花次數取決於當年降雨次數,每次降雨都會帶來一次繁花盛開的美景;如果能開三次花,當年的土豆就會大豐收!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培土和二次鋤草

此時地裡需要培土和第二次鋤草。

這個階段的土豆秧比較壯實了,小草影響不了土豆生長,長得比土豆秧高的大草會遮光影響土豆生長;光照不好的土豆,長出來的形態各異。土豆長得高興,味道自然好,第二次鋤草也是不可缺少的。

培土的作用主要是避免接近地表的土豆受到陽光照射而變綠。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 地裡的土豆花

秋收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收穫


土豆在地裡經過四個月的風吹日曬,終於到了成熟的季節。

秋分至寒露時節,是收穫的最佳時間。

收穫土豆的方法,一是用騾子犁出來,二是人力刨出來。

騾子犁土豆,土豆的損傷率會比較高,所以常常要靠人工刨土挖出土豆。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地窖的土豆

收穫回來的土豆,蛇皮袋裝好,直接放窯洞儲存。

張大哥家有專門的窯洞保存土豆,可以完好的保存到次年五月底。

窯洞保存效果遠超冷庫和冰箱,溫度穩定,溼度適宜,儲存土豆不易變壞。

張大哥家的田地屬於山區,山路崎嶇,機械化作業難度很大,所以這些年主要靠人力和畜力勞動。

以前張大哥家裡沒有騾子,全部勞動都需要靠人力!

很佩服張大哥一家的勤勞,很感謝他們的勞動和堅持,使得我們還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關於土豆的病蟲害:

張大哥介紹,以前生態環境好的時候,很少有病蟲害。

這些年出現的蟲害有二十八星瓢蟲,它們會在開花期吃土豆秧。

張大哥分析的出現瓢蟲的原因:少天敵,比如燕子和山雀。

對此,張大哥採取了現在生態農業種常用的一種解決辦法,地裡適度留些草給蟲子吃,如此一來,瓢蟲們就不會大量攻擊土豆葉子了。

還有一種當地名為“黑桃蟲”的蟲子也會吃土豆,張大哥曾在當地農科所技術人員的推薦下用了硫酸亞鐵,以前有些防治效果,後來效果甚微,張大哥表示日後不會再使用了。

張大哥種地這麼多年,不僅種植技術好,而且善於思考,樂於分享他的種地知識。

據張大哥介紹,地裡的野雞,很漂亮的那種,曾經非常喜歡啄土豆。

張大哥猜想它們是因天旱口渴才吃土豆,於是在地裡給它們放了一些水,效果不錯;後來覺得放水麻煩,就在地裡種些西瓜給它們吃,結果是一舉兩得,從此野雞喜歡上西瓜了,地裡幹活的家人們口渴了也可以開個大西瓜吃。

聽張大哥說了這個故事後,我很佩服他善於思考的精神,更敬佩他對自然界小動物們的友好行為。想來野雞們會很開心,能以西瓜解渴;其實我有點羨慕張大哥地裡的野雞,在城裡生活的我有時想吃到美味的大西瓜實在是太難了。

曾經的田地裡有很多河流湖泊,這些年生態平衡破壞,很多地方的地表水越來越少,大自然裡動物們的飲水成了大問題。人類可以南水北調,野雞吃土豆來解渴,大概是它們無奈的選擇。

土地的恢復需要更多農民開始無農藥化肥除草劑的農耕方式,很多農民頭疼的病蟲害問題可以用更友好的方式解決,很多前輩們已經找到了方法且分享給我們,希望那些環境友好的解決方式可以得到廣泛傳播,希望更多土地可以早日恢復生態平衡。

最後,說一下“一墩青”這個名字的由來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農村流行技術大比拼。

一墩青土豆是懷安縣一位六十來歲的農民伯伯,用當地的“老黃土豆”自留種篩選出來的品種,非雜交品種。“老黃土豆”得名於該品種土豆顏色比較黃,當年的土豆比現在的更黃更面一些。

某一年秋季,土豆拉秧後,地裡一片枯黃。技術員老伯在土黃色的地裡意外發現一株綠意盎然的土豆秧,老伯如獲至寶,把這株土豆帶回家,留種培育,最後得到了現在的一墩青土豆。

一墩青,本意是“一墩兒綠色的植株”。

一墩青農村社區發展促進會(簡稱一墩青促進會)是為了保護一墩青土豆而創立的;張大哥的生態種植,不僅給我們提供了安全美味的土豆,而且保護了大片的土地。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地裡的土豆植株,綠意盎然

