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慶爲何一定要匆忙查抄和珅,聰明一世的和珅爲何不早做打算?

二米空間


嘉慶四年的正月初三,太上皇乾隆帝駕崩,正月初八,嘉慶帝就命給事中王念孫、御史廣興等彈劾和珅和福長安,當天,和珅,福康安奪職下獄。

和珅之死細節

正月十一,嘉慶帝專門就和珅的問題發上諭,專門解釋為何在先帝大喪之日就下手誅除先帝重臣,這是嘉慶先發制人主動觸及這個敏感的問題,畢竟先帝剛死就殺他的重臣這是很少見的,新君很容易就戴上不孝更改先帝的帽子。

嘉慶說俺爹死了,我傷心的不行,論語說三年無改,像俺爹這樣敬天法祖勤政愛民實心實政的英明君主,別說三年無改了就是萬年不改也是應該的,俺爹用的臣子就算是有犯錯犯罪的,我也會原諒他們保全他們。但是,和珅的罪情實在重大,就沒有不彈劾他的,我實在是難堵悠悠眾口,只好先把和珅革職查辦。

瞧瞧人家嘉慶帝說的多好啊,多機智的話,俺不是不孝更改俺爹的主張,主要是和珅的罪過太大了,沒辦法啊。給嘉慶大大的一個服!

接下來就是讓各省的老大們進行商量罪名,直隸總督胡季堂首先提議:和珅喪盡天良,非復人類,種種悖逆不臣,蠹國病民,幾同川楚賊匪,貪黷放蕩,真一無恥小人,喪心病狂,目無君上,請依大逆律凌遲處死。

胡某人這是很好的詮釋了什麼叫落井下石,雖然他攻擊和珅那話有點過分,怎麼也不該把朝廷重臣比作白蓮教啊,真是不倫不類,但是他提出處死和珅,這個深合嘉慶帝之意。

牆倒眾人推,正月十五,嘉慶帝公佈和珅二十大罪狀。再經過大學士九卿等會議,奏請將和珅按大逆呂凌遲處死,福長安按朋黨律擬斬,此時大局已定。

這時候,和珅的兒媳婦,嘉慶之妹,乾隆愛女和孝公主請求全和珅肢體,董誥和劉墉也上書提議給先朝大臣留一點面子。嘉慶帝准奏了,不看僧面看佛面嘛!

正月十八上諭,宣佈和珅賜自盡,福長安斬監後,秋後處決。當天和珅在獄中自縊,距離乾隆去世僅僅半個月,距離和珅下獄也僅僅七日,可見嘉慶帝處理和珅一案的心情。

嘉慶為何處置和珅

嘉慶處理和珅一案極其有分寸,很寬容的,他的弟弟和琳配享太廟封公爵,也只是撤出太廟奪公爵。他的兒子豐紳殷德留伯爵,在家閒住,不許出外滋事。和珅的黨羽如福長安了半年後加恩釋放,大學士蘇凌阿、太僕寺卿李光雲原品致仕,侍郎吳省蘭、李璜降為編修。這樣的處置很快讓人心和局面穩定下來。

很多人都認為嘉慶處置和珅是為了錢財,和珅家抄出來八百兆有奇,所謂“和珅跌倒,嘉慶吃飽。”還有說嘉慶抄和珅錢財是為了軍餉告急,所以急需和珅家財重做軍費。

但據實錄記載抄家和珅都沒有說他家錢財有八百兆有奇,更沒有盡入大內。就是記載和珅家財有八百兆有奇的《清稗類鈔》同時還記載了和珅關於家財的供詞,更沒有八百兆有奇,可見坊間傳聞不足為據。

如果的確是軍費問題,那嘉慶還不如學他爹那一套,讓和珅斂財呢,比抄家來的更多,又何必在大喪之日興大獄呢?

