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部分老师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而不是考研的学生?

回弦雨


我是研究生导师,身边的确存在这种现象。

为何会如此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回答一下。

第一、捷足先登的问题。保研的学生由于在学校已经呆了4年,对各位研究生导师的研究风格、研究领域和人品个性有相当了解,所以有些保研的同学在确定保研后便跟心仪的导师明确了“师门关系”。

第二、保研学生的优秀资质问题。一般保研的学生,必须满足众多苛刻的条件,比如学习成绩、综合评定要求保持班级前几名,要得过一等奖学金,不能有挂科处分等等,这些“苛刻”的条件决定了能够保研的同学,往往都是一届学生中比较拔尖且成绩稳定的同学。好学生可遇而不可求,这样的好苗子自然老师们不愿意放弃。

第三、师生的了解程度。保研的学生,一般都是“出类拔萃”的学生:好学勤思。导师们在给本科生上课的阶段,往往就能通过上课提问或课下交流,作业等环节对这些学生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可以说,导师们对保研同学的学术兴趣、个人学术资质提前已经有一定基础的了解。这不像考研过来的学生,双方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过程,两厢一对比,自然容易倾向前者。

第四、现在很多本科属于一般院校的同学,往往会倾向于通过考研来改变一下自己第一学历的劣势,这就导致考研上来的同学,第一学历多属于非985、211的偏远地区的一般院校或三本院校,由于缺乏好的师资,这些院校的课程体系以及学生培养方面还不够系统规范,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一些欠缺,自然容易影响导师们选择的积极性。


孙卫华


首先,恭喜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同学,并祝愿进入复试的同学能够马到成功,也祝各位同学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自身也是一名硕士生导师,我所带的研究生中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的,并且我在日常授课中接触了若干研究生,既有保送的,也有考研进入南大的。单就我们学科而言,我觉得保送的学生与考研进入的学生各有所长,因此如果单纯凭借保研或者考研来判断是否招收学生肯定是不对的。不过,我相信大多数硕士导师都是以人才悟性与研究课题接近性为导向来招收学生的。

保研的学生一般是通过本科三年多的日常成绩来获得推免资格,这类学生一般具有很扎实的知识水平,最瞩目的潜台词是,这类学生一般出身于名校,或者是211,或者是985,或者出身于相关专业特别强大的高校(如政法类等)。

考研成功的学生则可能是来自于好的学校没有获得保研资格的人,或者来自于很一般的学校,网上经常戏称为考研基地,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后实际上是以第二次高考的冲刺来获得进入名校的机会,大多具有很强的记忆能力,也具有很刻苦和上进的学习态度,从目前硕士研究生名额分配来看,考研成功的学生肯定起百里选一的称号。

如果回归到考试方面,保研的学生要求本科期间的各门考试都非常好,才能获取保研资格,考研成功的学生需要题海战术,加运气,再加考试实力才能获得成功。

英雄不问出处。我周围的朋友、同事与学生都有着不同的读研经历,也产生了同样优异的成就。

我从期望方面谈两种不同类型的硕士研究生吧。对于以保送研究生身份进入我们专业的学生,我希望你能够更踏实一些,保送只是本科期间和第一年的光环,到了第二年就会褪去,千万不要研究生三年去吃本科四年的知识积累的老本,特别是在保送之后,不能悠然自在,应该积极巩固知识,将自己的优势保持下去。

对于考研进入专业的学生,我特别钦佩你们的毅力与勇气,我们会用真心来对待你们,我也希望你们能够将一考定终身的好运延迟下去,将考试准备的课本知识放回到原著或者学科理论中,在学习中既要看到树木,也要见到森林,更要见到树木在森林中的位置。用好你们的毅力和刻苦,在专业知识方面实现转型与提升。

好运,加油,欢迎来南大!!

各图片源自网络。


南大毛维准


首先来了解一下,保研的名额一般视学校的规模、水平而言,越好的大学,保研的名额也就越多,但终究也就那么多,我们学校我们学院的保研名额是按照专业成绩和综合素质成绩,按权重之和,取排名本专业前10%左右。

而且如果你是一名考研党的话,你在寻找目标院校的时候,肯定会发现,诸如清华北大这样的985院校,招收的保研、推免生的比例是比统考招进来的多的,并且这一比例未来还会扩大,也就是说,未来的研究生将会更加注重综合素质和能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校、导师愿意要推免、保送的学生了,因为这些人之所以能被保送,是在本科期间就打下了基础,不仅学业号,而且在各种活动中的综合能力也强,全面发展的学生当然是老师们喜欢的,换言之就是情商高,那种死读书的学生,虽然成绩好,但导师更多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综合发展的能力和可能性。

这是其一。还有一点就是,保送生是证明了他这大学四年都是一直努力学习的状态,自我学习和持续学习能力强,而一般的考生,大都到大三下学期开始突击,更偏向于一种“瞬时记忆”,为了考试而考试,这就造成了即便是被研究生录取,却很难像那些保送生一样可以持续学习。

另外,学习理论是一回事,应用是另一回事,保送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比较强,这一点也是很多导师所看中的!


