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強臣賈似道,爲何遭到諸多史學家的惡意詆毀

關於被列入《宋史·奸臣傳》,又被後世戲劇、小說演繹為曠世大奸的南宋名相賈似道,網絡上早有許多評價和討論。著名宋史大家何忠禮先生一直不遺餘力地為賈似道正名,也確實逐漸扭轉了賈似道的形象。

但是另一位宋史學家虞雲國先生卻對賈似道的公田法頗有詆譭。許多人因此而準信。

那麼何忠禮和虞雲國兩位先生,究竟誰人所說的靠譜?

賈似道早年督戰鄂州,戰績頗有可稱,讓十萬蒙古大軍灰頭土臉;令忽必烈讚歎:【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賈制置,汝十萬眾不能勝,殺人數月不能拔,汝輩之罪也,豈士人之罪乎】。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歷史事實,此處不再多論。

下面,主要圍繞賈似道晚年的公田法改革進行討論。

末世強臣賈似道,為何遭到諸多史學家的惡意詆譭

賈似道

虞雲國詆譭公田法,論述如下。

【公田法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財政危機,反而成為社會動盪的新源頭。

首先,名為回買,實為強奪,加深社會危機。當時浙西上等良田的地價是每畝四百貫,初行公田時,規定對租額每畝一石的良田給以二百貫補償,已經只是市價的一半。但在實際執行中往往僅給四十貫,還都是無人購買的度牒、告身和形同廢紙的會子。所以,實際上,公田法就是以變相的行政手段強行改變土地所有權,當時人怒斥之為“白沒”(即平白無故的炒家籍沒的意思)。因而公田法遭到朝野持久而殊死的反對,也就完全不足為奇。

其次,官吏舞弊,回買不公,激化社會矛盾。回買公田的田產標準之所以一再降低,最後甚至跌到百畝,關鍵就是大官僚、大地主勾結主事官吏,隱瞞實際田產,造成回買不足。而對於無權無勢的普通民戶,主管官吏故意誇大計算其田畝數,強迫他們增加回買數,造成有些民戶傾家蕩產也無田可賣。而督賣者峻急刻薄,不擇手段,甚至濫施肉刑,迫使有些走投無路的民戶自殺了事。

再次,官田收租,頭會箕斂,引發階級衝突。在公田回買過程中,少地或無地農民雖然牽連較少,但在後來的官田經營中,他們也深受公田法之害。主事官吏為了邀功受賞,或是多報回買的田數,或是高報公田的等級。等到官田實際經營時,這些上下其手所造成的賬面缺額,就只能由租賃承佃的農民來補足。問題還不止於此,公田法推行之初,規定原租額一石的公田,作為政策優惠,現租只收八斗,但實際執行中,卻不論原額多寡與土質肥瘠,甚至原來只能年收三四斗的公田,也都一律收八斗。公田法雖明令禁止多收斛面,但實際收租時,仍以大斗徵收,一斗收到一斗三升視為慣例,丹陽縣甚至高到一斗六升。原來納租只須納糙米,公田經營中卻強令承佃農戶改納舂白米,每石附加折糙糧一斗八升。承佃戶承受不了官田的層層盤剝,交不出高額租米,不少官田竟出現了拋荒現象。

最後,加印會子,回買公田,加劇通貨膨脹。回買公田的經費,絕大部分是當時加印的會子,這完全是無本的買賣。而會子本來就貶值的“糞土不入”,如今每天再加進十五萬貫投入市場流通,物價飛漲,紙幣貶值,是必不可免的。賈似道黨羽吹噓公田法“可平物價”,既違背經濟規律,也不符客觀事實。事實是景定公田實施不久,就引發了新一輪來勢兇猛的會子危機,迫使賈似道在景定四年十月廢除會子,改用金銀關子,把財政危機轉嫁到廣大人民頭上。對此,《會子危機》裡已有細說。

後來個別學者似對公田法大有好感,不僅認為有抑制兼併的積極作用,甚至以為包含了某種社會主義的傾向,因為它以贖買的形式剝奪了部分大土地所有者的土地,讓無地少地的佃戶耕者有其田。

