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里地位最高的不是论语易经,这本才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经

中国是少数的无神论作为主流信仰的国家,但在中国人生活中,四书五经却扮演着《圣经》等宗教典籍的作用,话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很快就开始着手去做文化统一工作了,当时秦朝的立国之术是法家,焚书这个事情,韩非子是第一个提出来的,韩非认为现在天下大乱,都是因为儒家墨家这些意识形态太多的缘故,所谓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时而至,杂反之学不两立而治。”,统治者需要统一思想,创造出以吏为师的社会。这一思想被秦始皇和李斯接受:

四书五经里地位最高的不是论语易经,这本才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经

秦始皇先生虽然不喜欢儒生,但是却招揽了许多研究《春秋》的学者

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这次焚书,主要打击对象就是儒家,偶读《诗经》,《尚书》就要被斩首弃市,这对儒家可以说是毁灭性打击,《尚书》和《礼记》虽然不是主要的打击对象,但传播也被严格限制,到了汉代,九十多岁的伏生才敢把藏在墙壁内的《尚书》拿出来。有趣的是,五经里有一本著作非但没有被禁止,还经常在大秦庙堂上被高官们引述,这本书便是《春秋》。

再回过来谈四书五经,《四书》成型于宋代的朱熹,在宋以前,《四书》的地位是远远不如《五经》的,这也是为什么朱元璋有勇气禁《孟子》,因为《孟子》本身地位就不高。

四书五经里地位最高的不是论语易经,这本才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经

我们的朱元璋先生一方面以朱熹后代自居,一方面禁《孟子》,却不知道朱熹是将《孟子》抬进四书之列的

《五经》在汉武帝时期就有这个概念了,足足比《四书》早了一千年,汉武帝还特意设置了五经博士这个职位去招揽这些研究五经的学者,在这其中《春秋》地位最高,很多人误以为《春秋》是一本历史著作,这实是巨大的误会,《春秋》在汉代更多作为政治著述,甚至法律典籍的角色而活跃。钱穆就说过,《春秋》是一本亦经亦史的作品。(所以武圣人关公读《春秋》不止是因为他是喜欢读史O(∩_∩)O)

从司马迁先生对春秋的评价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根本不只是一本史书,而是王者之道。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王道之大者也。

四书五经里地位最高的不是论语易经,这本才是当之无愧的东方圣经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春秋》依然是最时髦的读物,灭吴大将杜预就是《春秋》方面的专家

汉代著名的儒家社会活动家董仲舒先生,还特意写了一本叫《春秋决狱》的书,主张用春秋大义来断案司法,里面列举了很多案例,逐条案例、逐条案例的分析,资料之翔实,论证之精僻不亚于今天的法学教科书,其中的核心思想“缘心定罪”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法系,直到今天依然支配着很多人的思想,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亲亲相隐等关键词。

孟子说“《诗》亡然后《春秋》作”,如果说《诗经》中国最后一部蒙昧时代作品,那么《春秋》则是开辟了中国古典时代的第一步著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