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在这五年,轮胎行业经历过各种追捧,呈现出各种B2C、B2B、O2O的养车平台及上门服务,这些标榜颠覆行业的新模式,就如空中楼阁、积沙成塔,大风过后便消亡殆尽。颠覆的口号喊了半天,最终发现轮胎这门生意,还是离不开高质量的线下实体店服务,因此,轮胎门店的运营管理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视。

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大家曾经一度认为轮胎门店将很快取得像7天、国美、星巴克、麦当劳等连锁规模的成功,毕竟已经有了跨行业的先进优良经验,再经过移动互联网的改造,汽服连锁自然事半功倍。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看到很多跨行业投资者、互联网大牛进入汽服门店连锁市场后,出现各种水土不服,经营结果也不尽人意,更有依靠大量资本扩张的轮胎连锁门店经营效率还比不上优秀的单体店。难怪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轮胎行业,专治不服。”

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误区一:品牌曝光度越高,品牌优势越强

相信大家都认为,轮胎连锁门店最大的优势就是品牌。只要品牌够响,就能集客、就能溢价、就能比别人挣钱。确实如此,品牌优势可以为门店带来收益,但品牌优势并非指品牌曝光优势。

轮胎行业有两个很重要的特性,一个是强地域性,一个是中低频,这就说明了使用常规广告来推广品牌效率会很低,而且对非地域性客户产生的作用甚微,因为在选择服务时,消费者倾向于更便利的那一家。

其实轮胎门店的品牌优势体现在服务的便利性和优质度,我们不必和金融、互联网争广告位,不必和时装餐饮争旺铺,只需找个性价比高的地方,把门店覆盖到附近的5公里范围,老老实实做好服务,把资源投到客户关怀和会员经营,这样的品牌自然会有口碑和张力

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误区二:为争流量而争流量

互联网时代,必谈流量为王。因此,很多轮胎连锁品牌把流量竞争力当成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认为只要我的流量压倒你,就能获得竞争优势,因此纷纷尝试通过开发线上经营、与流量平台合作和进行异业联盟等方式来争取流量,就像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各商家以选址为王一样。然而,汽服门店最缺的真的是流量么?

轮胎门店还有一个重要的特性——熟人贡献。

没有经营过轮胎门店的人,恐怕不敢想象,实际上一个门店90%的利润,来自于15%最重要的客户,大部分的流量属于无效流量,所以二八定律在轮胎门店极为突出。除此之外最让人忽视的就是轮胎门店的客户极低复购率。很多门店的年客户流失率高达80%,也就是说,今年有2000个轮胎到你店,明年有1600个不会再来了。由于门店的关注点都在头部的400个,第二年新客补充使得车流没出现下降,因此极容易忽略了这个流失问题。

轮胎门店的流量问题,实际上是启动流量的问题,在一个门店在选址不佳,推广能力弱的情况下,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积累到足够的车流量。当启动流量的问题解决了,未来门店的流量问题基本取决于其服务水平。

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误区三:盲目追求服务品类差异化

轮胎门店的品类选择到底是要专一,还是要一条龙呢?这个问题贯穿了轮胎行业整个历史阶段。最早没有4S店的时候,专门修冷气、补轮胎,就能挣大钱;后来车越来越多,而租金人工成本还没上来,一站式服务中心便应市而生,动则千平米也能大行其道;最近几年,轮胎汽服行业又逐步开始做减法,聚焦细分车型、或者聚焦某个业务,差异化变成了一种的潮流。

轮胎行业,专治不服,你服不服?

误区四:既想标准化又想赚快钱

标准化,是服务连锁可复制的必要条件,然而,轮胎连锁的标准化,看似容易,实际落地时却困难重重。相比于餐饮、酒店等服务业,轮胎行业的服务链条更长,对人的依赖程度更高,和医院相比,供应链的复杂度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利润率却远低于后者。实际上,国内很多公司都探索过轮胎行业标准化,却都很难达到大家所认为连锁应有的水平。

出现这样的困境时,又会有另一种声音——轮胎门店的标准化是个伪命题,应当弱化标准的重要性,强调个体的灵活性,通过特许加盟或店长合作制,抓大放小,除了品牌、供应和软件必须统一外,其他由单店掌握,抓大放小,规模足够大时就可绕开标准化的困境。

其实标准过程出现的问题是在检验我们做轮胎连锁的初心和耐性。如果把它当成一门赚快钱的生意,显然对其认知不足,初心难免出现偏差。只要是做面向车主的消费性服务连锁,标准化的服务是品牌不可或缺的支撑。纵观欧美各大连锁品牌,都需经过50-100年的发展才具规模,在中国至少也要20年到30年。用当前互联网公司的创业思维来做服务连锁,是难以沉淀出一个真正的品牌。

可以说,轮胎汽服连锁行业并非新兴行业,参考餐饮、酒店等连锁模式和增加互联网基因的也并非不可,但入局者往往过于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注意力集中在营销、资本操盘当中而陷入该行业常见的误区。不在门店标准化运营、技术服务体验上加大投入来提升自身竞争力,等市场真正到了互相厮杀时,你可能早已粉身碎骨、元气殆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