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雜談|無私方能成其私

官場雜談|無私方能成其私

永樂十九年(1421)秋,朝廷出現了一件震驚朝野的大新聞:明成祖決定第三次親征漠北,令戶部尚書(相當於今天財政部長)夏原吉撥款。夏原吉不僅以國庫空虛為由拒絕撥款,還對討伐一事表示反對,直言:“此年師出無功,軍馬儲蓄十喪八九,災眚迭作,內外俱疲。”成祖大怒,將夏原吉下了大獄,並依照慣例進行了抄家。未承想,在戶部當了6年副職、15年主官的夏原吉,家境竟然如是:除布衣、陶器等日常用品外,別無他物。端的一個清廉為政的好官!

接下來的新聞更有意思:夏原吉被下大獄之後,成祖親征因糧盡退軍,途中病逝,死前幡然悔悟,對左右說:“夏原吉愛我!”意思是,夏原吉反對我舉兵征伐,是為我好,為朝廷著想啊!於是,太子朱高熾親到監獄看望夏原吉,不久大赦出獄,官復原職。夏原吉建議朝廷多舉解決通貨膨脹,使國家財政和社會經濟迅速恢復了穩定。

這夏原吉,稱得上大明資深財政官員。洪武十五年便擔任戶部主事,歷任戶部右侍郎、左侍郎、尚書,至永樂年間,在戶部已是“三朝元老”,對大明的財政情況可謂“一口清”。每當成祖詢問,對答如流。據《明史》記,成祖登上大位之後,遷都北京、增置武衛百司、派鄭和下西洋,費用以億萬計,全部得力於夏原吉籌措。因此他對國家財力的認知和把控,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這種權威性乃一把“雙刃劍”:既可助他以說假話、造虛情為前提,成為順應皇意、支持徵北的根據;亦可助他以說實話、報實情為依託,成為忤逆聖意、阻止徵北的理由。前者,會讓他躲過牢獄之災;後者,卻會使他冒犯龍顏,甚至掉腦袋。孰重孰輕,何去何從?為個人性命計為家庭和子孫後代計,大凡腦瓜兒稍活泛一點的人,恐怕都會成為前者。可夏原吉卻偏偏選擇了後者。因而,便成了震驚朝野的大新聞。

當然也正是這個選擇,顯現了夏原吉鮮亮的為官擔當,按我們今天的思考,亮點至少有三:

其一,對崗位負責。為官首先要講忠誠,而忠誠於崗位、忠誠於職責猶為至要。這就是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其位謀其政、擔其事。這個擔當,不是圍著個人名利轉,而是對崗位負責、對大局負責。負責就得說實話、報真情。贊成的話要說,反對的話、刺耳的話,甚至駁面子的話也要說,不弄虛作假粉飾太平,不陽奉陰違迎合上級,不添油加醋邀功請賞,丁是丁、卯是卯,旗幟鮮明,這是官位要求,也是負責的要義。

其二,對本分負責。作為下級,當然要講服從、講對上負責。但對上負責的本分,絕不是鸚鵡學舌式的“照抄照搬”,更不是眼看著領導犯錯誤、掉進泥淖而不提醒。透視當今一些領導幹部腐敗落馬的現實,固然關鍵在內因,但外部監督缺失尤其周圍人明哲保身、沒有盡到“扯袖子”提醒之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知者盡言,國家之利。”正是從這個角度,夏原吉面對大是大非敢於直言,勇於知無不言,閃爍著真正對上負責的亮光。

其三,對良心負責。做人要講良心,做官更要講良心。按照老子“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的思想,做官者講良心,最重要的是不奪取那些本不該屬於自己的東西,不要為滿足自己的私慾去損害百姓。在這裡,個人不貪汙、不損公肥私是講良心;面對損害群眾利益的人和事敢於發聲,勇於挺身而出阻止,更是講良心,並且是更重要的講良心,尤顯心底無私、心繫國家和人民,尤顯為官本義和品格。

“打鐵須得自身硬。”夏元吉的擔當,基於自身硬。戶部尚書是個美差,有的是撈錢的機會。但抄家的結果表明,他經受住了金錢的考驗,堅守住了為官底線。這種堅守,培養了他心底無私的底氣,實現了持廉守正的硬氣和人生結尾的完美。

“非以其無私耶,是以成其私。”夏原吉以其無私無畏,成全了自己對“清譽”“廉名”的追求,實現了一個封建士大夫所能實現的人生最大價值。其事蹟頗值得今人尤其是領導幹部一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