再說,嘉慶帝也不是貪財的君主,後來還有大臣建議查抄和珅的隱產,都被嘉慶制止。福長安被抄後,赦免時又全部賞還,還給假十日讓他接受賞還查抄物件,可見嘉慶帝不是鑽到錢眼裡的。

不是錢財問題,那是為什麼收拾和珅呢?

三大原因

第一,誅殺和珅是為了整頓吏治,所有人都知道,乾隆後期吏治敗壞的原因,大部分的鍋乾隆和珅要背,上下衙門都是和珅的習慣,瞞上欺下,專擅矇蔽,嘉慶帝惡和珅久已,不誅殺和珅,就難以整頓吏治,清除積習。

第二,誅殺和珅來督促剿匪,川楚白蓮教起義,因為激變而起,將帥多儀仗和珅,靡餉奢侈,長久無功,只要迎合鑽營好,並不以軍事為重,虛報功績,坐領空糧,要不就是因為和珅壓擱軍報,軍務被摯肘,就不敢居實上奏,只好觀望拖延,拖延耽誤的不都是戰機?

第三,誅殺和珅安定民心,就是說緩和一下十分緊張的階級關係,不管是苗民起義還是白蓮教起義,都是官逼民反,為什麼反呢,還不是腐敗,嘉慶帝還是能正視現實,坦然承認是官逼民反,必須要找一個人做發洩口,這隻有和珅了。

和珅為何沒有防備嘉慶

和珅為什麼沒有想到嘉慶會翻臉的事呢?主要是他在乾隆中後期橫的時間太長了,已經忘乎所以了,特別是嘉慶受禪之時,和珅還以擁戴自居,出入儀態非常狂傲,他以為他對嘉慶有擁戴之功呢。

而嘉慶又特別能忍,喜怒不形,每次遇到要上奏什麼事情,嘉慶都委託和珅代為上奏,左右有人說和珅壞話時,嘉慶就懟那個人說:朕還要儀仗和大人治理國家,豈是你等能詆譭的?

這些更是讓和珅驕傲自得,當然,他也不敢輕信嘉慶,專門推薦他的師傅吳省蘭去陪嘉慶,觀察嘉慶的動靜,嘉慶知道吳省蘭是和珅的眼睛,不動聲色,一點都沒有表露自己的本心,和珅從各方面的表現來看,都覺得自己再安全不過了,老皇帝離不開的心腹,新皇帝敬重儀仗的老臣,這麼想,怎麼不昏昏然呢?

就是這樣。

請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覺得猴格寫的還行的就賞個關注!點個贊吧!覺得猴格寫的有誤的也請不吝賜教!謝謝!


猴格大人


嘉慶為何要匆忙查抄家和珅?

有三個原因

第一,記恨

乾隆在60年前登基時許下一個諾言,為感謝聖主康熙生前對他的厚愛和歷練,他在位時間決不能超過聖主康熙。康熙在位60年去世,乾隆在位60年仍身體力行。

是否兌現諾言?乾隆糾結猶豫,和珅是唯一說得上話的人,他堅決反對乾隆位禪,於公是繼續顯示對乾隆的忠誠,於私是乾隆決不能隱退,否則他無法再當“二皇帝”。

後來乾隆作出折衷,退位當太上皇,但仍然要調教新皇帝,並定奪朝廷大事。

嘉慶註定成為傀儡皇帝,他不敢違背父皇意志,但他會仇恨和珅。

第二、洩憤

老皇帝喜怒無常,廢立之事常常發生,他的祖上胤礽太子就是血的教訓。嘉慶雖接過玉璽當了皇帝,仍然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嘉慶懼怕和珅在太上皇耳邊嚼舌根,斷送他的帝位。他不敢得罪和珅,還不得不違心向和珅示好表尊敬。皇帝居然懼怕奴才,這是嘉慶的奇恥大辱,但無可奈何,只能暫時隱忍,等待實時再發作洩憤。