但正如明代李贄所說:“若真買大戶逾限之田,似無不可。”而公田法一開始以品官與大土地所有者為對象,很快就放低迴買標準,把剝奪的對象主要轉向了中小地主階級和部分上層農民。抑制兼併既不是公田法的初衷所在,從最後效果看,也沒有對大官僚、大地主起到多大的抑制作用。】

以上長篇累牘的論述,似乎很有道理。

其中看起來最有說服力的一條,就是公田法推行之後,南宋朝廷反而更多地發行紙幣,加劇了通貨膨脹。

然而,南渡之後,土地管理混亂,財政狀況極為困難。之前南宋政府之所以大量增發紙幣,主要用於和糴,即使用增發的紙幣購買百姓手裡的糧食。由於紙幣貶值幾近廢紙,和糴實與強徵等同。

至於和糴的攤派也很不合理,“權勢多田之家,和糴不容以加之”,重擔主要落在貧弱戶和中、小地主的頭上。

賈似道實行公田法,繼續增發紙幣,則是為了收購豪強之家的土地。亦即改變從百姓手中強徵糧食,為低價從豪強之家手中徵發土地,掠奪性質雖強,但負擔從貧弱戶和下戶,轉移到富有田產的豪強之家,這就是一個進步。

又按虞雲國的說法,公田上佃戶的租稅,比起豪強之家傭耕的租稅更高。這個情況確然是嚴重。

末世強臣賈似道,為何遭到諸多史學家的惡意詆譭

宋理宗

然而虞雲國大言稱【承佃戶承受不了官田的層層盤剝,交不出高額租米,不少官田竟出現了拋荒現象】。這個不少是多少,虞雲國先生又實在拿不出數據,也給不出翔實的考證,頗有張嘴就來的味道。

蓋豪強之家為了留住佃農,往往會降低佃戶的稅米,以取得佃戶的愛戴。自耕農由於租稅繁重,便樂於出賣土地,投身豪強成為佃戶,於是自耕農更少,國家財政更加困難,剩餘的自耕農所承受的賦役就更加嚴重,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賈似道之營公田,與曹操之行屯田,明代施衛所,有相似之處。首先是要在蒙古侵逼,軍費浩繁的局面下,為國家續一線之命,解決財政問題。則對於公田僱耕戶加重剝削是免不了的。然而這樣的做法,卻減少了對底層百姓壓迫最繁重的和糴,是以南宋雖然滅亡,但畢竟是全民抗戰,轟轟烈烈地亡於國力遠勝於自己的蒙古,而不是被內部的義軍和蒙古裡應外合所剿滅,這就為後世推翻蒙古殘暴統治保留了民族大義的火種。

虞雲國聲稱公田法【沒有對大官僚、大地主起到多大的抑制作用】。然而“為政不難,不得罪於巨室”,在賈似道上臺執政之初,憑藉其鄂州戰功和以前在經濟上、軍事上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朝野無不為之歡欣鼓舞,著名學者王柏獻詩歌頌他“義概包宇宙,智略吞群英”“歸來輔皇極,一稔舒群情”,反映了當時土大夫們對賈似道欽備態度之一斑。慣於任情褒貶人物的太學生們,也爭相稱其為“師相”、“元老”和“周公”。可是當賈似道著手實施一些有利於整個封建統治階級而不利於貴族、官僚和地主階級眼前利益的政策時,就遭到了他們的猛烈反對,在賈似道身敗名裂以後,這些政策措施就被作為他的一大罪狀而載入史冊。

末世強臣賈似道,為何遭到諸多史學家的惡意詆譭

則賈似道如果沒能對大官僚、大地主起到多大抑制作用,為何招致如此多的仇恨?

賈似道生活奢靡、結黨、排除異己,黨羽亦多有並不清正之人,這是事實。然而明代大改革家張居正又何嘗不是如此?而張居正死後亦遭到報復,家業被抄,妻子兒女受到迫害,甚至差點被鞭屍,與賈似道的遭遇何其相似呢?

虞雲國的論調,其實頗有百度冷兵器吧與知乎小資群體的風範,即堅持認為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而不去考慮私有財產從何所得,一味反對宏觀調控。宋代不抑兼併,導致土地兼併極為嚴重,貧者無立錐之地,政府以法令剝奪、削減兼併之家的財產,本來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卻遭到屁股在豪強一邊的史學家們的無情嘲諷和詆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