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一代抗金名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呢!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一代抗金名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呢!

辛弃疾

这是南宋抗金名将、爱国词人辛弃疾挥笔写下了著名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当时,辛弃疾带领二千抗金将士冲过前线战场烽火来到南方时,怀着满腔热血,渴望一展宏图,却不料从此陷落在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境地,这使他感到难以忍受的苦闷和悲愤。在他南归的第十二年重游当年南归的第一站建康时,便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词。

这是对山河破碎的悲哀,对壮志成空的长叹,岁月无情地流去,因这种悲哀和长叹更显得怵目惊心。然而即使词人在写他的孤独和悲哀,写他的痛苦和眼泪,人们仍然看到他以英雄自许、绝不甘沉没的心灵,看到他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看到他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看到他对南宋朝廷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样一个受人推重和敬佩的抗金名将和爱国词人,竟然结果沦为一个人人不齿的贪官污吏?那么,辛弃疾究竟是怎样蜕变成贪官污吏的?他到底有多少财富?而这些财富又究竟是怎样贪污来的呢?

辛弃疾,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历史上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二十三岁时,因率领五十多人袭击金营,把叛徒擒获后并带回建康,交给南宋朝廷处决。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于是就有了“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的赞扬之声。宋高宗任命他为江阴签判,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一代抗金名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呢!

辛弃疾

辛弃疾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南宋文人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说:“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此亦足矣。”既是著名词人,又是能打仗的将军,用现在的话来说,辛弃疾就是“手机中的战斗机”。

然而,“手机中的战斗机”还是手机,永远无法飞上蓝天;词人方阵中的英雄豪杰,未必是政治家眼中的最好勇士。活着的时候,辛弃疾受到过五次弹劾,死后人家还不放过他,有人继续弹劾他。而对他弹劾最多的就是他的贪污成性。至于辛弃疾究竟是怎么贪污的?到底贪污了多少银子?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楚,但是辛弃疾的富裕的生活轨迹,不能不引起人们对这位抗金名将和爱国词人的经济问题产生了怀疑。

一是辛弃疾的生活格调与其收入存在严重反差,他前后赋闲在家达十八之久,在没有工资收入的那段时间,他却过着相当富裕的生活;二是辛弃疾除原配夫人外,至少有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飞卿等六位侍妾,儿子则有稹、稏、穮、穰、秸、褒、穟等九人,女儿至少二人以上。这样一大家人,加上侍奉的奴仆,日常消费自然相当巨大,但他似乎很少为经济犯愁,而且出手格外阔绰。

抗金名将岳飞的孙子岳珂的《桯史》卷二就曾记载:“嘉泰癸亥岁,改之在中都,时辛稼轩帅越,闻其名,遣介绍之。适以事不及行,作书归辂者,因效辛体《沁园春》一词,并缄往,下笔便逼真。其词曰……辛得之大喜,致馈百千。竟邀之去,馆燕弥月,酬唱亹,皆似之,愈喜。垂别,周之千缗。 ”对新结交的朋友刘过,辛弃疾款待其一月有余,先馈赠百千,临别又周之千缗。辛弃疾出手阔绰可谓惊人。但是出手阔绰必然是建立在拥有丰厚财富的基础上的。

辛弃疾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也曾说过:“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那么辛弃疾究竟有没有求田问舍呢?他的田产究竟有多少呢?淳熙八年前,辛弃疾在江西上饶建造了一座规模庞大的庄园,这就是人们所熟悉的稼轩,他的别号也是由此而来。这所庄园又有多大呢?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一代抗金名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呢!