聊扒音乐


这个问题太好解释了。

考研初试绝大多数专业考四个科目,数学、英语、政治、专业课。英语政治好说,过线就可以;数学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学的,发起狠来不一定谁更叼;专业课一般只考一个科目;也就是说大学前三年成绩再渣都无所谓,只学好考研考的那科专业课同时大四开始悬梁刺股的苦读就很可能考上。

保研呢,以我上学时候举例来说,一个专业20%保研,大学前三年绩点排名前30%的参加保研复试,绩点和复试成绩各占一半算出总成绩,取前20%(100人三十人参加保研复试,20人成功保研)。就是说保研的学生至少是专业30%。

一种可能是努力半年只学好一门专业课的学渣,另一种绝对是总成绩前30%的学霸或者准学霸,你是老师你会更加倾向哪一种。


用户1119371800755


的确是有部分老师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而不愿意要考研的学生,这里面有很多原因造成的。

1.本校、本学院学生,知根知底。

很多被保送研究生的学生都是被保送到本学校,或者是本学院老师名下,这样老师也可以很容易得到这些学生的一些特点。就像当时我们班上总共有40人,有两个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两个都是被保送到本学院老师的名下,他们的导师以前都是认识这两位同学的,所以说对这两位同学的性格,学习特点方面都是有所了解的,如果是想好好培养下去的话,其实也是很容易,知道这些学生的特点的;学生的话也是已经知道他们,的导师的性格特点、教学特点。


2.知道学生性格。

因为基本上导师都认识保送的研究生,这首诗,对于这些学生的性格以及学习特点,就是有过提前了解的,这也能够提前进行筛选,删掉那些自己在不喜欢的一些学生。但是假如是录取那些考研的学生的话,他们的性格以及学习特别方面具有一些不确定性,自己不能完全的筛选、掌握。

3.优秀学生。

那些被保送研究生的学生,基本上是在本学院,或者是该专业里面学习较好的那些同学,并且这些学生都是自己,带过课程的,所以老师们从感情上也比较愿意带这些保送研究生的学生。

那些考研究生,进入高校的学生基本上是从一些,层次较低的学校,进入该校该专业学习,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可能要比那些本学院保送研究生的学生要差一些。


饕餮视听


对于保研的学生,不得不承认有厉害的学生,但是浑水摸鱼的也不在少数。先说一下保研的学生的质量。想要保研,保证四年的成绩不错(几乎全是作弊的,这个不良的风气在中国的各大高校盛行),混个四级的校线(是学校自己的校线,不是国家线),然后多参加些学生会的活动(混学分,拍马屁)和学办的家伙多套近乎,然后大四的时候保研的资格就有了,这是不少保研学生的实际水平;还有就是必须佩服的真学霸。但是老师要本校保研的而不是要外校考进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老师需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学方式的学生,老师不会花时间让一个学生来熟悉新的教学方式,老师更想要的是熟悉自己教学方式并且可以直接参加自己项目的学生。


李有道0


视野开阔+择优录取+先到先得。如果你是导师,也想要一个985保送上来的,而不用费力再从双非学校选拔学生。保研的学生不仅视野开阔、底子好,而且确定保送成功后就可以协助老师做科研,相当于比考研学生多了接近一年的时间。

1.多数保研的学生都很优秀,要么学习成绩好,要么科研能力棒


有保研资格的学校通常来说就是比较好的学校,通常都是211、985,即使两者都不是,也是省属重点高校,学校的师资队伍、平台建设都远远好于普通学校,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专业视野、实践实习、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很好。所以很多保研的孩子出身就比一些考研的学生好。

通常来说,一个专业成绩排名前几的学生才有保研的资格,这个成绩是综合的。其中很重要的当然是学习成绩要过关,甚至是专业前几名,其他的就是加分项目,比如学生干部、计算机证书、发表论文、参加学科竞赛并获奖、科研成果如专利等等,说明这些保研的学生最起码成绩不错,很多还有很多荣誉。

