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

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里,一位身患慢粒白血病的婆婆流露出的无助。

这部由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上映3天,电影票房就已经过了十亿,豆瓣评分高达9分……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编者相信,具体故事情节大家都了解的差不多了,就不在此赘述了,今天就让我们来聊聊关于逃避、等待与自我救赎的故事吧……

逃避“现实”的那些年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许多观众一定和编者一样惊讶:这部电影居然能过审,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市场对于尺度的把控有多严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影片,批判现实几乎就是雷区,没人敢碰。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而在各类现实题材的影片中,医疗问题更是“雷区中的雷区”。多年来有多少导演想把反映国内医疗问题的作品搬上荧屏,可最终都无奈作罢。

“闲谈莫论社会事”早已成为了电影人之间一个心知肚明的“潜规则”。可是呢?社会问题就此一一解决了吗?医疗痛点都不复存在了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不得不直面的医疗痛点

当伤口溃败到一定程度时,就到了我们不得不直面的紧要关头。

痛点一:看病贵

电影对白一:

“我吃了三年的药,

吃掉了房子,吃垮了家人。”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最精彩的剧本,永远来自生活。

来自唐山的吕姨,是病友眼中的“抗癌明星”。八年前,她查出宫颈癌的时候,医生就判定她“寿命不过三年了”,可谁曾想,她又坚强的多活了这么久。

病友们都羡慕她“白捡了好几年”,却没人知道他们一家到底付出了多少……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治疗八年,是吕姨一家人的漫长战争,她耗费掉了全家几十年的积蓄,为了救她的命,两个儿子卖掉了自己的房,借遍了亲朋好友的钱,走投无路之时甚至想去借高利贷……这八年,本来富足和乐的大家庭变得一贫如洗、负债累累,吕姨怪自己拖垮了家人,恨不得一死了之……

痛点二:看病难

电影对白二:

“我不想死,我想活着。”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张正茂今年66岁了,本该“六六大顺”的年纪,他却患上了食道癌。

最让老张气愤的是,从发现症状到确诊,足足花掉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开始,为了挂上北京医院的专家号,老张的儿子通宵排了好几天的队都没有买到,最后还是从号贩子手中加价数百元才“抢到了一张”。

可是,谁料痛苦才刚刚开始……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众所周知,癌症的治疗就是分秒必争、从死神手里抢时间的过程。可是谁知,挂号已然很难,住院更是难上加难!为了等待一张“北京医院的入院门票”—病床,老张忍着“吞咽都成困难、几乎无法进食的痛苦”又愣是等了两个多月……

在这两个多月的等待里,老张越来越痛苦、也越来越绝望……

痛点三:无药可治

电影对白三:

“没有药啊,就成了这样了。”

家住鹤壁的小李怎么也没想到,年仅三十岁的他也会得上癌症!而且,一发现就是肺癌晚期!更让小李感到绝望的是,他的胸膜已经扩散,也就是说他连手术机会都没有……除此之外,就连最后一根稻草--一开始给予厚望的基因检测也没有让他找到能救命的靶向药……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没有药就意味着没有救。

他才三十岁啊,老天就要残忍的给他的人生画上句号。

努力自我救赎的国家

人民的苦痛、社会的苦痛,国家都看在眼中。

下一步,越来越多的新药物即将问世!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提出要促进仿制药研发,提升质量疗效,完善支持政策。

这意味着,在未来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国产原研药上市,会使得千千万万的普通患者大大受益!

下一步,药品或将零关税!

2018年5月1日起,我国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药关税降至零,使我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这一举措,将会使大量患者用上更加有效、更加便宜的对症药!

下一步,“救命药”可能会进医保!

片中的格列卫(电影中化名格列宁)在内地的售价是2.35万,在香港地区的售价是1.7万

,美国和韩国的售价分别是1.36万和1万左右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而在2017年2月该药已经成功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像片中吕受益一样的慢性髓性白血病人报销比例可达80%左右。

“进医保”这三个字的分量有多重,编者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数。

不愿自我救赎的我们

喜欢挑出别人的错误,却很难去正视自己的不足,这是人类的劣根性。

看完电影的大多数观众,都把悲剧发生的源头直指社会、直指国家,却很少有人愿意反思自己。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等待国家政策的改变,等待国家的救援注定是一种被动的存在,我们无法控制这种行为的发生时间与速度,只能把生死大权交到“别人”的手中。

况且,大面积解决原研药的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政府的主观能动性是造福人类,而不是某一个人,若要获得自身的健康快乐,我们必须要选择自我救赎!

若我们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尽早做一个规划,提前进行早期的癌症筛查,利用海外医疗资源,早发现早干预,防微杜渐,就能将早期的癌症萌芽扼杀在摇篮里!

“我不想死”: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自我救赎

也许,很多人对于海外体检和海外就医这种“新方法、新手段”还不太了解。但其实,随着近年国民经济水平的上升,海外体检和海外就医已逐渐成为了国人体检就医的新选择。据某不完全统计显示,仅2017年中国到海外就医的人数已突破60万人次,其中80%是癌症患者。有市场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海外医疗市场潜力有可能超过数百亿美元。

医疗从来都不分国界,只要能带给我们健康快乐,就是值得选择的!

等待不能救命,能救命的只有你自己。

如果您也赞同小年的话,请给我们点一个赞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