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相聲《賣布頭》到底是柳活?貫口?還是趟子?您認爲呢?

見到有些作者在文中寫到《賣布頭》時,經常這樣介紹:

“相聲《賣布頭》是一段正經的柳活”,

或者說,

“×××的柳活《賣布頭》說的非常好”。

不能不說明一下,這兩句話的認知是有錯誤的。

什麼叫做“柳活”?

所謂相聲中的“柳活”是指學唱戲曲、歌曲類的節目。

演員們可以說,

“今天給大家唱段京戲……”

或者,

“給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唱歌……”

可是《賣布頭》是什麼?

《賣布頭》就是街頭做買賣的吆喝。

您能說,“給大家唱個吆喝”麼?

這就不像話了。

傳統相聲《賣布頭》到底是柳活?貫口?還是趟子?您認為呢?

《賣布頭》“劉化民第一,閻笑儒第二”。猜猜哪位是劉化民先生?

在傳統意義上,《賣布頭》屬於“貫口活”。

所謂“貫口”,就是在相聲中“有節奏、成段落的語言”。

貫口大致上又分為“羅列性貫口”和“敘述性貫口”。

傳統相聲《賣布頭》到底是柳活?貫口?還是趟子?您認為呢?

閻笑儒的《賣布頭》被老馬爺譽為“天下第二”

把“類同內容的羅列陳述,相互之間是並列關係的語言”,叫做羅列性貫口。

比如有名的《地理圖》、《菜單子》等等。

而對於事或者物的敘述或者描寫,叫做敘述性貫口,也叫做“趟子”。

人與人之間經常說:

“今天遇到這麼一趟子事兒”,就是這麼來的。

傳統相聲《賣布頭》到底是柳活?貫口?還是趟子?您認為呢?

陳湧泉先生的《窩頭論》是我聽到的最好的版本

例如《窩頭論》裡的《窩窩賦》:

美哉窩窩兮,為物最妙。

本天地只所產,人力之所造。

玉米為之主體,黃豆為之摻攪。

觀其形如將軍之帽,查其色似帝王之袍。

內一外九兮,合遁甲之象。

黃色為中央之氣兮,法坎離而合造。

供終日之飽兮,力能耐久。

一日三餐兮,勝美酒羊羔……


這段針對窩窩頭的敘述,就是趟子。

所以,嚴格的說《賣布頭》也應該是趟子,或者說是貫口。

《賣布頭》的吆喝,對逗哏的氣口,和捧哏的墊字,都是非常有學問的。

如果當做柳活來使,圖著嗓子賣活,就不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