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月文耕 观评 绝对科学主义的误区

暗物质的发现,其实早就说明了,我们现在关于宇宙的所有科学认识,只是科学的宙宇,反映的只是科学与宇宙的关系,而不是宇宙的本身。而我们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的发现,直到今天再度被我们联系看问题时,才被重新提及。

静月文耕 观评 绝对科学主义的误区

我认为,科学的研究发现,也只能是关系的发现。当与我们关联程度较小时,我们的科学方法恰恰是对不确定因素的"排除法",被我们排除掉了。而这些我们无法认知的不确定因素,只是由于在我们眼前一时间,无法考察到与我们所能观测到的事物或事件的之间存在着关系,能够被确定的反而只是很小一部分(也许这部分小到什么程度,始终是无法确认的)。可见科学的宇宙是排除了太多的“意外“和“不确定“等其它因素,是一种人为的,孤立的看得事物和事件的研究方法。所以科学的宇宙只是一个人为孤立的宇宙存在,即是一种小概率关系的孤立宇宙。

静月文耕 观评 绝对科学主义的误区

从这点意义上说,暗物质的发现,就己经暴露了科学能够解释宇宙一切内容的绝对科学主义的致命缺陷。直到今天,以人择宇宙理论的发现为代表,更反向地把"科学的尽头是上帝“,这个绝对科学主义的理论本质,无意间做出了最好的反证。

静月文耕 观评 绝对科学主义的误区

同时也反映了我们研究宇宙的方法论,不是万能的,缺陷也比较明显:容易掉进其逻辑在向无限推演的过程中,逻辑自我论证循环的怪圈,一时又很难发现,使我们实际上早己思想停滞不前,甚至是在精确地走回头路(即逻辑的循环论证,当然是无意间的),而且越来越精确地往回走(许多所谓的“再次精确地验证+++的理论”的正确性,就是最好的解释)而且我们并不知道,还以为是在向前走,而我们此时反而更难发现我们自身所处的位置。我们迷失了自已。

我们具体再审视一下反物质的实验微观发现与宏观不存在的逻辑矛盾(请注意方向,反向:微观——宏观,即设想从微观还原到宏观),微观粒子研究的指导思想(破解所有物质构成之谜)(注意方向,正向:宏观——微观,即设想从宏观还原解释到微观),然后实现理论到现实的相互转换机理,是否能够正确的实现。而实际上,除了我们在X射线的偶然发现,又顺着这条线上实现了从宏观到微观,又从微观到宏观(从原子核物理再到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找到了来回的较完整的路线图外,我们在这条路上,继续向微观前行的最后这段路程,反而越走越远越难以取得可以被证实的是存在的有价值的新发现。而且越来越艰难,我们迷失了在了超级的微观世界里。

在这条路上的许多己有的发现,都无法证实,只停留在理论的数据模拟解释存在阶段,而且己经精确到难己想象的程度和极短的瞬间。这样的精确而又极短的瞬间存在,恰好又无法证实是真实的存在(只停留在理论解释存在的阶段),我们不是立即醒悟止步,反而继续往前逻辑推演,彻底迷失了我们自己,陷入了绝对科学主义的陷阱泥潭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