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提到了張良

作為我國的古典大名著,《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一個是東漢末年的事情,一個說的的是唐朝的事情,一部說的是爭奪天下的歷史故事,一個則是去西天取經的神話故事。而這兩部書,都提到了一位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謀士張良。

為什麼《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提到了張良

張良

《三國演義》提到張良是說的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樂毅。但是水鏡先生司馬徽評價諸葛亮還可以和”興周八百年的姜子牙和旺漢四百年的張子房“想提並論。惹得劉備如飢似渴,如火如荼,後來更是三顧茅廬。可見,張良的名聲之大。就是在東漢末年,和蜀漢政權的眼裡,張良對於漢朝的功勞之大。

張良是西漢初年的三傑之一,和蕭何,韓信並列。劉邦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後來,劉邦得了天下,但是對功臣兔死狗烹。而張良卻知道進退,深謀遠慮,沒有被劉邦所害。《三國演義》裡之所以提到了張良,是想烘托一下諸葛亮的本領,讓劉備,劉皇叔知道漢朝的天下不只是劉邦打下來的。而那時候的劉備沒有一個可用的謀士,只有武將沒有文謀之臣,怎麼可能復興漢室呢。

為什麼《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提到了張良

張良圯橋三進履

如果說《三國演義》提到張良,還算合理,張良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三國也是歷史的一個階段,可是在《西遊記》裡也提到了張良。《西遊記》孫悟空打死了幾個強盜,被師傅訓斥了一番,氣不過,就飛走了,來到了東海龍宮找老龍王喝酒,席間看到了一幅畫,問老龍王畫室合意,老龍王說了此畫是”圯橋三進履“的故事,就就是張良遇到了黃石公,黃石公把鞋子跌倒橋下三次,張良恭敬的把鞋子拾起了三次。最後黃石公收張良為徒,傳授天書,使之扶漢,創下大業。孫悟空聽到後,竟然反思自己,決定回到唐僧身邊,後來孫悟空被唐僧趕走的時候,孫悟空的表現,可以說真的是情真意切,對師傅的忠誠比起張良來絲毫不遜色。

為什麼《三國演義》和《西遊記》都提到了張良

孫悟空看到了一幅畫”圯橋三進履“

《西遊記》裡的這段文字,雖然不很起眼,但細細品讀,卻有非常大的含義。西遊記是神話,而神話裡卻出現了真實的人物,這在西遊記裡並不多見,比如提到唐太宗,還有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西遊記雖說是神話,而且是道教和佛教之間的神話,偶爾插上一段,儒家味道十足的尊師重教的故事,可見,儒家的地位在古代社會真的是高高在上,即便是道教和佛教,都不能忽略儒家的思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