第三、遮醜

嘉慶天資平平,缺乏想象力,難成有為之君。精明的和珅在乾隆、嘉慶父子之間周旋,看的最清楚。

有一次,嘉慶與和珅前去拜見太上皇,乾隆正在閉目打座,口中唸唸有詞。倆人不敢打擾,靜靜等了一個時辰。乾隆突然扭頭問和珅,“那兩個人叫什麼名字”?和珅馬上作了回答。乾隆點頭稱是。……這一幕令嘉慶丈二摸不著頭腦。他過後問和珅是咋回事?和珅說;太上皇在唸西部的一種咒語,他在詛咒誰?當然是西南為患的白蓮教匪徒。太上皇問我那兩個人的名字,當然是指白蓮教那兩個匪首,奴才就隨口答出了。

嘉慶大驚!深感和珅高深莫測,他要學習的還很多。

和珅知道嘉慶的愚鈍無能,這不利於皇帝樹威,也不利於皇帝駕馭群臣,更不利於管控和珅的黨徒勢力。必須讓他永遠閉嘴。

——這就是當太上皇剛閉眼,嘉慶就不是急衝衝、而是迫不及待要查抄和珅的原因。

和珅為何不早打算?

第一,和珅無法矯詔,也找不到其它人取代嘉慶。

乾隆雖然生了17個兒子,但乾隆還健在時已死了10個,還有2個過繼給了兄弟,在乾隆38年秘密立儲時,只有4個兒子可挑選,這就是第8子永璇、第11子永瑆、第15子永琰和第17子永璘。最後選中了愛讀書守本份的永琰。



乾隆健在就解密,公佈永琰是太子,並馬上讓他坐上皇位。和珅沒有斗膽,也沒有能力和機會將嘉慶趕下臺。即使他有給乾隆吹耳邊風的能耐,他也找不到能取代永琰的合適皇子,推薦給乾隆決斷。

第二,和珅也巴結過嘉慶,但嘉慶城府深,表面買賬,麻痺和穩住了和珅。

和珅得知乾隆決意讓位給嘉慶時,第一時間就上嘉慶王府送禮一對如意,暗喻恭賀之喜。嘉慶不卑不亢,沒有拒收,也沒有向乾隆告發和珅私自與皇子違規交往。和珅多少感到一點放心。

第三,和珅權傾朝野,富可敵國,貪婪本性決定他無法選擇急流勇退。

和珅即使感到嘉慶對他不地道,也只有硬著頭皮死撐,他擁有巨大的個人財富,還超控著巨大的腐敗關係網絡,沒有頭上的紅頂子段然不行,他無路可退。


第四,和珅心懷僥倖,嘉慶儒弱,不會動他

和珅與太上皇關係甚密,忠心耿耿,還是兒女親家,即使太上皇駕崩,他與新皇帝的關係會降溫,嘉慶也絕不會置他於死地。

聰明人也有犯糊塗的時候,和珅也不能例外。和珅的感覺雖然正確,嘉慶的確不是冷酷無情、心狠手辣之輩,不是成大事之君。和珅斷難想到,嘉慶一生非要幹出一件(唯一的)驚天大事,就是毫不留情殺了他


諶人


俗話說得好,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皇帝呢,新皇帝上任之後是需要立威的,不僅僅是在大臣面前,在百姓面前更是如此,他需要做一件事來贏得民心,每個皇帝都是這樣,上任之後百姓還不知道這個皇帝到底怎麼樣,做一件大事,會讓百姓們認為這是個好皇帝,自古以來皇帝都知道一個道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和珅在乾隆時期就已經有無數的大臣在彈劾,但是由於多方面的原因,乾隆並沒有動他。實際上在乾隆退位前,民間對和珅的怨氣就已經到了一個極點,乾隆寵愛他,同時他自己有手段,很多事情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可是民怨不是那麼好平息的,乾隆也將其留給嘉慶來處理,嘉慶登基後直接將其殺了,這樣一來能夠贏得人心,還能得到比國庫多數倍的銀子,何樂而不為。