農友張志雷大哥

農場生態種植始於2011年春天,從此開始了無農藥無化肥無除草劑的農耕生活。農場種植雜糧很少用糞肥,肥料主要來源有經過堆肥處理的自家產的羊糞和騾子糞,山林裡的腐殖質,地裡的玉米秸稈。只在2016年採購過附近奶牛場的牛糞。

張大哥二十多歲開始種地,如今種地三十多年,種植經驗非常豐富。

張大哥農場所在地為河北懷安縣第三堡鄉石門口村,當地的氣溫偏低,陽光充足,空氣乾淨,晝夜溫差大,種植出來的農產品質量很好。張大哥家有幾個窯洞保存糧食,土豆和五穀雜糧會放在不同的窯洞保存;未脫殼的穀子放幾年都沒有問題。

土豆保存注意問題

土豆買回家,儘量放陰面避光處,用黑色布或袋蓋一下,一週內吃完最好。

如果家中溫度超過二十度,建議放冷藏室,冷藏保存好的情況下可放一個月。

放冷藏室最好用牛皮紙袋裝,不會存水汽;如果用塑料袋裝,最好放張紙巾吸水。

快遞過程難免造成損傷,張大哥從賣雞蛋的商販那裡學習的方法,在土豆裡放上一些小麥殼,減少磕碰。

土豆在冰箱儲存時把麥殼同土豆放一起,麥殼可以吸水。冰箱裡乾燥的環境利於土豆保存。

小貼士:一墩青土豆澱粉含量高,炒土豆絲,最好先把土豆絲水洗一下再炒,不然容易粘鍋。

土豆的再加工

收穫的土豆,破損的、蟲咬的挑出來,張大哥給加工成土豆澱粉,土豆粉條。

加工過程也是很講究的,不放添加劑,使用無碘湖鹽。

土豆澱粉拿來勾芡是極好的;做餅乾酥脆,做旺仔小饅頭是超讚的。

關於米花

米花生態食材推薦 | 守護一墩兒大地的綠色,找回土豆老味道

米花,80後,山東威海人,中國農業大學農藥專業碩士,有機生活達人。曾在農藥外貿公司任職,在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做過志願者,後自己一直走在尋找靠譜食材和研究健康烹飪方式的路上。堅信最好的藥物是食物,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自述:

農村長大,小時候開始就對疾病,農業和環保感興趣。


2012年因病做了微創手術,之後發覺手術並沒有解決病源;為把身體調理好,2013年春天辭職,到首都圖書館翻閱幾十本營養和健康相關書籍後,開始調整飲食,決定通過飲食和運動恢復身體健康。飲食調整初期主要是增加生食比例,後來考慮到食品安全性,開始選擇有機食材。


2013年底開始參加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在市集上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吃到了很多若干年不曾遇到的好味道食材,從此翻開了人生新篇章。


之後幾年,一方面幫認識的靠譜農友寫產品介紹,做銷售;另一方面研究健康烹飪方式,同時慢慢體會飲食對身體的影響。在選擇了四年多的有機食材、三年多的素食飲食後,堅定地走上了有機純素的飲食之路。


幾年的親身體驗,讓我深感飲食對身體健康重要性;有機純素的飲食目前很小眾,但是當我深深體會到這種飲食方式的益處時,瞭解飲食選擇對於環保的重要性時,如何讓更多人走上這條道路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現在的我堅信,大部分身體的問題可以通過飲食、運動和情緒調節恢復。身體的自愈能力是很強的,只要我們停止攝入不適合身體的食物,一段時間後,身體的變化會超出你的想象。

與其把大筆錢送到醫院,不如現在開始購買支持當地中小農戶的有機農產品,少則兩三個月,多則一年,相信大部分人都能感覺到食物對身體的影響。


也許不少人覺得有機農產品價格偏高,其實跟去醫院看病以及下館子比起來,購買有機食材在家做飯,生活成本並不會增加很多。


希望大家能多去了解食物從哪裡來,瞭解食物的生產加工方式,體驗食物對身心健康的影響。

希望我們的田野可以再次充滿生機,好土壤是我們在這個星球的立足之本;


希望朋友們有空多到田間勞作,幹農活是極好的健身方式;


希望這個地球可以充滿鳥語花香,人人皆可幸福安康!


新一年,一起為做一個合格的吃貨而努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