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自我"才能拥有真幸福

《婚姻故事》上映于2019年,由斯嘉丽·约翰逊和亚当·德赖弗主演,导演是诺亚·鲍姆巴赫,他们三人分别被"卫报"评选为"2019年度十佳女演员"、"2019年度十佳男演员"和"2019年度十佳导演"。这部电影自上映以来,在导演、剧本、女主角、男主角、女配角、男配角、配乐、剪辑等各奖项评选中,都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绩。"婚姻"题材的电影并不少见,它大多是关于家庭、育儿、感情、离婚的,而离婚又多是关于抚养权的归属、共同财产的划分和婚姻破裂的原因,影片《婚姻故事》就是一个关于离婚的故事。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戏剧导演查理和女演员妮可一见钟情,妮可为了查理放弃电视剧转而投入到舞台剧,她的这一举动吸引了许多观众关注查理的舞台剧,查理的戏剧越来越出名,妮可的演技也获得了观众们的肯定。此后十年,他们结婚了,生了儿子亨利,妮可发现自己在查理面前越来越自卑,她正在失去自我,而查理的自私和出轨更是让她决定离婚。当妮可接到一个电视剧的邀约后,她带着儿子亨利离开纽约回到洛杉矶,告别舞台剧,重返电视剧。他们原本是一见钟情、相知相守的恋人、夫妻和同事,为了争夺儿子亨利的抚养权,妮可和查理不得不互相伤害,甚至恶言相向。

妮可和查理的婚姻开头是完美的,他们真心相爱,有着共同的爱好,事业也都有所成就。然而在这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他们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离婚这一步。电影通过妮可和查理的自叙慢慢向观众揭开了这美好婚姻外表下残酷的一幕,尽管他们相爱,可他们的爱情已经在生活中被消磨掉了,他们不再愿意为了对方而牺牲,各自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他们感到不甘和不公。妮可忍无可忍,最终选择结束这段让她失去部分自我的婚姻。本文将从婚姻中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和社会中女性的固化形象两个角度,分析《婚姻故事》中的女性形象及婚姻中女性渴望"自我完整"的心理诉求。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一、婚姻中女性自我意识觉醒:一次次地退让背后,是自我的一点点割裂

对于电影《婚姻故事》到底在讲什么,观众可以用两种方式进行理解,即正着看与倒着看。

  • 1、正着看:价值悄然转变,付出与回报不对等,由爱生"恨"

所谓"正着看"即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观察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从中找出他们"转变"的表现和原因。电影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妮可和查理,根据他们的自叙,我们可以总结出他们在这段婚姻中都付出了什么:

妮可认为:她在出演了一部热门电影之后,原本有可能成为炙手可热的大明星,但是为了爱情,她放弃了荧幕,工作方向转向了舞台剧。正是因为她这出人意料的举动,使查理的戏剧被更多人所知道,才华也被认可。可是随着查理的出名,他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需要她了,而她也常常在他的盛名之下感到自卑,开始不自觉地依附查理,开始觉得自己的意见无足轻重。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查理认为:他承认对妮可一见钟情,也承认她为他的事业提供了帮助,但他坚信自己的成功是因为他对戏剧的热爱、天赋和能力。他在年纪轻轻时就成了名人,原本应该左拥右抱,享受这个年纪的男人该有的狂欢,可是为了妮可,他约束了自己的欲望。他在戏剧方面一定会有更加杰出的成就,他自然而然地以为妮可一定会支持他。至于出轨,他承认犯了错,但他认为应该被原谅,因为他已经尽力在约束自己了。

我们可以看出,妮可想要尊重,想要体现自己的价值,曾经查理依仗她,现在是她在仰视查理。查理觉得自己因为婚姻的关系已然克制了自己的欲望,他应该被宽容、原谅。在这段长达十年的婚姻生活当中,他们彼此从未透漏过自己的真实想法,各自认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隔阂和怨恨一点点累积,以至于在后面长达近十分钟的争吵镜头前,他们相互谩骂,说出了最恶毒的想法。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 2、倒着看:爱意消散不尽,分开是因为爱的不够深

《婚姻故事》结束前,儿子亨利找到一封信,查理读着读着泪流满面。对于这封信的来源,观众应该有着深刻的印象,在电影开始时,离婚调解师让查理和妮可回顾对方好的一面,他们最真实的想法都在那封信里。妮可写完信后,执意不读出来,查理却毫不犹豫地要读出来,妮可愤然离去。那么最后查理为什么要哭呢?导演在电影开始时向观众隐瞒了妮可在信的结尾写的一句话:

I fell in love with him two seconds after I saw him.And I Will never stop loving him,even though It doesn't make sense anymore.