我們都能想到早做打算,和珅更加的明白一朝天子一朝臣的道理,他自己也知道如果換了新皇帝自己是很危險的,萬一下一個皇帝不喜歡自己,那就一切都玩完。他當然知道找個後路,跑是不可能的,古時候普通逃犯都沒地方跑,更何況和珅,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投靠下一任皇帝,在其登基之前。

問題的關鍵在於乾隆是秘密立儲,這種方法最早是康熙在使用,用這種方式立下儲君,也就是說沒有人知道下一任皇帝是誰,和珅都不知道自己該把寶壓在誰的身上,畢竟乾隆兒子可不少,毫無疑問在當時和珅肯定是選擇了其中一位皇子。

事實證明他選錯了,其實和珅的死也是必然的,換了任何一個皇帝都會這樣做,殺了和珅百利而無一弊,不殺和珅民怨發展到一定程度,對統治階級來說可不好。所以說,和珅註定是要栽在嘉慶手中的,在乾隆還活著的時候,其實和珅與嘉慶也是有過不少鬥爭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這個問題其實挺有意思,先回答第二個問題,然後再來看第一個問題。

和珅為什麼不早作打算

早作打算主要有兩種選擇。

1、擁立其他阿哥,培養自己的勢力,這種方法在歷史上有很多權臣都這樣幹,但是和珅卻不能。

乾隆雖然兒子眾多,但是長大成人的卻沒幾個,而且還有兩個兒子過繼給了宗室,嘉慶看似資質平平,但也已經是剩下皇子中最優秀的了,乾隆不糊塗和珅就沒辦法。

2、示好嘉慶皇帝,和珅確實這樣做了,比如嘉慶公佈的和珅二十大罪狀,第一條就是和珅曾給還是皇子的嘉慶透露過皇位的底牌。

既然和珅示好嘉慶,為什麼嘉慶登基後還是急不可耐的處理了和珅呢?

這就是要回答的第一個問題,乾隆死後五天,和珅即被捉拿下獄,第十天即公佈了和珅的二十大罪狀,審理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這種速度顯然是不正常的,那麼嘉慶處理和珅僅僅是為了他富可敵國的家產嗎,顯然也不是,當一個皇帝急著讓臣子去死,最大的可能就是大臣威脅到了皇權,很不幸和珅就是這樣。

乾隆退位時曾說過:“凡軍國重務,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意思就是把嘉慶扶上馬,再送一程

這樣做的後果很嚴重,由於乾隆上了年紀,處理國事有些力不從心,很多事情都交予和珅處理,而嘉慶則成了擺設,這一擺就是四年,嘉慶心中積壓的憤怒可想而知。

乾隆當太上皇的四年,是和珅權利達到頂峰的四年,儼然凌駕於嘉慶之上,對於嘉慶來說也時刻處於提心吊膽的狀態,所以乾隆死後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和珅,這樣皇位才坐的穩。


一點點歷史


和珅聰明一世為何死在嘉慶手裡?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271968997343908815, "status": 0, "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pgc-image/152498276150944c562de8f\

張興雨


何生被乾隆洗腦太深 琢磨皇帝的心思到了痴迷的程度 滿足皇帝的需求成了他第一大嗜好 其實按但當時情形來看嘉慶那麼那麼的菜。僕強主弱 亂事不斷 國庫空虛 官場腐墮 何生完全可以放手一博,架空嘉慶或者另立新君。要知道何系官員數量龐大 又多有問題把柄, 恐遭新帝清洗 ,還是很容易煽動的。但是何生太迷戀乾老大了,心念思想幾近同步。

話說,此時的乾隆內心也是搖擺糾結的,對自己的愛寵何狗狗是真心喜歡啊,好用又可愛。當過領導帶過團隊的老闆都懂,一個得力的下屬是多麼的省心愉快,時間越久,依賴越大。安逸到什麼事都不用操心,這是完全無法戒掉的毒癮啊。

