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每當談及宋代,就會湧現出許許多多的以天下為己任的士大夫。俗話說,武將取政,文人救國。一到國家危難之時,許多文人們就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拯救國家於危難當中,如何救百姓於水火之中,他們拿起手中的筆作為自己的武器,抒寫對這個時代內心裡所埋藏的感嘆與哀思,其中最為矚目的當屬范仲淹。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北宋自建國以來就是個積貧積弱的時代,因為當初宋太祖為穩固政策的需要,一直以來都是重視文官制度而輕武將,同時為了防止地方造反,會設立眾多的甲士,這直接導致了宋朝的軍事實力不斷地下降。因為多年政策的延續,各地政府對百姓的壓迫十分嚴重,導致了各種農民起義,使得宋朝成為了強弩之末。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在這種危難的時候,范仲淹為拯救國難而站了出來,他心懷天下,針砭時弊,對於政治提出了許多自己的實際意見。當時的范仲淹還只是在泰州當一個負責管理鹽的小官,平日裡只負責這些國家壟斷的鹽的運輸。然而因為海邊堤壩年久失修,很多地方都開始決堤了,導致許多百姓的農民、民居全部毀於一旦,人民苦難深重。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為了能夠將百姓救出於水深火熱當中,范仲淹以身作則,連續上書陳述海堤利害,文中句句針砭時弊,恰到要點,同時提出在沿海重修堤壩的建議,不久之後,皇上出於范仲淹對百姓的體恤,將他調為了當地的縣令,並負責監修海堤一事,民眾多受其利,在任期間為民著想,成為了當地百姓的父母官。後在應天府時期,因為范仲淹的才名遠揚,當時的晏殊於是便邀請他來到書院執教。范仲淹欣然接受,在主持教務方面更是勤勉力學,教導有方,他對於那些富貴與貧窮子弟都一視同仁,在當地的教學當中影響巨大,經常與學生談論國家大事,強調士大夫為國報國的己任,還特意加強了學子們對於品質道德的修養,這讓整個學風煥然一新。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雖然范仲淹身居地方,但是他那憂國憂民的心卻從未停過,在地方任官之時體察民情,深思熟慮,經常向皇上上書請求改善財政、整頓吏治、安撫百姓等,因為范仲淹對於治理國家的獨特見解,受到了當時宰相的欣賞,於是便極力推薦范仲淹來朝為官,皇上准許。在朝為官的期間,范仲淹更是展現了自己為國而不畏懼權貴的傲然風骨,當時皇上喜好娛樂,范仲淹極力陳述皇上因減少遊玩,以治國為重。特別是遇到皇上所做的不對的地方,他都是秉公直言,從來不會畏懼自己說錯了什麼。就連當時的晏殊都告訴他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輕率,否則會連累到別人,但是范仲淹據理力爭,說自己即使是死也要堅持正義,讓人敬佩。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在慶曆年間,適逢國家處於改政期間,范仲淹極力上疏陳述自己關於政治改革的建議,其中多有為民謀利之舉,同時仁宗將范仲淹任位參知政事以此來推動改革的繼續進行,范仲淹在位期間也是忠於職守,念天下蒼生為重,對於發生的天災人禍,經常是夜不能寐,一直以愛民著稱,不過范仲淹在對於宋朝體制上也多有見解,他主張恢復武將,擴充軍力,可惜未獲準。

心懷天下的士大夫 憂國憂民 一身風骨傲然

晚年的范仲淹還在地方任職,然而隨著病情的加重,他欲辭官回鄉,當時百姓都殷切挽留。後有人看到他有隱退之意,便建議他去購置田地,隨即就遭到了范仲淹的嚴詞拒絕,他為官一生,無時無刻心都在民,從未為自己考慮分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