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公元669年,长安城的一场葬礼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皇帝李治下令辍朝七日,赐给棺木,允许其陪葬在皇家陵墓。

下葬当日,李治和他妻子武则天亲临未央宫,望着灵车痛哭。太子李弘扶棺,百官也送行到未央旧城西北。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所建坟墓依照卫青、霍去病的先例为准,表扬其讨伐突厥、薛延陀的功劳。有唐一朝,只有李靖和他享受了同等的待遇

这个人是谁呢?居然能惊动这么多人为他送行。他就是唐初名将——李勣。

李勣是唐朝最为功勋卓著的将领,这是毋庸置疑的。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大破东突厥、高句丽,成为开疆拓土的主要战将之一。他出将入相,是凌烟阁24功臣之一,担任兵部尚书,累封英国公。李勣的一言一行,就代表了军方的态度。

而李勣除了军功卓著外,对政治也有独到见解。

当年武则天魅惑唐高宗李治,登上了贵妃的位子。李治胸无大志,被武曌诱惑的五迷三道的,甚至要废掉王皇后,封武曌为后。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当然,此举遭到了朝中大臣的一直反对。要知道,武则天曾经做过李世民的才人,侍奉过李世民。李治把父亲的女人纳过来,已经为礼治所不容。把武则天立后,更是在大臣中炸开了锅。

宰相韩瑗和来济,元老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都纷纷反对,让李治很为难。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就在最为艰辛的时刻,李勣的一句话,给李治和武则天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他说:此陛下家事,何必问外人。

这话,倘若放在普通老百姓家里,是正确无疑的。可是皇室家国一体,家事即国事,皇家的一举一动,都会关系国家安危。

李勣这句话,明显是替皇上、武后开脱,让他们放下包袱。他是军方的元老,说的话也代表军方的态度。

有了李勣支持,武则天才登上皇后位,所以她一直把李勣当做恩人,在葬礼上才会失声痛哭。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可是仅仅过了十几年,武后就追削李勣等人的官爵,将其掘墓砍棺,恢复本姓徐氏。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李勣有个孙子叫李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16岁就从军。

一次追剿土匪,他竟然单枪匹马闯入敌军,说:官军已经来到了,要是举手投降的话,饶你们一死。土匪都是乌合之众,看见英姿勃发的少年将军,都吓破了胆。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李勣听说后,既为孙子的勇武高兴,又为他胆大妄为而担心:这么冒险的事,我是不敢干的,以后咱们家败亡,一定是因为他(吾不办此,然破我家者必此儿)。

不幸的是,李勣的这句话竟然应验了。

李勣死后,儿子李震早已先他去世,李敬业继承爵位,担任柳州司马。武则天废掉唐中宗李显,立懦弱的李旦为帝,总览朝政,他果然就冒险地发动兵变了

此人是武则天的恩人,死后风光大葬,15年后被武则天凿破棺材

起兵反叛,一是有人,一是有军队。

李敬业的同伙,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要么是贬谪官吏,要么是文人墨客,没有一点帮助。

而他的军队,一开始只有两万余人,后来招收的,不过是些乌合之众。

起兵后,李敬业错误的向南进军,攻击南京,让全天下都以为他要割据一方,过早的失去了民心

就这样,如闹剧般的叛乱三个月便平息,李敬业死于乱军之中,连家族的面子都被他丢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