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影視作品中,面對日軍的坦克我們無能爲力只能用血肉之軀阻擋

戰爭中用到最多的武器就是手槍,輕便又好攜帶,可是戰鬥力不強,子彈的數量也有限,近距離射擊還可以有點距離就有些困難了。所以就有了後來狙擊槍和大炮之類武器出現,不過坦克的誕生真是使軍隊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飛躍,坦克車裡的人有保障,而且坦克的威力很大,雖然笨重需要專人駕駛,但這不影響在戰場的地位。說到這,二戰期間有了坦克那真的是威風凜凜,無所不能,在亞洲戰場上日本軍隊的坦克可沒少欺壓我方的土地。

正如影視作品中,面對日軍的坦克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用血肉之軀阻擋

可當時的我方軍隊武器裝備並不是很先進完備,面對敵人的坦克我們又是怎樣應對的呢?經過計算,抗日戰爭初期基本上是一個師分到兩到三門反坦克炮,後來彈藥補給後,平均兩萬人能擁有一門。在當時河南有一場戰役,參加戰鬥的就有八個集團軍,總共算下來將近十七個軍,四十一個師。可如此龐大的軍隊卻只有60門反坦克炮,資源緊張,按這樣分配下去只有五個師可以擁有,其他的三十六個師只能乖乖坐在那裡靜靜的看著。

正如影視作品中,面對日軍的坦克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用血肉之軀阻擋

相比一下,看看日軍的戰鬥力,他們參加的人數有將近十五萬人,總共配備了各種火炮二百六十九門,這都不加著山炮、步炮和追擊炮。有人會問到,不是手榴彈的威力也很大麼?咱們投個手榴彈不就全都解決了麼。可是戰場上的距離可不是那麼近的,他們的武器那麼先進,投手榴彈的戰士根本就無法接近,打打那些那槍的還可以,要是坦克,你扔再多的手榴彈都沒什麼用。瞭解坦克的都知道,坦克裝備著厚三釐米的鎳合金裝甲,又輕便炮塔的轉動速度又快,而且這個武器是專門用來打步兵的。

正如影視作品中,面對日軍的坦克我們無能為力只能用血肉之軀阻擋

根據一些文獻和一些珍貴的影視資料可以瞭解到,當時中國的軍隊各個部門都在要求配備反坦克炮裝備,要知道坦克威脅性實在太大,在河南那場戰役中,沒有裝備的軍隊只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抵擋著坦克前進的方向,對於他們血和肉就如同螞蟻一般,瞬間摧毀,說英雄,他們哪個不是最頑強勇敢的那個,有的人可是舉著炸藥包跟坦克同歸於盡。我們雖沒有先進的武器,但我們的骨子裡依然愛著這個國家,那些勇敢的戰士在用最原始最悲壯的方式表達著最熱烈的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