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書五經里地位最高的不是論語易經,這本才是當之無愧的東方聖經

中國是少數的無神論作為主流信仰的國家,但在中國人生活中,四書五經卻扮演著《聖經》等宗教典籍的作用,話說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很快就開始著手去做文化統一工作了,當時秦朝的立國之術是法家,焚書這個事情,韓非子是第一個提出來的,韓非認為現在天下大亂,都是因為儒家墨家這些意識形態太多的緣故,所謂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夫冰炭不同器而久,寒暑不兼時而至,雜反之學不兩立而治。”,統治者需要統一思想,創造出以吏為師的社會。這一思想被秦始皇和李斯接受:

四書五經裡地位最高的不是論語易經,這本才是當之無愧的東方聖經

秦始皇先生雖然不喜歡儒生,但是卻招攬了許多研究《春秋》的學者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

這次焚書,主要打擊對象就是儒家,偶讀《詩經》,《尚書》就要被斬首棄市,這對儒家可以說是毀滅性打擊,《尚書》和《禮記》雖然不是主要的打擊對象,但傳播也被嚴格限制,到了漢代,九十多歲的伏生才敢把藏在牆壁內的《尚書》拿出來。有趣的是,五經裡有一本著作非但沒有被禁止,還經常在大秦廟堂上被高官們引述,這本書便是《春秋》。

再回過來談四書五經,《四書》成型於宋代的朱熹,在宋以前,《四書》的地位是遠遠不如《五經》的,這也是為什麼朱元璋有勇氣禁《孟子》,因為《孟子》本身地位就不高。

四書五經裡地位最高的不是論語易經,這本才是當之無愧的東方聖經

我們的朱元璋先生一方面以朱熹後代自居,一方面禁《孟子》,卻不知道朱熹是將《孟子》抬進四書之列的

《五經》在漢武帝時期就有這個概念了,足足比《四書》早了一千年,漢武帝還特意設置了五經博士這個職位去招攬這些研究五經的學者,在這其中《春秋》地位最高,很多人誤以為《春秋》是一本歷史著作,這實是巨大的誤會,《春秋》在漢代更多作為政治著述,甚至法律典籍的角色而活躍。錢穆就說過,《春秋》是一本亦經亦史的作品。(所以武聖人關公讀《春秋》不止是因為他是喜歡讀史O(∩_∩)O)

從司馬遷先生對春秋的評價中,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根本不只是一本史書,而是王者之道。

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

四書五經裡地位最高的不是論語易經,這本才是當之無愧的東方聖經

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春秋》依然是最時髦的讀物,滅吳大將杜預就是《春秋》方面的專家

漢代著名的儒家社會活動家董仲舒先生,還特意寫了一本叫《春秋決獄》的書,主張用春秋大義來斷案司法,裡面列舉了很多案例,逐條案例、逐條案例的分析,資料之翔實,論證之精僻不亞於今天的法學教科書,其中的核心思想“緣心定罪”深遠地影響了中華法系,直到今天依然支配著很多人的思想,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親親相隱等關鍵詞。

孟子說“《詩》亡然後《春秋》作”,如果說《詩經》中國最後一部矇昧時代作品,那麼《春秋》則是開闢了中國古典時代的第一步著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