也就是说,保研的学生,相对双非学校的学生来说,接收到的教育更好一些,不仅视野开阔、专业成绩好(知识底子好)、综合能力也不错(通常好学校保研加分都很多)。

比如我有个北大的同学,还有个二本学校的同学,俩人同样学习小语种,跟了同一个研究生导师,北大的同学早在入学之前的假期就已经帮助导师翻译了十万字的外文文献,而二本学校的同学读外文文献很吃力,虽然也可以勉强读下来,但是速度很慢,更别指望能够流畅翻译出来了,这就是差距。

2.对于研究生来说,接触到的前沿知识和视野非常重要,保研生在这里非常占优势

什么是学术视野?也就是说你看问题的高度, 比如说研究历史学的同学,可能有的同学刚看到敦煌石窟的壁画觉得很美,而有的同学已经看到敦煌文化与一带一路如何结合、如何以敦煌文化为切入和连接研究整个西域的文化,这就是眼界的差别。又比如,学新闻的同学还在探讨管制那么多很厌烦导致新闻没有自由,人家有的同学早就已经开始研究边界移动对新闻自由的影响了,这就是眼界的差别。确实,好学校的学生眼界很宽。我虽然本科和研究生都是985,但是我明显感觉到研究生同学中那些顶尖院校的学生,真的是看问题的角度和高度,甩我们好几条街。

前沿知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学界的学者们都在研究的东西,我之前说过,其实考研的时候老师就是找学术助理,如果你的A助理非常了解业界在研究什么、空白区域是什么、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是什么、国内外研究水平是什么样,B助理只知道书上的内容,对于社会热点只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儿,靠到学术上分析一下,一问三不知。你是导师的话你选谁?结果显而易见。

3.保研的学生时间更早

高校保研夏令营通常是在大三升大四的暑假,保研的推选、笔试、面试也基本都在9月——10月举行,很早便能定下结果。而考研则要等到第二年的1月份考,等笔试面试录取通知发下来,已经到四五月份了,一下子晚了很多。

而且很多保研的学生比考研的学生更加珍惜机会,很早就联系导师,开始做一些科研项目,从基础的查资料做起,很多保研的学生刚入学便能写一篇小论文或者是实质性地参与导师的课题了。

而很多考研的学生不大习惯提前联系导师,觉得等入学再联系就行。

其实不然,等你入学以后才发现,好导师早就招满学生了。为啥?因为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主动,比你刻苦。你在9月份研究生入学的时候,发现你保研的室友自去年10月份开始就已经帮导师做课题而且自己也发论文了,而你可能还在纠结于选哪个老师呐!

4.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师徒关系是需要缘分的,但是这种缘分也需要你主动争取

导师和研究生之间还真的很有缘分,比如我和我导师就很巧,我找导师的时候打电话给学院老师,而大家都在开会,只有我导师出来拿文件顺便接了我的电话,简单聊了几句觉得很投缘,然后就定下来导师关系。

但是即使是缘分,也需要主动争取,因为毕竟学生那么多,老师相对比较少,大牛老师的门槛经常都会被踩破,如果你下手早又诚恳,多数老师还是不会拒绝你的。

5.读研时导师并非起决定作用,好学校的老师都很好,只是好在不通的地方

我考研时选择了专业第一的学校,因为就想见见教科书上那些大牛,后来有幸考上了,真的觉得学院里每一位老师都很好。

“真的是越牛掰的人越是低调和平和”。我们在挑导师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就按照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好了,因为理论方面的老师很好,实践方面的导师也很好,完全拿不准啊,都很好,每位老师都很负责,而且能力都很强。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读研期间真的是靠个人,导师只能起到引领和督促作用,不管你是找了个大牛老师还是比较没有名气的老师都要好好努力,实现自己的成长,而不能把宝都押在导师身上。而且大牛老师也先对来说更忙,不一定有时间带你,年轻老师虽然名气可能小一些,但是往往对学生更加尽心,所以各有利弊,不要太在意你导师到底是谁。

如果你想选个好导师,那就考个好学校,然后拿出你的诚意和知识,去尽早找到一位好老师吧。


考研东住佛小仙女


首先,从各名校保研夏令营的报名条件就可看出,保研生受导师欢迎。特别是学校的重点学科,保研生的比例占比都非常高,而非重点学科留给考研生的名额就较多。越牛的学校保研比例越高,从学术角度导师喜欢保研生这也是公开的秘密。

但是,我想说,保研的一定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考研的也一定是好学生。

最后,看看网友们对此事的看法:

1 我家孩子就是保研上海交大。看了评论很多人说保研的都是有钱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多数考研的学生还是很有能力的,钱多钱少没有关系。或者关系不大。

2 保研生关系到学校的声誉,没有谁愿意砸自己的牌子。我是考研考上的,同级的那个保研生还是很牛的。

3 身边真实的例子好几个,我几个朋友都是普本大学老师,孩子高考勉强进入父母所在的大学,并且在父母的院系,之后一路狂飙,保研哈工大硕博连读和保研本校,我从此不信保研,也希望国家取消保研;

4 黑保研的人只能说你对保研并不了解。我的孩子享受的就是保研资格,家庭没啥背景,也没走啥后门,是学校根据三年的学业积分评出来的。而考研的学生平时又有多少踏踏实实听课学习了,整天窝在寝室里的还少吗?挂科的太多了。到了大四再拼命突击学习,就是考研成功,素质和保研的能比吗?换成你是导师,你愿意要谁?

