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推出P2P網貸借款人逾期名單,重在保障投資人本金安全

8月21日,北京互金協會發布共建社會信用體系聯盟建設逾期名單共享通知,通知提出北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聯盟將共享逾期借款人名單。

北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聯盟是由網貸機構、徵信機構、技術諮詢公司、律師事務所和金融科技公司組建的,聯盟成立的目的是為建設網貸行業的信用體系,通過技術手段提升貸款撮合質量,強化借款人甄別,同時打擊逃廢債行為。

逾期名單共享機制的建立將填補網貸借款人信用信息維度,提升網貸機構運營的安全性,更謹慎的運用出借人資金提供撮合服務。

北京將推出P2P網貸借款人逾期名單,重在保障投資人本金安全

逾期共享名單的操作機制

北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聯盟的逾期名單機制主要包括四個步驟。

第一,聯盟內的網貸機構(宜信惠民、網信普惠、91旺財、翼龍貸、積木盒子、有利網、 和信貸、 恆易融、愛錢進、借貸寶、 玖富普惠、 向上金服、向前金服和宜人貸)將自身逾期超過3個月的借款人信息以脫敏密文方式報送到社會信用體系聯盟。聯盟將與徵信、技術諮詢、律師事務所和金融科技等專業機構對名單進行對照和篩查等操作,形成逾期名單。

聯盟內網貸機構將及時更新逾期超三個月的借款人名單信息,保證逾期名單持續有效。

第二,聯盟依據形成的逾期名單對上述14家網貸平臺的客戶進行對照排查,找出這些平臺存量借款人中在其他平臺逾期的借款人,並未平臺進行風險預警。

第三,聯盟開放逾期名單的查詢功能,引導網貸平臺將新借款人與逾期名單進行比對查詢,提升網貸平臺的對客戶風險的辨識能力。

第四,聯盟負責將逾期名單通過專業服務機構運用到銀行、保險、證券等各行業和社會之中,建立對逾期借款人的制約和威懾。

北京將推出P2P網貸借款人逾期名單,重在保障投資人本金安全

逾期和多頭借貸行為將被平臺記錄

互金專項整治辦《關於報送P2P平臺借款人逃廢債信息的通知》要求網貸平臺上報惡意逃廢債借款人。相較而言,北京地區社會信用體系聯盟的逾期名單要求聯盟中網貸平臺上報逾期超過三個月的借款人信息,聯盟對借款人的信用情況更加重視。

一般而言,逾期超過三個月的借款時很難追回的,三個月以上的未償還的借款可以作為平臺的信用損失處理,這些損失將由出借人直接承擔。平臺將逾期超過三個月的借款人上報聯盟是為更快速的聯合失信懲戒措施開展欠款的追收工作,以此來維護平臺出借人的權益。此外,統一的行業標準也能夠加深借款人和出借人雙方對網貸行業的瞭解,提升網貸參與者的履約精神。

逾期名單的另一大優勢在於其能幫助平臺治理多頭借貸的行為。多頭借貸是指借款人向至少2家機構申請借貸的行為。一般而言,只有當借貸人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困難才會向多家機構尋求貸款。多頭借貸者的還款壓力很大,可能造成借款的逾期或違約。

由於正規金融機構接入了央行徵信系統,借款人的逾期行為會直接記入其信用記錄,如果被採取聯合懲戒措施,逾期借款人工作和生活都將受到嚴重的限制。但是,很多網貸平臺並未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機構間也缺乏相應的逾期借款人共享機制,這給了個別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的機會。也正是這樣的原因,網貸平臺難以判斷借款人在其他平臺的還款行為和負債規模,這直接影響平臺對借款人風險評估的準確性。

逾期名單的建立將打破網貸機構之間的信息孤島,通過共享逾期借款人信息,比對逾期借款人信息與平臺存量借款人信息,挖掘多頭借款人,審慎評估其逾期的可能性。如果將逾期名單用於新客戶篩查,平臺能夠在撮合借款之前甄別出多頭違約風險,降低借款損失,更高效的維護出借人權益。

逾期名單將接入央行徵信也將使得平臺客觀公正的上報逾期借款人信息,避免網貸平臺刻意欺詐。早在2017年,網貸行業就曾嘗試組建徵信聯盟,共享平臺借款人信息。但由於網貸行業缺乏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個別平臺因擔心自身優質借款人信息被竊取而將優質借款人偽裝成逾期借款人,最終導致嘗試的失敗。如果將逾期借款人信息接入央行徵信系統,個別網貸平臺對借款人信息的惡意篡改行為將被納入平臺的信用記錄,平臺自身的失信行為同樣將受到懲戒。

北京將推出P2P網貸借款人逾期名單,重在保障投資人本金安全

逾期名單將提升網貸平臺風控能力

任何開展金融業務的機構都離不開完善的風險控制措施。逾期名單將填補借款人在網貸平臺借款的記錄空白,幫助平臺提高風險評估質量。

由於網貸平臺暫時不屬於金融機構,借款人在很多網貸平臺的借款不會納入央行徵信系統,這些借款人的逾期行為難以被其他平臺捕捉。如果此類借款人以良好的銀行信用記錄向其他網貸平臺申請借款,他們的違約情況難以被準確評估,導致平臺的違約風險逐漸積累,最終會導致平臺出借人的投資損失。

逾期名單的建立恰好能彌補這部分缺失的信息,幫助平臺準確評估借款人風險,提升平臺的運行安全。相較於聯合懲戒的事後措施,逾期名單能夠防止平臺向網貸逾期借款人提供撮合服務,切實保障出借人的資金安全。

作為網貸業務參與者而言,網貸行業聯盟的建立除了規範業務以外,還在拉大頭部與落後平臺的差距,這也間接推動了行業的自我淨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