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的疫苗接種

加拿大的疫苗接種

強制與非強制

所謂強制接種疫苗,是指所有人都必須無條件接種的疫苗,出生在加拿大的公民和永久居民需強制無條件免費接種,出生在國外、已加入加拿大國籍或成為其永久居民的成年人在體檢或其它場合被發現漏接種某種強制接種疫苗,則會在適當時候補種。2007年我太太移民後不久被發現懷孕,孕檢時確認未接種過需強制接種的德國麻疹疫苗,就立即被登記在案,2008年7月我大兒子出生後不到五分鐘,就由接生大夫之一接種(懷孕期間醫生擔心接種影響胎兒健康)。

如果是外國籍、短期來加的成年人,加拿大衛生當局不會過問其強制性疫苗接種情況;但倘若是外籍兒童,且在加居留時間超過6個月,家長或監護人可主動帶上原先在境外的疫苗接種記錄本去就近的Health Unit,如果後者認為需要,會給予免費接種;如果是出生在境外、但已獲得公民、永久居民或留學生資格的未成年人,則可免費在加補種需強制接種但未接種的疫苗。不久前中國爆發“疫苗危機”,有人炒作“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衛生廳官網宣佈開放中國兒童免費疫苗接種”,其實那個官網通知一直就有,所說的就是前面那兩點內容,其目的是貫徹世界衛生組織(WHO)“不讓一人漏種一劑強制接種疫苗”的宗旨,堵塞未成年人強制接種疫苗漏種的漏洞,而絕非“江湖傳說”中什麼“專門針對中國孩子的緊急福利”。

非強制接種疫苗即不在強制接種名單上,由每個人自行選擇是否需要接種的疫苗,如各種流感疫苗、狂犬病疫苗等。不久前有人在中文網站上說“加拿大沒什麼人打狂犬病疫苗,都是給狗打,官網連數據都沒有”,這同樣是個誤會:加拿大打狂犬病疫苗的人還是不少的,但的確比中國少(因為要自費且不便宜),但“都是給狗打”純屬無稽之談,而“官網無數據”則是因為它系非強制接種疫苗,不在官方管制範疇內。

加拿大是福利國家,強制性注射的疫苗都是完全免費的,至於非強制性注射的疫苗則要視情況而定,如果是大規模疫情突發,政府認為需要緊急“補種”,安排選擇性接種,那麼通常是免費接種;如果僅僅是一般預防性的補充接種,並且是選擇性的,那通常是要讓接種者自己掏錢的,而且價格通常不算低,如春天許多省份會提供普通流感疫苗供人們選擇性接種,並標明價格,由於價格較高(一針幾十甚至數百加元),而且這些疫苗往往只能減少相應流行病的發病率,而不能實現真正的免疫,甚至可能有副作用,因此選擇接種的人一般不會太多,只有大規模疫情突發,才會有較多的人緊急接種(碰上政府“免單”還能趁機省錢)。2009年,北美全境“甲流”肆虐,加拿大聯邦衛生部就自當年10月28日起啟動緊急方案,在全國範圍內“免單”給所有公民和永久居民接種,這也是迄今加拿大規模最大的一次“非強制”疫苗接種“免單”。

年齡層級及未成年人疫苗接種

加拿大強制性疫苗接種有所謂“年齡層級”,各省區有細微差異。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為例,分為嬰幼兒疫苗(Infants&Young Children)、在校兒童和青少年疫苗(School-age Children&Teens)、成人疫苗、孕婦疫苗、外出旅遊者疫苗等。其中前兩類為廣譜性接種,要求“一次不漏”,區別在於前者必須家長在場陪同,後者可由監護人陪同,對接種後觀察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後三類主要是“拾遺補缺”,因為加拿大是移民國家,許多公民和永久居民在國外出生,即便本土出生者,也有不少人因工作、留學、旅行、身體不適等種種原因漏種某種或某期疫苗,需要及時補種。

加拿大兒童疫苗接種並非僅限於“學前”,且學校也不負組織之責,完全由衛生系統和家長自己直接聯繫,學校並不過問。

以溫哥華所在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為例,兒童疫苗強制性注射共分8次,從出生兩個月到14歲,其中兩個月要注射3劑(白百破+兒麻+流感+乙肝六聯針、肺炎球菌疫苗13價針、流腦C疫苗),4個月3劑(白百破+兒麻+流感+乙肝六聯針、肺炎球菌疫苗13價針、口服輪狀),6個月兩劑(白百破+兒麻+流感五聯針、乙肝疫苗),12個月4劑(MMR三聯針、肺炎球菌疫苗13價針、流腦C疫苗、水痘疫苗),18個月兩劑(白百破+兒麻+流感五聯針、MMR三聯針),4-6歲間1-2劑(強制接種百白破+兒麻兩聯針,選擇性接種水痘疫苗),11歲1劑(HPV),14歲1劑(白百破)。

