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中有哪些看起來輕描淡寫但品味起來很殘酷的話?

南胖挖坑


在史書上有很多記述看起來輕描淡寫但,細品味起來,那背後可能是成千上萬的生命,甚是殘酷。這其中有很多我們可謂耳熟能詳,但卻往往忽略其中背後的歷史真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那些看起來輕描淡歷史記述背後的秘密。


一、京觀,就是骷髏臺,具體做法是把戰敗的敵軍屍體全部堆積在道路的兩旁,然後用土把這些屍體夯實,築成巨大的金字塔形的土堆,以表軍功。歷史上隋朝三徵高句麗失敗,高句麗統治者便將戰死隋軍的屍體築成“京觀”。後來高句麗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毀掉了高句麗的“京觀”。京觀,對於勝利的一方是為了炫耀戰功,而對於戰敗的一方卻是無數的生命,細細品味,太過於殘酷了。

二、族滅、滅三族、滅九族。翻開史書,我們經常會看到的記載就是族滅。在封建社會,君權至上,古代的統治者視人命為草芥,動不動就搞株連,一句“族滅”看似輕描淡寫,但翻閱史料,細細品味,背後卻是無數血淋淋的人命。例如,方孝孺寧死不降明成祖朱棣,惹怒了朱棣,朱棣下令滅十族。“滅十族”可不是三個人,那可能是成千上萬的生命,血流成河,這是多麼殘酷的一句話呀!



三、《資治通鑑卷第二十一》中記載:“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看起來只是在寫蝗蟲在關東肆虐,實際上是蝗蟲滿天飛,遮天蔽日的蝗蟲過後,老百姓地裡的莊稼是是什麼也不剩,顆粒無收。這些百姓所要面臨的是大饑荒,是百姓吃觀音土,甚至是饑民相食。這背後是無數的饑民在掙扎,是累累白骨呀!



四、陝甘起事,同治年間,白彥虎發動了陝甘起事,在史書對其記載真的可謂輕描淡寫,甚至被刻意地低調處理,但背後卻是無數漢人的生命呀!



最後這個最狠了——“我們走了一些彎路”,在人類的發展歷史上,我們走了太多的彎路,當然背後所付出的代價也是慘痛的。史書中真正的殘酷,是數以萬次反覆發生在歷史中,而完全不需要描述的慘劇,只需要寥寥幾個字足矣!各位,你們說呢?


密探零零發


古代歷史中經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為了突出名人賢士在面臨危局時的臨危不亂,往往主動或者被動的犧牲他人。

以史為鑑在讀到這樣的情節時,一方面為古人的心態點贊,一方面又為被犧牲者不值。以史為鑑下面要說的故事比較殘忍,不願意看的人可以就此略過。。。

一,張巡


唐朝安史之亂時,張巡以一介縣令,幾千殘兵打的數萬叛軍無可奈何。

後來張巡死守睢陽,是整個中國歷史上罕見的血戰,在其中湧現出來了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蹟,讀者每讀到此處,都為張巡感天動地的操守感到尊敬,為其智計百出的戰法感到欽佩。

但是在睢陽之戰中,更多血淋淋的傷痛被忽視了。舊唐書中記載了睢陽之戰的一個情景:

巡乃出其妾,對三軍殺之,以饗軍士。曰:“諸公為國家戮力守城,一心無二, 經年乏食,忠義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膚,以啖將士,豈可惜此婦,坐視危迫。”將 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強令食之。乃括城中婦人;既盡,以男夫老小繼之,所食人 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張巡被數萬大軍困在睢陽,外無援兵,內無糧草。在這樣的絕境下,張巡為了激勵士氣,把自己愛妾當著將士的面殺掉,逼著將士們吃。

之後還是沒有糧草,有了張巡殺妾的帶頭作用,守城士兵於是從睢陽城裡的婦女開始吃,婦女吃完了,再從不能上戰場的老弱吃起,足足吃掉了二、三萬人!!!

張巡等人通過血戰睢陽名留千古,但是一想起被吃掉的這些人,大家又作何感想?

二,杜畿

杜畿是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賢臣。


曹操打敗袁紹後,袁紹的兒子和部將為爭奪權力空白紛紛互相攻伐。袁紹的外甥高幹先投降曹操,後面又陰謀叛亂,河東人衛固、範先打算做為高幹內應。

這樣的情況下,杜畿被曹操臨危任命為河東太守,負責安定河東的大任。

結果杜畿領著隨從去河東上任,結果到了河東,範先打算殺掉杜畿,就在官衙門口把杜畿的隨從一連殺了三十多個,杜畿的主簿都被殺掉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歷史記載杜畿“舉動自若”,於是衛固猶豫了,跟範先說,這個人殺之不詳,反正他已經受制於我們了,我們就乾脆讓他當個架空的太守吧。

後來歷史書上表揚杜畿非常聰明的不斷分化衛固範先,最後解散了其叛兵,後來斬殺了範先衛固,平定了河東。

但是信任杜畿、不辭辛苦跟著杜畿上任的隨從卻是永遠回不來了。而他們死之前,杜畿甚至都沒有正眼看他們一眼。請問你如何評價杜畿在這件事情上的表現呢?