5 我家孩子在一所211大学被学校推保研,没有任何关系也没送过礼,学校都是经过民主评议张榜公布的,全系成绩前两名,连续几年校一等奖学金,但她考虑家庭负担没继续读研,选择了去一国企上班。

结束语:英雄不看出处,能够保研成功说明本科阶段成绩不错,但到研究生阶段又重新洗牌了,踏实刻苦再加强聪明才智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游戏大咖王


我是通过考研这个途径而实现读研的,对题主这个问题颇有体会。

现实中,确实存在部分导师更愿意要保研的学生,而不是通过考研进入的学生,而且这个“部分”可以说是很大一部分。最主要的原因,说来说去,其实就一点,从导师的角度看,保研学生这个群体的学术能力往往强于考研学生这个群体,选择保研学生作为自己的门人,更有可能得到优秀弟子。

其实,很多导师选择学生的思路与那些名企在招聘中优先选择名校学生是一样的。由于双方之间沟通往往不多,导师很难具体考察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导师自然会如同名企优先选择名校学生一样,优先选择往往整体比较优秀的保研学生,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

从实际看,不能否认,保研学生整体是比较优秀的。毕竟能保研的,大多数都是经历了繁忙而充实的本科四年,获得了较好成绩,并参加了很多有价值的活动,比如各种竞赛和一些课题研究之类,才能最终拿到保研资格并得到保研学校的认可而成功保研的。更重要的是,保研学生多数在本科阶段都接受了一定的学术训练,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在研究生阶段,往往更容易适应研究生的专业教育,能较好地开展课题研究,能较好地做好学术研究,这是研究生导师最为看重的能力,也是导师往往更喜欢保研学生的关键原因。

而反观考研学生,能考研成功的学生当然也是比较优秀的,但考研这个路径,更多反映的是考试的能力而不是学术能力,从研究生选拔制度的角度而言,考试能力强而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自然没有问题,但导师真正看重的是学术能力而非考试能力,考试能力强而学术能力差的研究生屡见不鲜,导师自然更愿意接受学术能力可能较强的保研学生了。

当然,考研学生中也有不少学术能力较强的学生,但从整体而言,保研学生这个群体往往更符合导师的选拔要求,导师优先选择保研学生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种选择也只是可能会优先而已,也并不意味着导师们都不喜欢不愿意选择考研学生。事实上,当前保研学生整体数量还是少数,大部分院校的保研学生只有研究生总数的20—30%,只有北大清华这种顶尖学校保研学生大致能占到总数的一半左右,所以,多数导师依然是愿意选择考研学生的。毕竟,那种在本科阶段一门心思考研,从而成为只会考试而毫无学术基础的考研学生其实也并不太多,更多的还是能考试也能做学术的。何况,研究生阶段本来就是一个培养学术能力的阶段,即便学术基础较差,导师也有责任加以大力引导和训练。大多数导师也并不会忘记自己的职责,而是会尽职尽责的。

个人看法,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能有帮助~


风雨燕园之百二十载


部分老师喜欢保研的学生的原因是保研同学的水平相对学业水平较好。先说保研,大部分院校的保研政策就是根据学业绩点排名,学校会给一部分保研名额,择优选拔,大部分具有保研资格院校的保研比例大约在10-20%左右。而学业绩点反映的是大学四年的学业水平,有较高的信度。

再说考研,考研是教育部老师中心组织的选拔性考试,说白了就是分高就上,分少就下,类似于高考,有较大的偶然性。回答者认识一个学长,大学逃了三年课,凭借着最后一年的主观意志努力和应试技巧考了帝都某个985(国内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统称)。对这些考试黑马,考试分数确实达到了报考院校的入学要求,但学术能力真的足够吗,这得时间来检验。

一个是四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保持每次考试班级前三名,一个是最后一年起起早,熬熬夜,学习一点考试技巧,最后上了同一个学校。含金量高下立判。

当然,也并不是说不能保研的人就一定比保研的大学霸们学术能力差。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足够努力,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