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木刻版畫走俏民間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夷陵版畫源遠流長,特色鮮明,成果斐然,是中國民間版畫之鄉。其木刻版畫初源可上溯到大溪文化遺址中陶器底部造型簡單的刻畫紋與細小的戳印紋,而後者更是形成了大溪文化陶器獨有的紋飾。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明清時期,出版業的興旺,以及隨之而來的對書籍插圖的需求,成為木刻版畫繁榮興盛的重要契機,而版畫獨有的“複製性”,則構成了這一需求的根本前提。現藏於秭歸縣屈原紀念館的木刻版畫《離騷圖》乃民間作品,創作於清代初期順治年間,其構思神妙奇特,造型寫意概括,線條豐富流暢,整體感覺古拙天真、樸實無華。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自上世紀90年代,夷陵民間木刻版畫開始頻頻入選國內各項藝術展覽,並屢次奪魁。淳樸的民間情愫、熾烈的創作激情、清新的鄉土氣息,為夷陵民間木刻版畫注入盎然的生機與生命的活力。夷陵民間木刻版畫不同於學院木刻版畫,亦有別與其它地區的民間木刻版畫,其鮮明的藝術特徵構築成獨特的藝術風魅,並由此確立其當代價值。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離騷》插圖(公元1645年蕭雲從畫,湯復雕刻,清代民間版畫代表作),現藏湖北秭歸屈原紀念館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大清國湖北省宜昌府東湖縣《靈寶大法司和太上追魂真符》,現為夷陵區檔案館退休幹部歐陽運森所藏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劉氏族譜》民國二十六年(修鐫)插圖版畫,現為夷陵區檔案館退休幹部歐陽運森所藏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創作自發性可謂民間美術的一大共性。作為民間美術之一,夷陵民間木刻版畫也不例外——其創作無功利性,只針對內心的滿足。與學院版畫相比較,夷陵民間木刻版畫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輕鬆。它少了些交響樂般的濃重壯美,多了些民謠般的鮮活靈動。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儘管這些來自民間的創作者大多非科班出生,鮮有經過正規的學院美術訓練,但是,或許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免去各種法則的約束,直接關照內心的情緒與感知——拋開雜念,以最淳樸的方式直抒胸襟;洗盡鉛華,以最質樸的藝術形態,真誠地表達自己理想世界裡的真、善、美。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田野調查發現,夷陵版畫傳承方式主要為家族傳承、師徒傳承、村落傳承,現存傳承譜系4支,分佈於樟村坪鎮、霧渡河鎮、三鬥坪鎮、小溪塔街道。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夷陵區(原宜昌縣)多次舉辦版畫傳習培訓班,參加培訓的民間藝人多為集中授課,傳承形態因此逐步發展演變成為社會傳承形態,傳承譜系中的重點作者很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高新章。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第五代代表性傳承人高新章工作照

高新章,男,生於1962年5月,三鬥坪鎮人,畢業於湖北大學中文系文化傳播專業。現為國家註冊高級策劃師、平面設計師、湖北版畫家協會會員、夷陵區美術家協會主席。出身於民間美術世家,系夷陵版畫第五代傳人。曾祖父高宏鼎是清咸豐年間秀才,一生喜愛書畫,祖孫三代是當地有名的鐫刻善書插圖的民間藝人。高新章自幼受祖父高德炯、父親高秉容、長兄高金章的影響,從小對繪畫書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歲開始習畫,上學期間,得到當地美術老師高焱章(族兄)、安秉誠的指導,創作了大量的繪畫作品,代表性作品有木版年畫《山鄉新貌》、《補課》。二十多年來,先後主持舉辦多期夷陵版畫創作培訓班,培養版畫創作骨幹100餘人。個人創作有黑白裝飾畫《民歌風》系列作品及黑白木刻《山神》、《喊吃飯》等版畫作品80餘幅,其中《醒鳥》獲宜昌市第一屆美術展覽一等獎,並被《新華通訊》、《美術大觀》刊用;《天地合·萬物生》獲第五屆中國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覽優秀獎。與人合著的理論文章《夷陵版畫藝術語言及其造型規律初探》獲中國美術家協會學術論文優秀獎。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2008年11月,宜昌市夷陵區(版畫)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2013年10月,夷陵版畫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2016年5月,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經考察論證,命名宜昌夷陵區為“中國民間版畫之鄉”,理由是,夷陵區版畫傳承脈絡清晰,地域特色鮮明,高度重視傳承隊伍建設,為版畫事業發展和產業建設搭建平臺,並取得良好效果。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清新賞目的視覺獨特性是夷陵民間木刻版畫的存在意義。總體看來,夷陵民間木刻版畫呈現出如下6點特徵:

平實淳樸的生活題材

在夷陵民間木刻版畫中,鮮見宏大敘事的“史詩性”題材。其佳作,更為多見的是一些描繪尋常生活場景、鄉間民俗活動,以及表明美好祝願的“小”題材。創作者在平實淳樸的“小”題材中,呤味自己對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注入自己對生活的認識與審美評價,其作品更顯生動、真實、感人,是在“小”題材中獲得的藝術昇華。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草垛 獲1988年全國農民書畫大賽二等獎 汪幫瓊 作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我回老家留個影 李興成 2013年 作

生動感性的趣味創造

生動感性的趣味創造是夷陵民間木刻版畫給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夷陵民間版畫的創作者即民間百姓,非學院畫家,其中許多人甚至從未經過任何專業的美術訓練,故夷陵木刻版畫少見寫實或寫生的作品,亦鮮見含蓄的“側面描寫”。但或許正是如此,創作者才能夠避免形式與陳法之束縛,更關注於內心情感的注入,從而在感性的創造中不機械地複製對象,大膽真誠直白地表現熾熱的情感。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三多有餘 羅來清 2013年 作

寫意“跨界”的裝飾造型

夷陵民間木刻版畫多是即興而作,不求具象,更傾向於寫意。其造型博採眾家之長,“跨界”吸納了其它民間美術門類的多種裝飾表現手法。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跨界”運用各類民間美術的藝術語言是夷陵民間木刻版畫的又一特徵。其寫意的裝飾造型關照創作本體對客觀對象的情緒感知與感性體悟,並經由對對象本質特徵的抽象概括與局部誇張,在視覺形態上強化本體對客體的認知,調節畫面各單元彼此間的烘托關係,並構築出質樸自然的視覺衝擊力。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三個公公抱媳婦 田德英 2013年 作

單純剋制的民間五色

夷陵民間木刻版畫通常限制為五種顏色。最常見的黃、綠、藍、紅、黑,對應於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被稱為“夷陵五彩”,亦是民間美術中的慣用色彩。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創作者有意識地將其套色與染色限制在與五行相對應的五種民間色彩之中,其“限五色”的剋制的色彩表現,既有哲學根源,亦標明瞭夷陵版畫的“民間”屬性,體現了對尋常百姓審美趣味的關照。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趕狐狸 韓玉紅 2013年 作

無法之法的表現木刻

夷陵民間版畫儘管是木刻,卻不見木刻的規矩與陳法。它不刻意講究雕、刻、鑿、撥、旋、衝的運刀方式,不著意追求切刀、覆刀、搖刀、旋刀、浮沉刀等運刀手勢之完美,它甚至沒有刀法,亦不見刀勢,但卻以刻刀接觸到版面的最原初的跡痕,構成別有韻味的點、線、面元素。隱含於生澀刀象中的,是創作者的創造熱情與大氣樸素之拙美。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出行大吉 黃成翠 2013年 作

不拘一格的生產創新

在藝術創作中,創作工藝或媒介的侷限往往會構成藝術形態的獨特性。夷陵木刻版畫的“民間性”,從某種程度上說,表明了其設備的侷限性,並由此推動了不拘一格的版畫生產創新。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夷陵民間版畫家並無學院版畫的專業設備,但他們熱心於新材料、新技法的嘗試與創新。他們自制木刻版畫刀具——從民間剪紙、石刻工具中受到啟發,自制鏨點刀、剁斧刀。鏨點刀便於在版面上刻出各種形態大小的點元素,剁斧刀則能夠在版面上生成石刻般的斧剁效果。這些工具的製造與使用,在豐富夷陵木刻版畫藝術語言之同時,亦簡化了版畫的刻版工藝,使之更具普及性。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家鄉田野似花布(2017年在中國美術館展出) 韓玉紅 2017年 作

夷陵木刻版画走俏民间

主辦:中共夷陵區委 夷陵區人民政府

承辦:中共夷陵區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