但是乾隆也明白,自己的家業還是要給兒子的,何仔是大威脅大麻煩,怎麼處理何仔,乾隆很糾結。這份糾結很容易的讓何生就同步feel到了。都說了何生被洗腦了,條件反射的跟老大思維同步了。於是何生葉也糾結啊,咋搞呢。這一猶豫加上乾老大也貌似給了點保障,搞事也是很麻煩的啊,年紀也大了,操心累啊。這一猶豫,卒。


白龍馬86982366


和珅的確是整個大清朝最獨特的存在,而乾隆和和珅的關係也是整個大清朝甚至是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上最獨特的君臣關係。

而嘉慶在乾隆歸天不久,就迫不及待的的查抄了和珅的家,和珅被賜死。和珅家裡抄出的錢財,抵得上大清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收入(?)。

但是這個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汙案”,嘉慶皇帝僅僅只是抄了家,賜死了和珅,他的家庭成員沒有一個受牽連,當然這與和珅的兒子娶了乾隆的女兒有關,但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嘉慶對和珅的“仇恨度”並不大,但同時也有必須除掉和珅的實際需求。

和珅在乾隆朝中後期,是乾隆最為依仗的人,也是最為相信,最為重用的人。從和珅所兼任的職位可見一斑,和珅所兼任的從一品以上的職位就多達幾十個。可以說只要是乾隆認為重要的差事,一定要和珅牽頭。

和珅為什麼如此受乾隆青睞和重用呢?

眾所周知,和珅並不是一個不學無術只會溜鬚拍馬的人,《宰相劉羅鍋》,和《鐵齒銅牙紀曉嵐》裡面的和珅被“小丑化”的已經不像樣子了。和珅的學問儘管比不上紀曉嵐,但並不比劉墉差多少。

和珅的辦事能力是超群的,尤其是乾隆交辦的差事,和珅幾乎沒有辦砸過。

和珅算是和乾隆有緣,他對乾隆的忠心(不是對大清朝的),是任何其他大臣無法超越的。

和珅對乾隆的忠心耿耿,除了表現在辦事能力,還表現在和珅揣摩乾隆的心思的能力無人能比,他的一生幾乎就在研究乾隆,迎合乾隆,揣摩乾隆。

一般情況下“妄揣聖意”幾乎是死罪,但是和珅的揣摩聖意乾隆卻很受用。

乾隆朝時期,也有很多當朝大臣彈劾或密告過和珅,包括把持朝政,包括貪腐等等,但是乾隆似乎從來不放在心上,任由和珅把持朝政,任由和珅貪汙腐敗,甚至還把自己的女兒下嫁和珅的兒子豐紳殷德。

在康熙朝後期,幾乎所有的大臣對於和珅這樣的存在已經習慣了。

為什麼?

其實和珅最大的本事,就是認真當奴才,盡心辦差事,玩命搜金銀。

乾隆一生,為了十全武功和十全老人花了太多的銀子,既使他的老爹給他積攢了足夠厚的家底,但以乾隆揮霍的無度肯定不夠用(乾隆的揮霍比較高大上),他需要錢,但是又不想背上像他老爹一樣的“橫徵暴斂”、“刻薄寡恩”的罪名,和珅看透了這一點,他主動承擔了“替皇上斂財”的“艱鉅任務”。

“議罪銀”和“崇文門關稅”是和珅的最常規最根本的辦法,乾隆大加讚賞。

所謂議罪銀,就是犯罪官員用錢賣命,用錢換免罪或減罪。所謂崇文門關稅,就是對進京官員的不斷的搶劫。

和珅做了,乾隆富了。

當然,和珅更富。

難道乾隆對和珅的貪腐不知道?答案是肯定知道。

嘉慶登基做“兒皇帝”時,傳說曾經提醒過朝臣(實際上是他的老師王爾琢)對於和珅的貪腐和把持朝政的不滿,乾隆說了兩點,正是這兩點,讓嘉慶出了一身冷汗。

乾隆說,皇帝也是人,也有自己的需求,也希望有人能關懷和理解自己,但是我的兒子們都是皇子,國家的未來,我指望不上他們的像正常人一樣的親情和交流,和珅做到了,這一點就夠了。