辛弃疾

南宋著名文人洪迈的《稼轩记》中说:“郡治之北可里所,故有旷土,三面附城,前枕澄湖如宝带……济南辛候幼安……一旦独得之,既筑室百楹,财占地十四。乃荒左偏以立圃,稻田泱泱,居然衍十弓。意他日释位得归,必躬耕于是,故凭高作轩下临之,是为稼轩。田边立亭曰植杖,若将真秉耒耨之为者。东罔西阜,北墅南麓,以青径款竹靡,锦路行海棠。集山有楼,婆娑有堂,信步有亭,涤砚有渚。皆约略位置,规岁月绪成之。”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建筑有 “集山楼”、“婆娑堂”、“植杖亭”、“信步亭”、“涤砚渚”等,此外,文中未提及但辛词中常常言及还有“带湖”、“南溪”、“篆罔”、“蔗庵”、“雪楼”。这么多地名,想必庄园的规模应该十分宏大,据说在这座规模宏大的庄园完工之前,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进去偷偷窥视一番,结果大惊失色,后来把这见闻告诉陈亮,陈亮则写信给辛弃疾,劝说他不能太奢华:“始闻作室甚宏丽,传到《上梁文》,可想而知。见元晦说,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曾睹。此老必不妄言。”

朱熹说这么壮丽的庄园,他生平还是第一次看到。朱熹为推广朱程力学,曾南北讲学,不应说也是见过世面的人,怎么会如此大惊小怪呢?可见辛弃疾的庄园不是一般的宏伟壮丽了。那么问题是,辛弃疾如此多财富从何而来呢?

其实,辛弃疾的严重贪污行为,当时就有人想南宋朝廷举报了。南宋孝宗淳熙八年,即公元1181年11月,辛弃疾从江西安抚使改任两浙西路提点刑狱,还没赴任,就被御史王蔺弹劾免职,罪名则是“奸贪凶暴,帅湖南日,虐害田里”;“肆厥贪求,指公财为囊橐;敢于诛艾,视赤子犹草菅”。王蔺把“严刑峻法”还放在“横征暴敛”之后,可见他认为若是一片为公而“严刑峻法”,罪尚可恕;若是因贪污而残暴,就是罪大恶极了。

也就是在同一年,辛弃疾用商船贩运牛皮,路经南康军,被朱熹截获,朱熹在《与黄商伯书》中记载了这个尴尬的场面:“辛帅之客舟贩牛皮过此,挂江西安抚占牌,以帟幕蒙蔽船窗甚密,而守卒仅三数辈。初不肯令搜检。既得此物,则持帅引来,云发赴浙东总所。见其不成行径,已令拘没入官。昨得辛书,却云军中收买。势不为已甚,当给还之,然亦殊不便也。”

是什么原因让这位一代抗金名将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贪官呢!

辛弃疾

南宋光宗绍熙五年,即1194年秋天,辛弃疾在福建安抚使任上时,被谏官黄艾弹劾他“残酷贪饕,奸赃狼籍”。次年冬天,御史中丞何澹斥责他“酷虐裒敛,掩帑藏为私家之物,席卷福州,为之一空”。南宋宁宗开禧元年,即1205年,辛弃疾复起知隆兴府,“以臣僚言弃疾好色贪财,淫刑聚敛”,又被免官。在那样一个时代,贪污等罪名也可能是政敌的诬陷。不过,一再成为人家的把柄,似乎也说明问题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辛弃疾的“稼轩庄园”究竟有多大?辛弃疾到底有没有贪污行为?辛弃疾自己对于这些的问题的态度似乎也比较矛盾,一方面他有读书人的清高,反复表白自己对功名富贵弃之如旧鞋子。他在《哨遍·秋水观》中说“富贵非吾愿,皇皇乎欲何之?正万籁都沉,月明中夜,心弥万里清水”;另一方面,他对富裕的生活似乎感到非同寻常的兴趣,“一杯莫落他人后,富贵功名寿”、“向人间,长富贵,地仙行”。哪方面是他真实的想法呢,或许两者都是。他鄙视富贵,也不能说明他的日子一定很清贫。而他在《满江红·呈赵晋臣敷文》中说,“老子平生,元自有金盘华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到他的确有过发家致富的历史轨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