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有这样一句很有哲理的话:“不要在暴雨天砍掉一棵大树。”这句话

蕴涵的道理是:不要在情绪极端冲动的情况下,做一些让自己将来会后悔的决定或举动。

这句话对于下属处理与上级的矛盾也很有借鉴意义。即使下属和上级有再大的冲突、再尖锐的矛盾,也要提醒自己做事留有余地,不要采取极端的行为,或者说极端的话。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有一位刘先生的经历非常特别,因为他是“半个博士”——博士只读了一半就退学了,不过他退学的原因跟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可不一样,比尔·盖茨是为了创业,而他是为了赌气。

刘先生非常有才华,为人也很朴实,考上博士后,深得导师的喜爱。导师安排他在实验室里工作。

刘先生是个极其认真的人,对工作要求非常高,容不得出现任何差错。哪怕同事不小心打碎了一只试管,也会受到他严厉的批评和指责。

他这样认真负责本来没有什么错,但却过于死板,不知道变通,结果弄得人际关系非常紧张,同事纷纷告他的状。

导师找他谈了一次话,首先肯定了他的工作,同时也委婉地转达了同事对他的看法,并希望他在工作方法上做一些适当的调整。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导师本来是一番好意,但没想到却激起了刘先生极大的反感。他认为自己这种认真的工作态度没有任何错误,是同事在无理取闹。于是他对导师说:“我有自己做事的原则和方法,我不认为自己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所以没有必要调整。”

之后导师又找他谈了几次话,但还是没什么效果,他仍然是我行我素。结果和同事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烈,甚至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最后导师只好让他辞去实验室的工作。

导师的这一决定让刘先生十分惊讶,也万分愤怒。他觉得自己忠心耿耿,认真负责,却遭到这样的对待,实在是太不公平。

他怎么想都想不通,于是找到导师,跟他大吵了一架,吵完之后仍觉得不解恨,竟然做了一个完全出人意料的决定:退学。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来参加我的培训时,刘先生已经从学校退学四年了。

现在的刘先生在一家公司做中层管理人员。回首当年的做法,他很是后悔。因为一时的冲动,而做出了令自己懊悔终生的决定。

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给自己留有余地,就是给别人留有余地;同样,给别人留有余地,也就是给自己留有余地。”

刘先生的这句话,可谓是给自己这段经历一个最好的总结。是的,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皆应如此。

有了这样的认识,刘先生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他踏踏实实地从基层做起,一步步做到了中层管理者的职位。

刘先生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位一流的中层管理者,必须要懂得以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做任何事情都要留有余地。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市举办了一次讨论会,主持人是一位来自新英格兰地区一家咨询和培训公司的CEO。在会上,她讲述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在到咨询公司任职之前,她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中层管理者。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公司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裁员已经势在必行。她领导的部门有30名员工,其中有一半都不得不离开。

这时候她面临一个难题:如何向员工宣布公司裁员的决定。当然,最简单的方法是不留余地,铁面无私、直截了当地宣布,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但她没有这么做。她认为,在这种时候更需要体现人情和人性,一方面要让员工毫无怨言地离开;另一方面也要让他们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使人离开了,但情还在。

再三考虑后,她决定采取开诚布公的方式,推心置腹地和员工进行一次交流。于是她召开了一次会议。

在会上,她坦诚地向员工表示公司目前面临着很大的经营困境。由于这种困境,公司将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措施。但这种裁员只是暂时的,一旦公司渡过了难关,将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由于提前做好了铺垫,因此当裁员的消息真正公布时,尽管大家都很难过,但都没有怨言,而是表示理解公司的决定。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公司终于走出了困境。这时候,她兑现了当初的诺言,很多以前的员工又回到了公司。

而且,由于她处理事情的方式非常得体,这些老员工对她一直心存感激,在工作中十分努力,对她后来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我们都说好马不吃回头草,但这位CEO却偏偏让很多好马心甘情愿地吃了回头草.并由此推动自己的事业上了一个新台阶。究其原因,就在于她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方式,但在职场中,这种个性和原则有时候需要有所隐藏和内敛。特别是对一位优秀的中层管理者来说,不极端和留有余地尤其重要。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不极端会让你比较理性、公正地处理事情,不掺人太多个人的感情色彩。当你感到愤怒、想做一个极端决定的时候,一定要坚定地提醒自己:我可以做这个决定,但不是现在,而是在我愤怒的情绪平复之后,并且需要经过我认真的思考。

在你愤怒的时候,你可以出去走走,想想别的事情,或者给朋友打个电话,问问他的看法。当你的愤怒情绪平复后,再回头来看这件事情,或许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你的决定也会因此而改变。

留有余地,则不会将自己逼到没有回旋的境地。

对上级留有余地,当你没有办法的时候,上级会替你想办法,如不说“这件事我根本做不了”,而是说“这件事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但其中有一些具体的困难,需要得到你的帮助”。

前一种是不留余地的说法,上级可能会因此觉得你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承担责任,甚至想既然你不愿意做那就让别人去做好了。这种既不给自己也不给上级留有余地的做法,毫无疑问会给你今后的发展制造阻力。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而后一种是留有余地的说法,给上级的感觉是:他确实很想将这件事做好,但真的存在一些困难,我得想办法帮助他。