我是以史為鑑,埋沒的歷史真相、誤解的歷史人物、不為外人所知的關係……我來為您講述,歡迎關注。


以史為鑑


資治通鑑裡面有句話寫道:“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

描述的是漢武帝時期,關中蝗災的景象。

這句話乍看沒什麼特別的,就是發生了一場蝗災而已。但是細細琢磨蝗災的地點,問題就出來了。

按照書上說,這場蝗災,東至關東,西到敦煌。關東,在漢朝一般指函谷關以東,大約在今天河南靈寶市附近,而敦煌一般就指現在的敦煌市附近。

這段距離有多遠呢?我們看一下地圖。

兩地之間,直線距離,超過了一千公里,而且還經過了漢朝當時的國都西安市。

什麼概念呢?

就是說,從今天的河南,往西一直到整個甘肅,全部遭受了強烈的蝗災。

這是真正的赤地千里。

作為現代人,很難想象到,在農業技術發展落後的漢朝,經歷這麼強烈的蝗災之後會是什麼慘狀,而且,是發生在農業較為發達的河南以及關中地區,這兩個地方,可以說是漢朝農業的根基。

最終的損失,沒有在史書中找到,但是我們可以想象的到,災害過後,必然是餓殍遍野和背井離鄉,以當時的農業技術手段,這麼大規模的蝗災,對百姓的打擊是毀滅性的。

無數人的死亡,無數人的流離失所背井離鄉,無數的白骨露於野,國家經濟遭受沉重打擊,

被縮寫成這短短的十個字:

關東蝗大起,飛西至敦煌。


姜小姐的浪漫滿屋


一、我們少走了一些彎路。

譯:這個就不翻譯了。盡在不言中。

二、“陳氏恚而卻坐,不肯致謝;諸宮人共逼之,乃拜使者.其夜,太子烝蔫.”

譯:楊廣逼死楊堅後,派使者給楊堅的妃子陳氏送來幾枚同心結。陳氏很不高興,不肯答謝,但宮中的女子都逼迫陳氏,陳氏沒辦法只能向使者答謝。當晚,楊廣就和陳氏發生了關係。

陳氏當時的心情肯定非常難受,老公死了,還要和非親生兒子發生關係。楊廣這個禽獸。

三、所過郡縣,赤地無餘,春燕歸,巢於林木。

譯:宋文帝元嘉之役,北魏軍隊撤退時對所經地區進行慘無人道的掃蕩。春天燕子歸來的時候,在樹林裡築巢。(燕子在屋簷下築巢,因為房子全被燒燬了,燕子歸來的時候只能去樹林裡築巢。)

四、舜禹之事,吾知之矣。

譯:曹丕接受漢獻帝的禪讓後,不禁感慨“禹和舜禪讓的故事,我算是知道是咋回事了。”估計曹丕也不會想到後來曹奐又把帝王禪讓給了司馬炎,毅種循環。

五、首獲十餘萬人,築京觀於城南。

譯:漢末名將皇甫嵩在下曲陽屠殺黃巾軍十萬多人,之後在城南用十多萬黃巾軍的屍身築成了京觀。京觀,就是把屍身一層一層壘起來,然後蓋土夯實,像金字塔形狀的土堆。

後來司馬懿和鄧艾也修築過京觀塔,人數不過數千人罷了。很難想象這十餘萬屍首的京觀塔到底有多高。皇甫嵩真是腦洞大開。

六、五官將知忠嘗噉人,因從駕出行,令俳取頉間髑髏繫著忠馬鞍,以為歡笑。

譯:曹丕(五官中郎將)知道王忠曾經吃過人。一次在王忠隨駕出行的時候,曹丕命令下人把路邊墓堆的骷髏栓在王忠的馬鞍上,取樂做笑。

王忠是扶風人,也就是關中地區的。東漢末年,關中地區大旱又遭蝗災,百姓相食,不少地方人煙斷絕,王忠就是靠吃人活下來的。王忠吃人是無奈之舉,但曹丕拿這個事情取樂就是喪心病狂了。也許在帝王眼裡,老百姓的命不過是草芥罷了。


石頭說歷史


封建王朝,不管是張居正還是嚴嵩,百姓都只不過是他們博弈的棋子,一串冷冰冰的數字。慶幸我們活在現代。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50, "file_sign": "d5001bda02a98e24611745b75abad642\

飯叔爆笑評論


史書上一句話,甚至幾個字,輕描淡寫,風輕雲淡,但背後就是一本書,幾十本書的故事,不缺乏殘忍。下面分享三句話。

一、大飢。我認為這兩個字最風輕雲淡,描述盡人間地獄。週期性的氣候變化或人為的戰亂會出現饑荒,一旦出現,史書上記載就是某某年間,某某地,大飢。基本上成了固定格式。後面常常伴隨“某某相食”,比如常出現的人相食,父子相食,民相食。

無力感,絕望感,煎熬感……駭人的悲慘,盡在“大飢”之中。

二、以試人。這三個字來自荊軻刺秦王,在荊軻刺秦王前,太子丹求天下鋒利的匕首,求到了徐夫人的匕首,用厲害的毒藥淬鍊匕首,然後“以試人”,結果是人無不立死。



三、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這就是白起的成名之戰—長平之戰,一句話,四十萬趙軍沒了,而且還是哄著把他們坑死的。在讀白起傳時,出現了很多次“斬首+數學”固定格式,仔細統計總人數,至少一百五十萬,“殺神”二字,不是浪得虛名。



類似,還有很多,比如同治回亂,某某浩劫,又比如遂屠其城。等等,幾個字,一句話,正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