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在這五年,輪胎行業經歷過各種追捧,呈現出各種B2C、B2B、O2O的養車平臺及上門服務,這些標榜顛覆行業的新模式,就如空中樓閣、積沙成塔,大風過後便消亡殆盡。顛覆的口號喊了半天,最終發現輪胎這門生意,還是離不開高質量的線下實體店服務,因此,輪胎門店的運營管理又受到了空前的重視。

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大家曾經一度認為輪胎門店將很快取得像7天、國美、星巴克、麥當勞等連鎖規模的成功,畢竟已經有了跨行業的先進優良經驗,再經過移動互聯網的改造,汽服連鎖自然事半功倍。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看到很多跨行業投資者、互聯網大牛進入汽服門店連鎖市場後,出現各種水土不服,經營結果也不盡人意,更有依靠大量資本擴張的輪胎連鎖門店經營效率還比不上優秀的單體店。難怪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輪胎行業,專治不服。”

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誤區一:品牌曝光度越高,品牌優勢越強

相信大家都認為,輪胎連鎖門店最大的優勢就是品牌。只要品牌夠響,就能集客、就能溢價、就能比別人掙錢。確實如此,品牌優勢可以為門店帶來收益,但品牌優勢並非指品牌曝光優勢。

輪胎行業有兩個很重要的特性,一個是強地域性,一個是中低頻,這就說明了使用常規廣告來推廣品牌效率會很低,而且對非地域性客戶產生的作用甚微,因為在選擇服務時,消費者傾向於更便利的那一家。

其實輪胎門店的品牌優勢體現在服務的便利性和優質度,我們不必和金融、互聯網爭廣告位,不必和時裝餐飲爭旺鋪,只需找個性價比高的地方,把門店覆蓋到附近的5公里範圍,老老實實做好服務,把資源投到客戶關懷和會員經營,這樣的品牌自然會有口碑和張力

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誤區二:為爭流量而爭流量

互聯網時代,必談流量為王。因此,很多輪胎連鎖品牌把流量競爭力當成品牌的核心競爭力,認為只要我的流量壓倒你,就能獲得競爭優勢,因此紛紛嘗試通過開發線上經營、與流量平臺合作和進行異業聯盟等方式來爭取流量,就像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各商家以選址為王一樣。然而,汽服門店最缺的真的是流量麼?

輪胎門店還有一個重要的特性——熟人貢獻。

沒有經營過輪胎門店的人,恐怕不敢想象,實際上一個門店90%的利潤,來自於15%最重要的客戶,大部分的流量屬於無效流量,所以二八定律在輪胎門店極為突出。除此之外最讓人忽視的就是輪胎門店的客戶極低復購率。很多門店的年客戶流失率高達80%,也就是說,今年有2000個輪胎到你店,明年有1600個不會再來了。由於門店的關注點都在頭部的400個,第二年新客補充使得車流沒出現下降,因此極容易忽略了這個流失問題。

輪胎門店的流量問題,實際上是啟動流量的問題,在一個門店在選址不佳,推廣能力弱的情況下,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積累到足夠的車流量。當啟動流量的問題解決了,未來門店的流量問題基本取決於其服務水平。

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誤區三:盲目追求服務品類差異化

輪胎門店的品類選擇到底是要專一,還是要一條龍呢?這個問題貫穿了輪胎行業整個歷史階段。最早沒有4S店的時候,專門修冷氣、補輪胎,就能掙大錢;後來車越來越多,而租金人工成本還沒上來,一站式服務中心便應市而生,動則千平米也能大行其道;最近幾年,輪胎汽服行業又逐步開始做減法,聚焦細分車型、或者聚焦某個業務,差異化變成了一種的潮流。

輪胎行業,專治不服,你服不服?

誤區四:既想標準化又想賺快錢

標準化,是服務連鎖可複製的必要條件,然而,輪胎連鎖的標準化,看似容易,實際落地時卻困難重重。相比於餐飲、酒店等服務業,輪胎行業的服務鏈條更長,對人的依賴程度更高,和醫院相比,供應鏈的複雜度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利潤率卻遠低於後者。實際上,國內很多公司都探索過輪胎行業標準化,卻都很難達到大家所認為連鎖應有的水平。

出現這樣的困境時,又會有另一種聲音——輪胎門店的標準化是個偽命題,應當弱化標準的重要性,強調個體的靈活性,通過特許加盟或店長合作制,抓大放小,除了品牌、供應和軟件必須統一外,其他由單店掌握,抓大放小,規模足夠大時就可繞開標準化的困境。

其實標準過程出現的問題是在檢驗我們做輪胎連鎖的初心和耐性。如果把它當成一門賺快錢的生意,顯然對其認知不足,初心難免出現偏差。只要是做面向車主的消費性服務連鎖,標準化的服務是品牌不可或缺的支撐。縱觀歐美各大連鎖品牌,都需經過50-100年的發展才具規模,在中國至少也要20年到30年。用當前互聯網公司的創業思維來做服務連鎖,是難以沉澱出一個真正的品牌。

可以說,輪胎汽服連鎖行業並非新興行業,參考餐飲、酒店等連鎖模式和增加互聯網基因的也並非不可,但入局者往往過於運用互聯網思維,把注意力集中在營銷、資本操盤當中而陷入該行業常見的誤區。不在門店標準化運營、技術服務體驗上加大投入來提升自身競爭力,等市場真正到了互相廝殺時,你可能早已粉身碎骨、元氣殆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