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在清朝,什麼官最難當上?答案有很多,其中一個就是九門提督。

九門提督一職是清朝時期特有的官職,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設立。正式的叫法是“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主要負責北京內城九座城門內外的守衛和門禁,掌京城守衛、稽查、門禁、巡夜、禁令、保甲、緝捕、審理案件、監禁人犯、發信號炮等要職。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內城九門都比較重要,也各自有各自的用途,九門指的是東邊的東直門、朝陽門;西邊的西直門和阜成門;北邊的德勝門、安定門;南邊的崇文門、正陽門(前門)和宣武門。

其中東直門走磚瓦、木材車,朝陽門走糧車,崇文門走酒車,正陽門走龍車,即皇帝每年兩次出正陽門,一次去天壇祭天,一次驚蟄時去先農壇耕地勸農。

宣武門走囚車,阜成門走煤車,西直門走水車,德勝門走兵車,安定門也是走兵車,但據說是收兵回城時走的。九門提督實際上是清朝皇室禁軍的統領,初設立時品秩為正二品,後升了半格為從一品。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步軍統領衙門除衙門本部外,還下設八旗步軍營、巡捕五營、內外城十六門管理機構和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門。

九門提督長期統率3萬人左右的精銳部隊,他的得失直接關係到皇帝的安危。所以,九門提督在清代歷次宮廷爭權鬥爭中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清朝最高統治者對九門提督的人選極為重視,非滿人、非心腹重臣,不能擔任。

清朝歷史上擔任過九門提督比較有名的,有隆科多,福康安,和坤,穆彰阿,鄭親王端華,榮祿等人。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小說電視劇中的隆科多是個投機取巧的小人,只是因為受康熙遺命擁立雍正登基而得到雍正的寵信,位極人臣,後來得罪了雍正,最終被關進小黑屋。

隆科多曾自比搖鵝毛扇的諸葛亮,說什麼“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斯將至之時”。這句話就能看出雍正和隆科多的關係非同尋常。可能是隆科多覺得雍正處置自己是忘恩負義,才會說出這種氣話。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九門提督的部隊性質決定了它是發動(政)變的最好武器。慈禧太后,一生中發動過兩次(政)變,第一次是“辛酉(政)變”,第二次是“戊戌(政)變”。這兩次(政)變都藉助了由九門提督統率的禁軍。

英法聯軍逼近北京,咸豐把六弟恭親王奕留下與英法軍議和,自己帶著老婆孩子竄到熱河避難。一切政令都由實際上操控大權的肅順等人發出,九門提督這麼重要的位置,自然由自己人鄭親王端華出任(鄭親王端華是肅順同父異母兄長)。咸豐駕崩後,遺命載垣、端華、肅順等八大臣輔政。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八大臣與兩宮太后圍繞著“贊襄政務”還是“垂簾聽政”進行宮鬥。誰暫時都吃不掉對方,雙方只能達成妥協。端華讓出九門提督,由留守京師的瑞常擔任,而他本人仍統率熱河行宮的禁軍。

而慈禧和奕之所以決定回到北京再發動(政)變,就是因為熱河行宮的禁軍還在端華手中,而新任步軍統領瑞常是由奕舉薦的,京師的警衛大權在自己掌控之下。果然,在回到京城第二天,慈禧和鬼子六奕就掀翻了顧命八大臣。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光緒帝開始維新變法,慈禧太后感覺不妙,就加快了(政)變的部署。慈禧的絕對親信榮祿一直擔任著九門提督步軍統領,而在(政)變前夕,榮祿升為直隸總督,節制北洋軍。

清朝的九門提督是多大的官,管著哪九座門?

有過(政)變成功經驗的慈禧知道九門提督的重要性,命刑部尚書崇禮出任,指揮京師禁軍,命懷塔布管理圓明園護軍,派剛毅管理常駐香山的健銳營。

維新派所能指望的只有一個袁世凱,最後還被袁世凱給涮了。而逮捕維新派戊戌七君子的,正是九門提督的人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