换一种方式,你就给自己创造了助力。对于下属同样如此,不要怒气冲天地指责他“怎么永远也做不好”,而是告诉他“如果在某方面做一些改进,这件事你会做得很好”。

前一种说法,不仅会毁掉你对下属的信心,也会毁掉下属对你的信心,逼他破罐子破摔,而后一种说法产生的效果则正好相反。

据说乾隆皇帝有一个特点,爱听奉承话,但又不喜欢看到人们是在当面吹捧。他非常喜欢谈文讲史,对文史的整理工作特别重视,在刊印二十四史时生怕有误,常亲自校勘,每次样勘出一个差错,就觉得是做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心里特别痛快。这样,大臣们为了迎合乾隆的心理,就在抄写给他的书稿中,故意在明显的地方抄错几个字,以便皇上勘正。这实际上是变着法儿讨他高兴。这样做比当面奉承效果好得多。当然,书稿中也有乾隆改不到的地方,但经他“御批”的书稿,就没有人再敢动了。这也是今天人们见到的御讹误较多的原因所在。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我们姑且不去议论这样做的负面影响,只从与上司打交道的效果来看,确有独到之处。因为上司也是人,也会有正常人的自尊心、虚荣心和好胜心,下属应当让上司的自尊心得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才对。不过,要满足上司的自尊心,就必须抑制你自己的“好胜心”,成全上司的好胜心。在抑制自己好胜心的时候,一定要不露声色,做得自然,如果让对方觉得你做得很勉强,倒还不如不做。

对于上司交办的事情,一定要尽可能地争取时间快速完成,而不要过分纠缠于办事的细节和技巧。因为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他挑不出一丁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他比你高明的地方。

所以,聪明的下属,常常故意在明显的地方留一点儿“瑕疵”,让人一眼就看见他“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这样一来,尽管你出人头地,木秀于林,别人也不会对你敬而远之,当老板一旦发现“原来你也有错”的时候,反而会失去对你的戒心,更加器重你。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李凡在某公司宣传处任中层领导,有一天,总经理突然叫他整理一个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其实,这是总经理对李凡的一次考试,它将关系到李凡是否还能继续担任这个中层领导。本来对这样的材料,他并不感到为难,交给手下人做就可以了,但有了无形的压力,便亲自整理,而且还格外精心。花了一个通宵,写好后反复推敲,又抄写得工工整整。第二天一上班,就把它送到了总经理的桌子上。

总经理当然高兴,完成得又快,字又写得道劲、悦目,而且在内容、结构上也没有什么可挑剔的。可是,总经理越看到最后,笑容越是收紧。最后,他把文稿退回,让他再认真修改修改,满脸的严肃,真叫人搞不清什么地方出了差错。李凡转身刚要迈步,总经理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说:“对,对,那个‘副厂长’的‘副’字不能写成‘付’,这不合文字规范,你把它改过来,改过来就行了。”

总经理又恢复了先前高兴的样子,还一个劲地说:“来得快,不错。”这一下考试自然过关!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你把事情处理得过于圆满而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的话,那就显示不出上司比你高明的地方。这样不仅不会得到“提拔”反而会被“封杀”。

其实,适当地把自己安置得低一点儿,就等于把上司抬高了许多。当被人抬举的时候,谁还有放不下的“敌意”呢?

要知道,只有当他对别人谆谆以教的时候,他的自尊与威信才能很恰当地表现出来,这个时候,他的虚荣心才能得到满足。

上司交办一件事,你办得无可挑剔,似乎显得比他还高明,他可能就会感到伤了自尊。如果换一种做法,对于他交办的事,你三下五除二就处理完毕,你的上司会首先对你旺盛的精力感到吃惊,效率高嘛。而因为快,你虽然完成了任务但不一定完美,这时上司会指点一二,从而显示他到底还是高你一筹。这就好比把主席台的中心位置给上司留着,单等着他来作报告一样的道理。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再比如,你陪同领导进行某项比赛,你必须“让”他一步,即使他的技术敌不过你,你也得想法让他获得胜利。但这种让并非一味退让,如果不能表现出你的真实本领,也许会使他误认你的技术本来就不太高明,反而引起无足轻重的心理,也就没有达到目的。正确的做法是,应该根据上司的水平,施展你的相应本领,争取先造成一个势均力敌的局面,使上司知道你不是一个弱者,进一步再施全力,把他逼得很紧,使他神情紧张,才知道你是个能手,再一步,故意留个破绽,这是关键的地方,不露痕迹地让他突围而出,从劣势转为均势,从均势转为优势,把最后的胜利于不知不觉中让于他。他得到这个胜利,不但费过许多心力而且危而复安,精神一定十分愉快,心里肯定对你非常赞赏。

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职场中学会处理事情不极端,留有余地

不过安排“破绽”,必须十分自然,千万不要让他明白这是你故意使他胜利,否则他会觉得你这人虚伪。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一般人在安排破绽的过程中,最难处理的问题,是起初还能以理智自持,等比赛到后来,感情一时冲动,好胜心勃发,不肯再作让步,也是常有的事。或者在有意无意之间,无论在神情上,语气上,还是在举止上,不免流露出故意让步的意思,那就白费心机了。

一般来说,上司都有获得威信的需要,不希望下属超过自己。所以,聪明的下属应该想方设法掩饰自己的实力,以适当的“愚笨”来反衬他的高明,以此来获得上司的青睐与赏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