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友誼爲生命或待之如糞土的朋友,走與留,皆好

1、朋友問,一天天的忙著,一天天的就這麼過著,人都是如此嗎?相信這不是一個人的問題,是很多人共同的感覺。只是窮人的忙與達官貴人的忙很不同:前者是生計,為了活著,忙得累且煩;後者求名利,為了高人一等的優越感,累並快樂著。至於一天天的時間卻是誰也不多不少的,“過”和“過”原本千差萬別啊!

2、不遠不近,若有若無,可以當回事,但更多的時候不必當回事——人生,也需要這樣的朋友:淡淡如薄霧,依依似柳絲,有點清爽,有些畫意,不那麼純粹,也沒有絲毫功利,像園裡的韭菜毋須割,任由它綠綠的長著,棄除價值,最好的結果是裝飾你的生活!這樣的人,說是朋友,過了;不稱朋友,遠了;隨緣最好!

3、庸碌猥瑣的,遍地皆是;認真風趣的,萬里挑一。結交一個好朋友挺難:首在認真,願來願往,有信用,能依賴,可託付;其在風趣,能在俗不可耐的生活中找出美來,隨時娛樂枯燥的人生。碰到了,如伯牙子期,相見恨晚。遇不到,不妨努力培養自己,學著自己與自己交朋友,任靈魂自言自語,自己當從容的聽眾。

4、盛情之下,其實難拒。朋友說,南國的同學邀其前往,還專門預定了兩張飛機票——原來真正的動機是請其陪閨蜜歡聚——如同請一位大人物吃飯,必邀大人物的好友作陪一樣——中國式的人情不論多麼熱烈,都掩蓋不住一個庸俗功利的目的。陪襯者,有一個動聽的名號——“電燈泡”,看似亮堂堂,實則難逃笑料!

5、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因為一點變故,決然離朋友而去,應該是出於善良的動機,或者只是願意重回原本的生活。朋友問,“這意味著恩斷義絕麼?”答曰,“言重了,雖然結果可能是相同的——永遠消失,不再聯繫,像從未在生活中出現一樣。”曇花一現的朋友,視友誼為生命或待之如糞土的朋友,走與留,皆好!

6、好事多磨,但結果未必都能“磨”到合意,多數好事最終化作泡影,空留一生的憾意。古人云,世上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又說,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盡心了,竭力了,仍然事與願違,最明智的態度莫過於,接受現實,隨它去。古話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錯過了這一個路口,也許恰好能看到另一片風景!

7、人與人分開的時候,最好的態度是祝福,是用力說聲珍重,切莫輕飄飄道一句再見,因為再見之後,也許餘生真的再也不見了!世上有無數的有緣人,因緣生情,因情而別。年輕時天真地以為別後還會重逢,長大後方知道一別恰是天涯,即便雞犬之聲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了。生之痛,惟別而已,痛徹心扉,夜夜難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