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石2018年中报的几点印象

一、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中国巨石(SH600176)上半年营收50.18亿元,增长23.06%;净利润12.67亿元,增长25.91%;扣非净利润12.67亿元,增长30.06%;半年ROE9.72%,提高0.85个百分点。

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玻纤厂家,营收和利润都保持着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主要得益于产能的持续扩张和产品高端化的比例提升。

公司将营收增长的归因于销量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九江新建和冷修的四条生产线于今年上半年投产,产能翻番达到35万吨;埃及三期4万吨于去年第三季度投产。目前公司产能已超过150万吨。根据计划,桐乡总部15 万吨粗纱生预计今年四季度投产,6万吨细纱预明年一季度投产,美国8万吨将于明年一季度投产,届时公司总产能将超过180万吨,比2017年底增长约30%。

除了产能增长,产品结构也更趋向于高端化。E7 产品经过数年培育发展,销量逐年递增实现翻番;E8 产品实现了在万吨级池窑上的高效生产,突破了行业在高模量玻璃池窑生产方面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玻璃配方领域对竞争对手的全面超越;E9 产品目前正在按计划研制。

二、盈利能力强劲,费用控制良好。

上半年营收增长23.06%,但由于原材料及人工成本上升,营业成本增长了24.65%,超过营收的增长幅度,导致上半年的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46.27%略降到45.58%。但这个毛利率在制造业中仍是碾压大多数人的奇迹。可见今年通过产品提价,把成本上涨的压力大部分都转嫁给了下游企业。

销售净利率达25.35%,较去年同期反倒提高了0.51个百分点,也比第一季度有所提高。随着营收规模的扩大,费用并没有同比例增长。从数据上看: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了0.02、1.12、1.24个百分点,可见公司三项费用控制得很好,在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提高了净利率。

三、中美贸易战影响不大。

中国巨石约有一半的收入来自国外,因此投资者也格外关注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虽然玻纤被列入美国第二批加征关税的产品清单中,但还处于听证阶段,是否落地要待8月底过后。而且根据公司中报披露,对美销量约占公司全部销量的7%,由此推算近10万吨,影响较小。明年一季度美国8万吨投产后,可实现在美大部分销量的本土化,不足部分可以通过埃及基地供货解决。(地图上看埃及距离美国挺远,其实跨过大西洋比从中国运到美国还近)

四、短期资金面偏紧。

玻纤本来就是重资产行业,而中国巨石这些年一直处于产能扩张阶段,对资金的需求量十分巨大。虽然2016年初通过增发募集了47亿元,但资金面仍然偏紧。

从今年中报来看,资产负债率从上年末的49.36%提高到51.20%,虽然整体水平仍控制在60%的合理水平以下,但从负债结构上来看不尽合理:流动负债占比高达74%,但在资产端,流动资产占比仅为29%,资产和负债流动性错配相当严重,存在“短贷长投”现象。公司流动比率仅为0.76,速动比率仅为0.64,严重低于合理水平。

当然,巨石作为央企中国建材的下属企业,被银行抽贷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由于公司近年盈利水平良好,EBITDA 利息保障倍数高达10余倍,在近期金融部门推出“无还本续贷”政策的大环境下,资金链断流的实际风险很小。

小结:中国巨石从去年开始营收和利润均进入高速增长阶段,而且,公司规划在2021年之前产能保持逐年有序扩张,可以预见仍将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作为玻纤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其在产销规模、成本方面的优势巨大,近年来还不断致力于提高高模量、电子纱等高端产品的占比,有望继续保持高毛利率甚至有所提升。公司资金偏紧,虽然暂时不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但要密切关注金融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利益相关:本人目前持有中国巨石股票,并在未来六个月内可能继续买入或卖出该股。

特别提醒:以上均为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作者:大地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