至於和珅的貪,乾隆說的意思是,那些錢財放在他那裡,他是我的,錢財就是我的,放在哪裡都是一樣的,安全就好。

嘉慶算是徹底明白了和珅對於乾隆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同時,嘉慶的心徹底涼了,這個和珅本質上他用不上也肯定用不動,也不敢用,而且,一旦乾隆去世,嘉慶根本沒有任何手段駕馭和珅。

以和珅的聰明,他肯定知道嘉慶繼位後自己的日子不會好過,一方面,在乾隆朝和珅幾乎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為了維護和乾隆的“鐵哥們”關係,他也不敢和還是太子的嘉慶,甚至是“兒皇帝”嘉慶走的太近。他不想讓乾隆有任何對他的不信任。

而乾隆“禪讓”這個傳位方式讓和珅感到了左右為難。在感情上,他依賴乾隆,在理智上,他又必須對嘉慶示好,這樣在嘉慶眼裡,和珅就是一個“投機鑽營”的人。

和珅從來沒想到過“謀逆”。但他對乾隆的忠心和依戀,已經走火入魔。

這樣,在嘉慶眼裡,和珅幾乎已經沒有活路,但是和珅也沒有任何辦法,他沒有任何辦法改變這個致命的尷尬。

所以,和珅的無可奈何的主意,就是聽天由命,躲得過是幸運,躲不過,是命運。

在乾隆的縱容下,和珅已經走的太遠,但是乾隆對他的兒子的那一番話,讓嘉慶覺得和珅對他的父親對他們的皇族還是有貢獻的,所以,在和珅的二十條大罪裡面,沒有“誅九族”的“不赦之罪”。

在嘉慶看來,既然和珅生是乾隆的人,那就讓他做乾隆的鬼吧!但是乾隆存在和珅家的錢財,包括和珅打著替乾隆斂財的名義貪墨的錢財,必須留下。

於是,和珅跌倒,嘉慶吃飽。


步武堂


人都希望被人理解同情,但理解同情別人時也得考慮技巧,得考慮被理解同情者的自尊和心理感應。和紳在嘉慶將被乾隆確定當繼承人時,預先送去一把玉如意,用以暗通消息,兼以示好,殊不知弄巧成拙,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這是表示和紳我早己猜透你的心思了,你等了幾十年,皇位終於是你的了,你放心吧,開心吧,我和紳往後就是你的人了。豈不知這心思在嘉慶來說,只能想,不能說,更怕別人猜透,進而引起老皇帝疑忌,更非同小可。因此和紳這一送,頓令嘉慶先是既疑且懼,繼而反感:將來我作了皇帝,我想什麼你都能預先猜到,豈不討厭?這是嘉慶殺和紳的主因。加上和紳貪腐確是事實。新皇帝登基,一要立威,二要重新佈局,三要有新氣象,綜合種種,因此老皇一死,立即拿和紳開刀,以示除舊迎新。歷史上始皇殺呂不韋,高宗殺長孫無忌等等,原由不盡相同,都是為去掉掣肘,更為去掉那一雙看透你的眼睛。至於和紳不做防備,因為一是他一輩子以巧侍人,自以為得計。二是財產無可轉移。三是在明清時期,皇權高度集中,臣下生死榮枯都在皇帝一念之間。和紳得意於乾隆,失意於嘉慶,一生榮華富貴盡享,老來得寵之老皇已死去,厭己之新皇要棄他,看破生死,萬念俱灰,自己的一切都是皇帝的,防有何用?就由他殺罷。相比後來的曾國藩李鴻章等人的那種深機圓滑,見出和紳其實也淺,但也明白。


寒燈寺


嘉慶處理和珅案件非常的快,總共也就十來天時間,感覺好像很匆忙的樣子,不過那不是匆忙,而是早已經提前佈置好了,嘉慶處置和珅早已經安排好了周密的計劃,這個計劃是嘉慶和他的智囊們決定好的,以最快的速度處理和珅,這樣一來就讓和珅的勢力來不及應對就跨了,朝局也就安穩了,嘉慶這一仗是打的很漂亮。