(我对他一见钟情,我永远不会停止爱他,即使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直到这时,查理和观众才恍然大悟,妮可一直深爱着查理,可是查理的爱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消散了。当他明白这一点时,才终于发现自己错过了什么,也终于明白妮可为什么要坚决离婚。现实生活中,像查理和妮可这样的夫妻并不少见,他们因为爱而结婚,从爱情慢慢变为亲情,有的甚至变为仇人,爱情曾给予的甜蜜渐渐成为久远的故事,只记得彼此是因为相爱走到一起,却不知道爱意早已在生活中的某个时刻消失无踪。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通过"正着看"与"倒着看"之后,我们会发现这段婚姻中,只有妮可还在爱着查理,与此同时,妮可还在查理的影响下变得失去了部分自我。她没有了年轻时的激情、活泼与勇气,价值感和存在感都在减弱,觉得自己越来越渺小,成为为查理而活的养料,而不是为她自己而活。妮可甚至产生过认命的想法,她努力说服自己做个贤妻良母就够了,可是她做不到。

在电影临近结束时,查理见到下班回家的妮可,听到她说被提名艾美奖后,查理立即开口称赞她是位好演员,当他得知妮可被提名艾美奖最佳导演奖时,查理愣住了。如果妮可不离开查理,也许查理一辈子都只会把她当作一个演员,根本看不到她除此之外还具备着怎样惊人的才华。虽然他们一起生活了十年,但是他们还是不够了解彼此。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婚姻中,一般来说,女性是属于让步最多的一方。比如:结婚后,女方要搬到男方的住处;工作,女方最好也要在男方的城市;过年,女方经常要在男方家度过。这些一次次的让步,渐渐使女性脱离原来的环境,也变成了另一个自己。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妮可需要经常接收查理的意见,这些意见日积月累,她感到恐慌,也变得不像自己。只有与查理离婚,她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她才能够为自己而活,活出她真正想要的模样。

二、 社会中女性的固化形象:对女性的要求比对男性的要求高,已经成为了习惯

一个爱喝酒的男人如果能够和孩子一起愉快地玩耍,那么他就会成为绝大多数人眼中的好爸爸,这个男人也是这样认为的。一个女人经常陪伴孩子玩耍,但是她爱喝酒,那么大多数人就会认为她不一定是个好妈妈。在现实社会中,好妈妈必须是完美的,她总是被要求达到不同的、更高的标准。人们可以接受不完美的爸爸,却接受不了有弱点的妈妈。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查理和妮可非常地爱孩子,为了孩子,他们希望能够体面地离婚,能够做到不对孩子造成伤害。在争夺抚养权的过程中,查理从纽约到洛杉矶来回奔波,他坚信儿子亨利更喜欢纽约,他以为儿子最喜爱的科目是数学,但是亨利后来的表现无疑证明他错了。他不了解孩子,甚至没有尽职做到保护孩子,就像他用自己的小刀无意间划伤了自己,而他曾多次亲手将这把小刀递给亨利玩耍,却一次也没有想到过亨利会划伤自己。查理一直以为自己是称职的爸爸,就连妮可都觉得他是好爸爸,可他其实不是。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中,耶稣之母、圣母玛丽亚,是生了孩子的处女,坚定地支持她的孩子,孩子死后还抱着他的尸体,当父亲的根本没有露面,甚至没有发生性关系,上帝在天堂,上帝就是父亲,他没有出现,所以母亲必须要完美,而父亲是个废物也没关系。

人们习惯了父亲是不顾家的、不靠谱的、自私的,所以只要有一位父亲有些顾家、有些靠谱、有些不那么自私,那么他很容易就被认为是一个好丈夫、好爸爸。这种认知的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对女性的高要求。人们习惯了女性比男性更温柔、更博爱、更宽容,所以评价一个女人是不是好妻子、好妈妈时也总是更苛刻。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影片《婚姻故事》依旧没有摆脱这种观点的影响,身为观众的我们在看完整部电影后不会对查理有明显的厌恶,甚至会觉得他有些可怜,即便他背叛婚姻、自私自傲。倘若背叛婚姻、自私自利的是妮可,在出轨之后还厚颜无耻地抢夺抚养权,那么观众一定会厌恶她。导演有意弱化了查理"渣"的一面,有意表现出查理对这桩婚姻的留念,有意表现了他对妮可所剩的爱,还特别表现了他在面临离婚时的焦急和无助。查理被塑造成了一个几乎无过错的男人,而妮可相对而言会让观众觉得比查理更冷漠。

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婚姻故事》:完整的

离婚之后的妮可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自我,她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她可以不必生活在别人的盛名之下,不再是查理某部戏的一位女演员,而是某部戏的导演,她有名有姓。她也不再为没有回应的爱而受尽折磨,不必忍受自己的爱人出轨他人,她找到了自己的存在价值与追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伴侣是这个世界上,与我们没有血缘关系,却和我们最亲密的人,是我们今生可以自己选择的亲人。有观众评价这部电影太过现实,也太过残酷,认为它放大了夫妻之间的怨恨。导演诺亚·鲍姆巴赫最擅长的就是讨论家庭中隐藏的感情暗流,琐碎的婚姻生活、悲喜交集的黑色人生、小人物的都市故事等都是诺亚·鲍姆巴赫影片中的经典套路。有时候,正是因为是感情暗流,才越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