強制性接種的疫苗會被標註在“疫苗接種卡”上,這張卡新生兒出生當天就會發到新生兒家長手中,何時注射、每次注射什麼類型、注射幾針,都標得一清二楚,到時只需照方抓藥地去接種就是,新生兒出生後7天內社區護士會走訪,屆時會再次提醒,如果並非第一次接種,但家長忘記了接種時間,家庭醫生診所或上次接種的地方,一般都會打電話來提醒。

根據規定,接種後醫生有義務讓接種人就地停留觀察15分鐘,這有助於在萬一出現接種過敏後及時搶救,這項規定對未成年人接種者更為嚴格,我的兩個兒子出生後第二次接種(第一次是剛分娩在婦幼醫院接種的),Health Unit的護士要求“原地觀察1小時後,經我確認無恙才能走”,大兒子因1小時後有輕微發燒跡象,又被要求繼續觀察1小時,允許離開時已是深夜,Health Unit早已關門,這在特別重視“下班準時”和“約診準時”的加拿大公立衛生體系,可謂絕對的例外。

責任與監管

加拿大疫苗監管實行兩級管理,聯邦衛生部和省區衛生廳共同負責疫苗接種和訂購計劃,聯邦衛生安全局負責質量監督及接種後監控,如果是聯邦安排接種的疫苗,採購由聯邦衛生部牽頭(資金則按比例由聯邦和省攤派),發放則交給省區衛生廳負責組織實施;如果是省區範圍內的疫苗接種,則由省衛生廳自行安排採購、發放和接種,但必須報聯邦衛生部和聯邦衛生安全局備案。

在加拿大接種疫苗需要提供醫療卡號(以省為單位),註明接種時間、地點和接種醫生,輸入全國聯網的醫療信息數據庫,這些信息一旦錄入就不能修改和刪除,一旦疫苗質量或接種出現問題,循數據庫中數據,包括疫苗批號、生產商、經銷商、購買及接種數量,已接種人信息,就可迅速、方便地把問題疫苗如數收回,並便於追究責任,安排善後。

在加拿大,疫苗經營、管理和接種是完全的政府行為,所有官方發放疫苗不論國產或進口,都由加拿大衛生局負責認證商業資本只能涉及疫苗的生產環節,從採購流程開始就全由政府接管和負責,而疫苗標準、質量控制則由號稱全球標準最嚴格的加拿大衛生局總抓,一旦出現事故,追究首先及於政府各級相關部門(因為標準和“准入”、接種都是政府行為),然後才追究生產商,因此各級政府都不敢懈怠。

加拿大有全國聯網的醫療數據庫,這種數據庫有三大部分,分別記錄住院病人、診所病人和購買處方藥病人的信息,由於每個加拿大人(包括外籍永久性居民)都有獨一無二的醫療卡號,因此任何一項醫療記錄都能清晰找到時間、地點和責任人,無法由任何人塗改粉飾,任何一個加拿大人不論在何時、何地接種何種疫苗,都可以查得一清二楚;理論上即便出國,該卡也應隨身攜帶,一些避不開接種期的嬰幼兒在境外接種後,“疫苗接種卡”上也要如實記錄,回國後要報給家庭醫生。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為了避免漏種或重複種,另一方面,不同國家接種的疫苗種類不盡相同,也需要核對以免出問題。

加拿大疫苗接種有單獨的許可證,由省衛生廳發放,只要持有許可證就可接種,持證者可能是醫院、健康中心(負責體檢、化驗等)、兒童衛生中心(這是兒童疫苗接種的法定機構,大多數兒童會在這裡接種)、專科醫生和家庭醫生,反之,如果沒有疫苗接種許可證,不論是否正規醫療機構都不能擅自為患者接種疫苗,因為這種接種將無法被錄入到全國聯網的醫療信息數據庫中。

疫苗接種是有一定風險性的。如果接種者認為自己受到問題疫苗毒害,希望索賠,可以向衛生安全局或司法部門提起申訴,有關部門將按程序委託獨立機構調閱醫療數據庫數據進行分析,然後提出獨立意見,供安全局和司法部門研判,是否賠償,賠償多少,都有據可依。但這一過程一般會拖得很長,在加拿大的10個省和3個地區中,只有魁北克省和努納武特專區規定,疫苗注射索賠應先賠償,後等待法院裁決,其它地區都要等法院裁決作出後才給付。

值得一提的是,加拿大普通患者無權查閱醫療數據庫,也無權知道疫苗的生產廠家、批次等,但可以要求家庭醫生代為查詢。

進口疫苗與“問題疫苗”

加拿大疫苗既有國產的也有進口的,常見品種如兒童疫苗基本為國產,但流感等特殊疫苗在疫情較重時需要進口,進口來源主要為美國、英國和瑞士等。2009年那次“甲流”大爆發,加拿大聯邦衛生部就曾從英國GlaxoSmithKline醫藥集團大量進口名稱為Aprepanrix的疫苗,迅速發放給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阿爾伯特省、愛德華王子島省、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和安大略省各疫苗接種站,以填補國內產能不敷急需的空白。