和珅太過自負,他以為平庸的嘉慶對自己雖然不滿,還是需要自己的,畢竟自己不但是乾隆的寵臣,也是皇家的親家,自己的兒子不就是娶了乾隆的十公主嘛,加上自己的出色的政務能力,和珅想嘉慶就算不看憎面看佛面,明升暗降有可能,至於要殺自己,還不到那個地步。和珅其實早些時候也巴結過嘉慶,在乾隆要禪位給嘉慶時,和珅就提前去給嘉慶報喜,還送上一個玉如意,想來個擁戴之功,嘉慶笑臉接收了,也就讓和珅放鬆了警惕之心,認為老實的嘉慶是鬥不過自己的。

和珅也想過讓一個平庸年齡少的皇子當皇帝,自己好繼續控制朝廷,問題是乾隆是有不少的兒子,只是能當繼位的就這麼幾個,還都是大人了,再者誰當皇帝,乾隆說了算,乾隆也不會讓和珅插手繼承人的事,因為這是皇家的忌諱,誰參與進來誰倒黴,因此乾隆選擇了仁弱老實的嘉慶當皇帝,而嘉慶在乾隆當太上皇的三年裡,確實是唯唯諾諾,對乾隆言聽計從,成了乾隆的一個應聲蟲,和珅也很舒心,自己乾的政務,嘉慶從來不過問,這樣一來就讓和珅覺得即使乾隆死了,嘉慶也會繼續任用他,只是和珅忘了,寧靜的背後就是爆發的前提。嘉慶是皇帝,他絕不會容忍權臣威脅自己的皇權,無論他是什麼人,和珅是大貪官也是大權臣,已經威脅到了嘉慶的皇權,因此嘉慶必須除掉和珅,這是古往今來的通病。

嘉慶在乾隆死後,就讓和珅守靈,就是限制和珅的自由隔絕了和外界的聯繫,五天後嘉慶頒佈和珅二十大罪狀,抄沒所有的財產,最後和珅賜綾自盡。嘉慶處理和珅的速度真的挺快,除了之前周密的安排外,就是和珅雖然是權臣,但是和珅有個最大的弱點,就是和珅的權勢是以金錢來維持的,靠金錢來維持的權勢是最不可靠的,和珅看似權傾朝野,其實大家都大貪官,只要和珅倒了,那些曾經巴結和珅的貪官立刻倒戈相向,這不嘉慶說了只殺和珅一個人,其它的官員一聽真是高興了,沒有一個人為和珅求情,這就是和珅的悲哀。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不是不做打算,是騎虎難下,來不及了。否則,這樣一個人物,怎會不懂呢?

和珅是乾隆皇帝重要寵臣,也是皇親國戚,乾隆將十公主嫁於和紳之子豐紳殷德。乾隆一朝,和珅權傾朝野,呼風喚雨,無所不能。是跺一跺腳,便可引發地震的人物。其家產富可敵國,據史料記載,可抵清朝二十年的財政收入。


和珅,據說還是個帥哥,武功高強。熟讀四書五經,會滿、漢、蒙、藏四種語言。年輕是也嫉惡如仇,清正廉潔,一心為民。然而,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的。隨著其地位不斷提高,趨炎附勢、獻媚巴結的人越來越多,再加上乾隆非常信任他,沒他不行,在沒制約下,心逐漸被腐化。變成了一個弄權大盜、巨國大貪。臭名永載史冊。


乾隆晚期,和珅也意識到存在的危機,數次想像嘉慶靠擾。但其臭名在外,早就是嘉慶眼中釘、肉中刺,非拔之不可。



又或者,和珅是乾隆精心飼養的一隻超級肥豬,是送給嘉慶的登基大禮。可憐和珅,做了一輩子棋子而不知。這就是貪汙弄權之人下場,大家謹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