如前所述,加拿大疫苗接種安全監管的職責在聯邦衛生部和省衛生廳,而標準制訂、追責等則是加拿大衛生局的權限,一旦出現“問題疫苗”,公眾追責矛頭會直逼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而不會直接針對疫苗廠商(事實上在政府公佈信息前他們根本不知道某批次疫苗是誰生產的)。而向疫苗廠商、供應商追責,則是政府各級部門自己的事。

之所以要如此設計,是基於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即“政府有義務向公眾提供安全、合格的疫苗”,只要這一點未能做到,就是政府的失職,因為疫苗廠商、供應商的產品質量問題,理應在疫苗訂購、接收環節就被消化,既然沒能消化,那就首先是政府的責任。

這樣設計的另一個考量,是保護生產廠商的積極性,並尊重疫苗產品的特殊性。

疫苗生產是高風險生產,生產環節稍有疏虞,產品就可能出現失效等問題,對這樣的產品當然要剔除,不能允許其進入接種環節,但一味將板子打在廠商身上,就可能迫使廠商遠離疫苗行業,從而對接種不利;不僅如此,疫苗實際上是特殊的“活菌”、“活病毒”,出廠後直至接種前,儲存、運輸、保管,都有極為苛刻的要求,任何一個環節出問題,都可能導致疫苗失效,而這些“出廠後、接種前”的疫苗,無論廠商或經銷商的監管再怎樣嚴格,都必然是鞭長莫及的,只有政府衛生監管部門才有能力做到“無縫連接”、“全程監管”。

由於設置合理,監管嚴密,責權分明,加拿大多年來在強制疫苗接種方面並未出過轟動社會的重大事故,但2009年“甲流”疫情大爆發時,曾發生過“免單疫苗”(即臨時一次性“免單”的自費流感疫苗)接種的恐慌性事故。

這起事故正發生在前面提到的、從英國GlaxoSmithKline醫藥集團進口的Aprepanrix疫苗身上。

由於甲流疫情來勢洶洶,北美歷史上又發生過導致上萬人死亡的重大流感疫情,加上加拿大衛生部門很早就渲染疫苗的作用,衛生部長阿格盧卡克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表示,一個超過10歲的成年人只需接種一次,就可有效抵抗甲流病毒的侵襲,實現“完全免疫”,並稱加拿大聯邦政府鼓勵國民都去接種疫苗,因為這是“保護自己和周圍人士健康的最佳途徑”,因此加拿大人普遍對疫苗接種持積極、踴躍態度,對一時接種不上表示失望、甚至憤慨。在疫苗接種之初,許多省份的接種站出現大排長龍的場面,多個省份因疫苗很快用完而不得不暫時關閉接種站,引發民怨。迫於社會壓力,加拿大聯邦不得不加速進口疫苗,以滿足需要,截止11月7日,已完成接種660萬份。

但正所謂蘿蔔快了不洗泥,2009年11月,加拿大聯邦衛生部進口了172000份Aprepanrix,批號“7A”,並迅速發放各省接種,這批疫苗很快引發了一些不良反應:至當月7日,36名加拿大人因接種疫苗而出現嚴重不適反應,其中1人死亡。

針對此,加拿大聯邦衛生部於11月18日責令GlaxoSmithKline通知疫苗接收部門停止接種,並不再使用餘下的疫苗。至11月24日,各省均已停止接種該批疫苗,同日各省衛生廳發言人表示,省內各接種地點已無應召回批次的疫苗,民眾“可以放心接種”,聯邦衛生部和各省衛生廳還建議在11月第二週以後接種疫苗者注意觀察自己身體狀況,如出現身體不良反應,應及時和家庭醫生聯繫。

當年11月24日,加拿大聯邦衛生部長的發言人蒂姆.維爾發表聲明,稱確認6名接種者因“疫苗問題”出現嚴重過敏症狀,出現副作用的比例“大大超過”正常範疇:該批流感疫苗所引發的副作用包括呼吸急促,唇部、眼瞼、咽喉或舌部腫脹,血壓降低等等,這些本屬預料中的副作用,合格標準為不超過10萬分之一,“7A”批次疫苗上述副作用比例原本為十萬分之零點五四,在合格範疇內,只是因為“甲流”疫情大爆發和政府“全國大免單”導致數百萬人“扎堆接種”,儘管從比例上看仍在合格範疇,但“接種出問題”的絕對人數卻顯得較多,並在那個極為特殊、敏感的氛圍和時段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恐慌。喧囂數週後,這次風波在“是‘疫苗問題’不是‘問題疫苗’”官方解讀下趨於平靜。

當年這起“疫苗危機”曾在當地華人圈引發許多人對流感疫苗的抵制和恐懼(原本不論是否“免單”,華人接種流感疫苗比例就偏低,原因則包括嫌貴、認為黃種人對流感抵抗力強、擔心副作用等,黃種人對流感抵抗力強是客觀事實),促使許多衛生領域的華人花了很大力氣普及疫苗接種常識。事件也讓各級衛生部門意識到,常態下疫苗管理和特殊時期疫苗管理存在很大差異,前一種環境中完全可以接受的問題、現象,在後一種環境裡就可能釀成公關危機和社會動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